2009-12-22

Return (八還辨見)

一天,丈夫痛改前非,希望得到妻子幫助,對美女不再生起色心。妻子於是帶他到酒吧,問:「讓你起色心的美女在哪?

丈夫答:「就在面前吧枱旁。」

妻子奇道:「我只看到一位普通女子,一點都不覺得美,但你卻看見美女。那,讓你起色心的美女在哪?」

丈夫想了想:「對,美女只在我眼裏,不在你眼裏。」

妻子又問:「那若你閉上眼時,還看見美女嘛?」

丈夫閉上眼睛,答道:「美女不見了,只見黑暗。」

妻子再問:「那美女在不在眼?」

丈夫答:「不在。否則無論我看那裏,都應看到美女。」

妻子鍥而不捨地問:「讓你起色心的美女在哪?」

丈夫答:「在眼睛遇上美女時所產生的視覺裏。」

妻子問:「那視覺就在『眼睛』和『美女』相遇的『邊界』上?那『邊界』在那裏?若視覺在這邊界之前,則應看到眼睛內部,屬於眼睛;若視覺在這邊界之後,則應屬於美女。」

丈夫恍然:「實在是沒有邊界。莫非美女本身不存在?」

妻子應道:「若沒有那女子,你會否忽然起色心?」

丈夫奇道:「不會吧。有因才有果,美女不會憑空出現。剛才閉上眼便只見黑暗了。那不想起色心,是否就要避開美女?」

妻子答道:「但剛才我們根本找不到美女在哪,那又如何避開?」

丈夫嘆道:「那美女不是緣於看見,又不是來憑空出現。那如何不起色心呢?」

妻子安慰說:「曾經有位和尚,說了以下一番說話:
明還日輪、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
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郁袝還塵、清明還霽。

「就是說,將美貌還給吧枱旁的美女,黑暗還給閉上的雙目。能起色心的心卻是不能還的。」

妻子繼續道:「把通風的感覺,還給窗戶;隱蔽的感覺,還給牆壁。所以坐在酒吧任何一個角落,也是一樣。和尚又解釋:
美與醜,是分別心的作用,沒有客觀標準,完全出於主觀,所以不能說看見美女便會生起色心,而是當『你』看見美女,才在『你心』裏生起色心。若你將美女與色心之間的因果,還給美與醜的主觀分別心,甚至將閉目看不到美女時的虛無黑暗,都還給沒有感受的狀態,那剩下的便是真正的『你』。

丈夫有點明白道:「所以也可以將迷濛還給漫天的塵埃、清新還給雨後的鮮明。內心的感受跟身體的狀態、感官的刺激與四周的環境都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不只美女與色心沒有關係,工作與沮喪沒有關係,衣著與形象沒有關係,財富與享受沒有關係,成就與自信沒有關係,疾病與痛苦沒有關係,甚至生死與存在都沒有關係。」

妻子點頭道:「在故事裏,神父曾經感歎說:
耶穌曾經叫漁夫與牧人相信有永生,但未能證明給他們看,當他私下和門徒解釋後,門徒仍是不明白;甚至當他顯現他真正的相貌時,門徒還是不明白。沒辦法,他的門徒都是些沒受過教育的漁夫與牧人。當你被摑了一記耳光時,耶穌叫你讓別人也摑另一邊,但他並沒有解釋,其實你被摑的面頰、感到痛的皮膚,都不是真正的『你』。

然而佛陀的聽眾是受過高深教育的皇親國戚或祭師階級,天天要和他用邏輯辯論,所以他要求傳教的人要有五種能力,即是能以多種語言講道、以邏輯辯論、以工藝和醫學去幫人醫人、以及以智慧去斷一切煩惱痛苦。佛陀最厲害的,不單是發現了真正永生的樣子,他要證明給你看、教你自己去看。

佛陀會問,若你的雙腿潰爛,要鋸掉,否則會『死』,你鋸不鋸?一定鋸。所以雙腿不等於『你』。同樣,雙手也不等於『你』;五官都不等於『你』,所以可以挖掉會犯罪的眼睛、可以任人摑耳光、可以割肉餵鷹、斷臂求法。這不是說肉體不重要,而是說,那不是能永生的『你』。

我們真正永生的部分,明顯沒有我們軀殼所賦予的功能。失去了軀殼,就失去了四肢五官,那又如何『看見』美女、生起色心呢?失去了軀殼,便嗅不到美女的香味,聽不到甜美的聲線,摸不到溫暖的肌膚等等。若你能將這些全部歸還給會腐朽的軀殼,剩下的,那能覺察到自己在看在聽在嗅在嚐在想的,才是那會永生的存在、是真正的『你』

丈夫奇道:「那沒有軀殼的所謂『永生』,豈不失去所有人生的享受與樂趣?無眼耳鼻舌身意,那和被困在黑暗的密室裏有什麼分別?那樣的永生,不要也罷!」

妻子笑道:「佛陀那十大弟子中,有稱天眼第一的阿那律。他曾在聽法的時候打瞌睡,結果被佛陀罵。阿那律羞愧之下立下不再睡覺的大願,結果把雙目瞪瞎了。但卻因而得到天眼通。佛陀就是要證明給你看,那永生的你,比你現有的軀殼厲害多了。若你的軀殼不是遮蔽了你真正的存在,你可以行的奇蹟就大了。

丈夫感歎道:「果然就是:
人為了天主的國捨棄了……沒有不在今世獲得多倍,而在來世獲得永生的。(Lk 18:29)

「所以現世的歸還現世,感官的歸還感官,幻想的歸還幻想,行善作惡以及無心的行為,全歸還身體,所有回憶理解憂慮計算,也就歸還會腐朽的腦袋。」

妻子點頭道:「如果之後什麼都沒剩下,只剩下那彷如被困在密室裏的黑暗,那把黑暗都一併歸還虛空。總之,全都歸還原處或出處,但不要想著要消滅或壓抑它們。到時你便只剩下你,那將真正永生的你。因著你歸還而捨棄的,到時反而獲得多倍、獲得永生。」

註:原文請見《大佛頂首楞嚴經譯解》卷二

又註:讀書時曾經以《碎維》(Fractal) 為題,在「聯校科學展覽」中得過獎;料想不到竟有人以此與佛法為題寫論文,實在歎服。

2009-12-13

Craziness (超人婚禮)

十多年前,我在泰國工作時,聘請了一位很有性格的朋友。面試時,我隨便找了些技術性問題問他:「你知道怎樣在 MS Access 的程式裏開發數據保安程序嘛?」他只答了我一句:「得啦,總之你交個項目給我,我自會給你辦妥:你.別.理.我.怎樣.做!」我當時受他的強大自信感染,竟在他完全無答過我問題的情況下,請了他。結果他差不多將半個信用卡系統砌入了 MS Access、一個本來只能用來儲私人電話簿的低等數據庫!

這位近乎瘋瘋癲癲的朋友,暱稱「仔」,結果成了我的好兄弟。他會帶結他回辦公室,當我是他「情人」,然後對著我勁唱情歌!還教會我翻譯歌詞。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愛上 Bird、Mai 等歌手的情歌。他也教我講泰文粗口、買翻版碟等等。我最記得他教我講:「Mai Mee Kai Ding Dong Gap Jai」,即無人比「仔」更瘋狂 (Ding Dong,音像粵語「定擋」)!也許我本性也是瘋瘋癲癲,身邊特多瘋癲的朋友。

認識了那麼多年,昨天是他的大喜日子,他太太我也認識,我本是很想過去參加他的婚禮的;可惜最後因為時間未能遷就,只能遙遙寄上祝福。然而,看到他的結婚相,不禁讓我捧腹大笑。仔哥果然是仔哥,不改其 Ding Dong 本色,不會甘於千篇一律的結婚照。結果來了一個「超人結婚派對」,厲害厲害。只好祝他們越來越開心、越來越 Ding Dong!

2009-12-10

Heart (七處徵心)

一天,老和尚跟一位神父、一位道士、一位心理學家和一位電腦工程師講故事:
丈夫半夜歸來,難掩身上的香水味,結果被太太迫問。丈夫百口莫辯,唯有承認在酒吧邂逅美女,差點做錯事,幸好懸崖勒馬,才有面目回家。

太太為了永斷對丈夫的疑慮,沒有罵他,反而問他:「當初你為什麼娶我?」

丈夫坦白承認:「因為你很漂亮。」

太太問:「你愛我,因為你的眼看見我的美,你的心便跟著生起愛欲。他朝我年老色衰,你雙眼再看見其他美女,你的心亦會為其美貌吸引,做出對不住我的事。今天的事,罪魁禍首,就是你的眼與心。為了保證你不再犯,我要你將你看美女的眼與生起愛欲的心找出我,好能一起看管它們。」

神父說:「就是聖經裏的『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Mt 5:29) 嘛!」

老和尚一笑,繼續道:
丈夫奇道:「找眼和心出來?眼嘛,不就是生在面上的這一雙?」

太太問:「那誰是罪魁禍首?是眼是心?」丈夫答:「是心。」

太太問:「你心在哪?」丈夫答:「心嘛,你摸摸我胸口,不就是裏面撲通撲通地跳的那個嘛?」

太太笑問:「好,我先問你,你現在坐在家中,如何看得到窗外的園境?」

丈夫道:「我現在先看見你,繞過你便看到窗,從窗中再看出去便是園境嘍!」

太太立即答說:「所以說,你如果在屋內,會先看見屋內的東西,才看到窗外的東西,對嘛?」

丈夫道:「對!」

太太問:「那如果看見美女的心在身體裏,好像你坐在屋內能看見屋內的東西一樣,你的心能不能看見體內的五臟六腑呢?」

丈夫道:「當然不能。我們只能看見身體外的東西。」

神父說:「有趣有趣。這就是說,如果人的本體是靈魂,行善犯罪都是靈魂,而靈魂就住在心裏,彷如一位司機,在駕駛一輛名為『肉體』的車子。那靈魂便應看得見體內的東西,如司機可以查看車廂一樣吧!」

老和尚又繼續:
太太問:「那莫非你的心在身體之外?若我摑你一記耳光,痛是只在身上痛,還是心裏都感覺到?」

丈夫道:「當然裏都感覺到!」

太太問:「所以心在身內嘍。那被美女引誘的心是否就在眼睛裏?被摑的時候,心就在面頰上?難道心就在感官裏?那把眼睛挖出便不會再犯嘍?」

丈夫道:「那當然不是。若感覺東西的心在眼睛裏,那心應能看見眼睛本身,好像戴眼鏡的人會看見眼鏡一樣。」

太太點頭說:「正是。」

心理學家忍不住道:「這個有道理。其實在神經認知心理學 (Neurocognitive Psychology) 裏,意識就是一大堆神經線,傳遞著刺激物 (Stimulus) 所帶來的訊息。而會思考的腦袋則是神經的中樞,本身也是一大束神經線。」

電腦工程師回應:「對對,我們也用同一個原理,利用人造的神經網絡 (Neural Network),製作出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老和尚彷彿無聽見,又繼續:
丈夫道:「也許我們的心是一個獨立於身體的存在。我們看不見身體內部,是因為我們身體裏沒有光;若有光,可能也能看到哩!」

太太笑道:「那除非你能反白眼向內看?據說有修練『內觀』的法門,但閉起眼睛而看到的黑暗,其實也是用眼睛看到的影像,跟著看見的臟腑,都是想像出來的幻象。亦有人修練靈魂出竅,回看自己的法門。但就算靈魂出竅,也只能看到自己的面貌與外表,看不到自己有覺知的心,因為那個『心』一定要跟隨那個能出竅的『靈魂』,才能看東西嘛。」

道士終於感興趣,答道:「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元神嘛。修『內觀』或『元神出竅』都是把元神和肉體分離,而只有把會枯槁的肉體丟掉,我們才能真的長生不老!」

電腦工程師答道:「若是真的,那你的元神又有否如那太太所言,看見過『自己』?我倒覺得這個太太是挺科學的,講究邏輯與經驗證據。」
丈夫開始有點明白,問太太說:「你在說的『心』,就是看見美女時讓的『心動』的『心』吧?有說『情人眼裏出西施』,也許美女並不是真實的,而是我的心投射在現實世界的一個投影。也許我一生中看見的東西都是假的,好像看了一場戲一樣。如果是這樣,我的心只因那投影而存在,就如觀眾因電影而存在一樣。當『戲』幕落下,『觀眾』便不存在了。」

電腦工程師答道:「哈,就好像我們其實是在玩電腦角色扮演遊戲 (Role Playing Game) 一樣!又如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 的世界一樣。」
太太認真地答:「說得好。但若你眼睛看見的東西,構成一場戲,你的心只是對應這場戲的觀眾,那你耳朵聽到的,也是一場音樂會,也有一位觀眾。加上味覺、嗅覺和觸覺,你豈不有五個心?當你擁著令一位美女,嗅著她散發的香氣,你動的是一個心還是兩個心?若你閉上眼,沉醉在她的香氣中,又會否動了一個心?」

丈夫皺眉道:「那當然不會。我動的心只有一個,並不會因為五官的感覺而改變。既然如此,心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感官,又不是內外都在的靈魂,或是在看戲的主觀存在,難道心是外來刺激物與感官相遇時產生的意識?就如我看見美女才會動心,沒有美女便無心可動啦!因此,心就在刺激物與感官的中間!」

心理學家感歎道:「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認知 (Cognition)。一個刺激物 (Stimulus) 所產生的感覺 (Sensation) 需經過我們的腦袋去體會理解 (Interpret),才成為我們的感知 (Perception)。然而腦袋無時無刻在同時接受五官所傳送過來的感覺訊息。就算你正專注看東西,忽略身旁別人對話的聲音,在你意識裏還是留有那些對話的依稀記憶。加上你腦裏回憶或幻想的感覺,你的腦袋經常需要決定專注在六個訊息管道的哪一段訊息上。這個就是大腦額葉 (Frontal Lobe)、即所謂第三眼的位置所擔當的角色。這丈夫說的一大堆,不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腦袋的作用嘛?」

和尚等他說罷,又繼續起來:
太太道:「那你的心便一定要有刺激物才存在。沒有刺激物時,它又在哪?它是否本身也是一個感官?若不是,那它是否在你看見時,附在眼睛上,嗅東西時,又轉附在鼻子上?還是有很多個心,隨時附在數個感官上?死人的眼睛又會不會還附著一個能知覺的『心』呢?」

丈夫攤手道:「我投降了。既然四處都找不到,那只好說我會因美女而『動』的心,根本不存在。」

太太道:「但你明明是存在,否則是誰在為美女動心呢?不存在的意思就好像龜的毛、兔的角一樣,連名字都沒有。但你確確實實是一個會感覺會思考的生命,不能說你像龜毛兔角一樣,從來都未曾存在過。否則,我又嫁了給誰呢?」

這時,老和尚竟然說故事已講完。大家茫然問:「那真心在哪?」老和尚說:「就是那什麼都不是的。那不是你想出來的,才是不生不滅,永遠存在的真心。因為:任何會變化的東西,就會衰敗;只有不變的東西,才能永存;永存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

註:原文參考號稱經王的《大佛頂首楞嚴經》

2009-11-28

Mantra (密咒)

但凡宗教,皆有顯密。好像友人 Zeke,便曾殫心竭慮,找出神的希伯來名字,全因神的名字,在猶太教裏,是一個秘密。秘密之所以是秘密,因為它力量太大,不能隨便讀出來。

但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密法,一定要誠心相信,不能有半點懷疑。南師曾記,兒時在鄉下,有人以《大學》章節當咒語治病,一樣靈驗,全因一個「信」字,所謂「誠則靈」。如果你不信,念咒前沒有齋戒沐浴、誠心正意,我就算告訴你神的名字,你也發揮不了它的威力;相反,如果你辛苦求得咒語,真心相信,就算你發音不正確,它的力量仍是無窮的。二千年前的羅馬人,亦有用咒語治病的。

所以,其中一個千古秘密,就是人的說話,擁有龐大的力量。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Jn 1:1-2)

神造世界,也是靠說話;說「有光」,便有光 (Gn 1:3)。在靈智派 (Gnostics) 裏,咒語「Abrahadabra」也有「如我所言去成就」(I will create as I speak) 的意思 (背後亦有占數上的意義)。耶穌驅魔,也只是一句話;但祂的門徒卻未能成功,被耶穌罵為「無信」,並說:「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 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Mt 17:20-21)。

金剛藏菩薩在《圓覺經》裏問佛陀:「唯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留意最後一句「永斷疑悔」。就算為你開示「秘密藏」,你也要「永斷疑悔」才成。

現代所謂「身心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也是同一個道理。我亦多次在這裏解釋《心如工畫師》的道理。

眾生癡愚,太平凡簡單的東西,大家都不相信;反而神神秘秘、添油加醋的方法,大家特別相信。不少迷信的東西,好像堪輿、符咒、水晶、甚至佛像等,它們的確可能靈驗,但它們的力量全來自你自己,你內在的神性佛性。你相信它們的同時,亦把自己的力量投射了出去。

因此,佛經裏的咒語,全都是梵文音譯,法師都叮囑你不要問,只要全心持咒。好像《心經》裏,便有般若波羅蜜多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讀如: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可惜我冥頑不靈,忍不住去查證了它的意思。現在唯有想辦法把其意義忘掉!

寫了這許多,緣於我最近讀了一本深具啟發性的書,就是《藥師經》,全名應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它讓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密法,包括手印、咒語等。更重要的是,它開示了為何要修道、悟道。

讀不少了義經,好像《金剛經》、《圓覺經》等,都一味在「解空」。既然一切皆空,有時不禁要學普賢菩薩般問一句:「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即是在問,如果此世間所有東西都是虛幻的,那你怎能用這個虛幻的身體,去修虛幻的法門呢?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曾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亦既是說,連佛法都不是法。然而,撇開因明邏輯辯論,藥師卻為這個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眾生正應利用人世間虛幻的苦,去修本性的慈悲。

藥師之所以稱藥師,全因他發願學佛時,完全是為了醫好「諸有情」、即大家身心上的疾病,而不為自己的福祉。琉璃光,乃是天空清淨無雲的天藍色。本願,乃是他成佛前立的十二大願,其中包括讓眾生一無所缺、遠離邪道、無諸疾苦、眾病悉除、轉女成男、脫出刑獄、飲食飽足、華鬘塗香、速證菩提等等。這些,才是一個人去修道應有的本願,而不是得到某些神通、到達某個境界、或脫出生死輪迴到達極樂,因為這些都是些自私的願望,而為著這些願望,是不會得道的。

在天主教裏,也有很多人唸玫瑰經。唸玫瑰經的,很多為了「大赦」。「大赦」的意思是能赦大罪,最終目的仍是讓自己死後上天堂。教徒不知道,唸玫瑰經等於持咒,聖母顯現時曾說,若能人人唸玫瑰經,力量可大至延遲、甚至阻止世界大戰發生。這才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推廣玫瑰經的原因。

話說回來,有別於西天的阿彌陀佛,東方的藥師佛是入世的、是濟世的,是燃燒自己以救眾生的。救的方法,就是在你有需要時,持《藥師經》裏的藥師咒:「那謨薄伽筏帝,裨殺社窶嚕,薛琉璃缽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其羅馬拼音就是:Namo Bhagavate, Baisaijya Guru, Vaiturya Prabharajaya, Tathagataya Rhate Samyah Ksambuddhaya. Tadyatha: Om Bhaisaijye Bhaisaijye Bhaisaijya Samadgate Svaha

南師曾於西藏受灌頂,得傳密法。他在《藥師經的濟世觀》裏,再三叮囑,別要知其意思,此乃秘密。在西藏有高僧能持此咒,在空水樽裏練出神丹,治一切病苦。《藥師經》裏亦有燃燈續命之法,甚似諸葛亮當年用以續命的法壇。

南師更將不應外傳的手印傳出,讓大家修習。當然了,要練成神丹,或要用咒治病延壽,背後需要無窮的信心。有一念疑惑,便前功盡廢。很多朋友懂得結密宗手印,好像著名的「臨兵陣者皆位列在前」,但卻毫無效用,皆因大家鬧著玩。這與咒印無關。

南師最後竟將秘密中的秘密都說出來。原來經中十二藥叉的名字,俱為咒語,即:宮毘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和毘羯魔大將。念時不用「大將」,但最後要加:菩薩摩訶薩。全句為:Kumbhira, Vajra, Mekhala, Antala, Anila, Sanila, Indala, Vapila, Mahura, Cindala, Caudhula, Vikara, Bodhisattva Mahasattva

十二大將的名字,皆有意思。有研究佛經的,自然一看便知。好像「伐折羅」(Vajra),即是「金剛」。不過同樣不應問、不要知。《圓覺經》裏問問題的十二菩薩,亦代表著十二個學道的法門與步驟。例如我們現在讀經,正是「文殊」之意,因此不應將菩薩當偶像來拜。十二藥叉一樣有手印,不過我不敢肯定,所以不敢附圖,誤導大家。

其實,我這種為了學問不要修為的,咒語的意思還是全翻出來了。不過我不想壞你修行,也許我會遲些放在「回應」裏。

好,既然修道為濟世,那行醫、做義工等便成,為何要學道悟道呢、「以幻修幻」呢?我個人認為,悟道,是為了容易持戒與布施的方便,最終是方便慈悲濟世。譬如說,要食齋,食欲實在難忍;但若你能觀照一隻牛如何被宰殺,想像牠被水煮火烹之痛,要戒便容易多了。年輕時,正是「戒之在色」之時,我曾在《紅樓夢》裏學懂一個方法,就是幻想美女變成白骨的樣子。在《紅樓夢》的十二回,賈瑞愛上了王熙鳳而不能自拔,跛足道人於是送他一面「風月寶鑑」,在鏡的正面是王熙鳳的裸體,反面則是她變成白骨的樣子。可惜賈瑞最後只看正面,結果精盡人亡。不要小看這段小故事,我後來才知道,這種觀想法就是佛門裏的「白骨觀」。

除了持戒,便是布施。布施不單是金錢,也包括時間、精力等。一般而然,要布施不難,難在沒有《藥師經》裏的「見乞者來,其心不喜」,甚至「心生痛惜」。若知一切金錢時間精力,盡皆虛幻,那又何惜之有?譬如晚上決定入定,卻有朋友致電訴苦,當知「入定」以及「佛法」皆為假,慈悲待友才是真,便不會「其心不喜」了。

談到這裏,最後想勸勉各位已有家室的朋友。誠如上述,修道與仁愛,當知修道為假、仁愛為真。佛陀看破紅塵,卻還是刻盡孝道,結婚產子,為父送喪,完成人生所有應做的義務。迦葉尊者甚至與妻同修,結緍十二年雖未同床,卻不離不棄,後來在外覓得正道便立即派人回家相邀。印度不少大師亦遵照這個人生的歷程:先成家,再成道。這個,正是《藥師經》的真諦:佛教的出世,只希望讓你更能入世、濟世。出世是手段,入世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得道的人,本如凡夫,並無二致。所以說,若耶穌曾結婚產子,可能更為符合聖者的身份。

要證得多少地菩薩才算得道?借佛的說法:「如是分別,非為正問」,即問錯問題。我覺得,只要你的正知正覺正見,讓你歡心布施,輕鬆持戒,刻盡己職而不以為苦,生而為人而逍遙自在,那就是「具足」,就是「夠」。

順帶一提,讀《藥師經》,見其身發琉璃光,我便想起我很喜愛的「琉璃工房」。原來「琉璃工房」的創辦人為楊惠姍與她丈夫名導演張毅。楊惠姍的第一件作品就名為「第二大願」,正是《藥師經》中的: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好奇查看「琉璃工房」有沒有塑造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竟然真有,卻是金球限量二十件,早已沽清。現在拍賣價已不止二、三十萬港元。


漂亮是漂亮,但若執著於一尊佛像,要去爭去擁有,那還是有點未見道吧。據說「琉璃工房」於十二月一日在紐約有展覽,若你碰巧會去,可以為我拍些照片,飽飽眼福嘛?就此先行謝過!

Coach (廬山煙雨浙江潮)

早兩天無意中看到電視裏有套劇集,主角們是一家人,亦是一集團的高層。吸引我注意的,是這集團的名字叫「萬基」,英文為「Cosmobank」。因為以前任職的公司收購過一間台灣銀行的股份,小弟曾以半顧問形式,服務過這間名為「萬泰銀行」,英文為「Cosmos Bank」的公司,所以特別留意到電視上這個似曾相識的名字。

它又讓我想起我工作上的恩師,他在退休前最後一個崗位就是那銀行的「CIO」。CIO,即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亦即 IT 的頭、信息科技部的老板,是我們以前每一位投身 IT 界的小伙子奮鬥的目標。我記得剛剛大學畢業加入 GE 後,上班的第一天有個雞尾酒會。我在會場便捉住香港公司的 CIO,問他是如何成為 CIO 的?從此,成為 CIO 便變成我的魔咒、我執,甚至大大妨礙了心的清淨。

話說回來,我跟過的老板很多,真的很多,但會教我做人、養生、甚至為我花了三小時痛陳為何男人要結婚產子的,相信只有我這位老板。加入 GE 幾年後,我們原來的 CIO 便返回英國的老家,由他來接任。甫一上任,他便第一時間為每位下屬買一本《與成功有約》(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迫大家讀。我當時初生之犢不畏虎,大膽跟他說我早已看過;他於是改送《喚醒心中的巨人》(Awakening the Giant Within);結果其實我亦看過,他只好叫我自己選擇一本。這個便是我們近十年亦師亦友的關係的開始。後來我想到顧問公司工作,他竟然鼓勵我。又有多少老板會為員工的事業設想,支持他離職呢?他還跟我分享他自己在顧問公司工作時的經驗,給我參考。

若干年後,他升任為亞太區的 CIO,認為時機成熟,便招我回巢。我於是在他麾下做過不少亞太區的項目,特別是收購合併。整合兩間銀行的 IT 平台,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而且很多時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財務、法律以及人事的問題。他實在教了我們很多東西。當時,我們常戲稱大家似會計和律師多過以 IT 人。不過,我每年為自己訂下的事業目標,都依然寫上 CIO。可惜一直未有這個機會,只好一年又一年地等待。他當時一直問我,為什麼想做 CIO?不斷勸我:CIO 其實好悶的,在公司的價值經常被貶低,在董事會又面對很多制肘云云。他又經常提醒我,我的工作已比一間小銀行的 CIO 更有趣有挑戰性 (亦可能更高薪)。但我當時就是執著一個銜頭,總是心有不甘。我當時為了這三個字母,竟不惜申請到越南工作!

由於我們經常一起出差公幹,放假又一起行山,所以會講很多無聊話。最好笑的,是他總是把握每一個機會,向我推銷一些東西。不是因為他有佣金,純粹是他研究過覺得好,於是四處推介。他曾推銷的東西包括某部自製豆漿機、最有效的行李袋拖行方法、馬莎的可機洗西裝、比國泰儲分更快的某里數計畫、由 Windows 轉用 iMac 與 iPhone 等等、甚至推銷我移民澳洲!他不是說了便算,總是十分有毅力地不斷重提。當然了,推銷我去「成家立室」,可謂他最持久的努力,至今仍不放棄!

後來因為公司的改組與很多不可說的原故,他離開了母公司,到台灣那間控股公司裏當 CIO。他曾說他只會幹兩、三年,便會退休,叫我過去跟他,並等候接替他。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我還是離開了公司。現在他真的退下了,不過退而不休,還在玩音樂、練氣功、去尼泊爾攀雪山、學越野單車、活出他心目中的黃金歲月。他啟示了我們,做人不一定要等六十歲才退休的,亦不應該對財富貪得無厭,要知道什麼時候為之「夠」。他認為他已完成了所有作為丈夫與父親的責任,放下所有名利心,於是現在遊山玩水去了,彷彿古時得道的仙人一樣。

今天,我仍不是 CIO,因為我已不在 IT 部門,且已直接向總裁匯報。我最近把近況告訴了我這位恩師,他很替我高興;而我亦暗裏覺得,對他多年的栽培,總算有個交代。現在的我成長了,對 CIO 這個銜頭的執著,也漸漸放下了。事實上,CIO 的工作的確是挺悶的,他的最大目標不外乎「穩定系統」和「降低成本」,也不明白自己以前為何那麼堅持。我不少同門師兄弟早已轉到其他部門工作,好像風險管理、營運、採購、甚至前線營銷,很多都成為某些產品與部門的頭了。

最近讀到一首詩,十分十分的喜愛,亦正好應題。它便是蘇東坡的《廬山煙雨》,讀了便悟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Karma (沒喝湯的人)

如果你輪迴投胎前,沒在孟婆那裏飲迷魂湯,來生記得今生所種所受的業,你會做什麼?

報恩?報仇?彌補前生的遺憾?

這個十分有創意的故事,出現在《沒喝湯的人》裏。

書裏有不少很有創意的地方,例如投胎前神會給你一筆類似本金的數字,任由你分派於不同的地方:若你放多一點在親情,可能便少一點愛情;放多一點在愛情,可能便少一點事業。這個,其實就是紫微斗數的道理 (見《命》)。

書中的人亦會有一個「業」的數字,由精算師計算出來。當正數的「業」與負數的「業」互相抵消,變為零時,人便能擺脫輪迴了。這個嘛,是對佛教很有趣的詮釋。

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地方,讓我愛不釋卷,讀了一晝夜。有興趣便看看罷。不是那麼多本地創作能兼顧娛樂性與人生道理的。我同意作者說,還是不要記得太清楚的好。始終,今生有今生的課、有今生的業。

多謝祁佳仕親自贈書,才有幸讀到這本得獎作品。平生閱書無數,卻從未遇上作者,實在榮幸。希望你再接再厲,新書再得大獎!

2009-11-26

Leader (掌兵掌財)

《增廣賢文》有云:「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意思是:帶兵的軍令如山,不能有婦人之仁;從商的視財如命,不能好仗義疏財。

與銀行界與行銷業的各路將軍交朋友,發現功成之將,往往亦是不慈、不義。有時不禁生起遊戲人生便算了的想法。黃子華曾說:別當自己是主角,要當臨時演員,只要出席,便可出糧。

早些時翻讀《道德經》,講到老子「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心中忽有所感。這個嘛,才是最適合自己、處身大機構的生存之道。

對鞠躬盡瘁的團隊與下屬、對服務總是強差人意的供應商、甚至對飽受壓力失去常性的上司,如果能常常保持體諒與慈悲的心,你便能「勇」。能「勇」,因為無後顧之憂。不怕團隊心懷怨懟臨陣退縮,不怕上司出爾反爾棄車保帥,不怕其他部門與伙伴俟機坑害落井下石。勇者,瞻前而不顧後也。

領兵,如能常常慳儉節約,一定能得上級歡心。申請預算不要開天殺價才再落地還錢,要一開始便審慎。「儉」也是一種個人修為。當你身處高位時,能放棄坐大房高椅,而和自己團隊一起坐開放式辦公室嗎?能不坐公司車而乘地鐵嗎?當然,百般節約,不應節約下屬。「慈」比「儉」先。有「儉」,你得到的信任便大,別人知你不謀自己的利益與權力,你的影響力便會越來越「廣」。

「不敢為天下先」最易理解,卻是最難實行。在這個社會,要出位一定要主動出擊、要「賣」自己的能力與優點。「不敢為天下先」的後果,可能便是「執輸」。我默想的對象,是劉備。劉備武不及關羽張飛、智不及孔明公瑾。那他憑什麼稱霸呢?就是承認自己不及自己的團隊,並禮待他們。如果他恃著自己是劉皇室之後而頤指氣使,身邊的能人早便作鳥獸散。所以,「旗」,是要插要掌的;但不能自鳴得意,反要虛懷若谷,禮賢下士。

道家思想,是真正王者之道。南懷瑾老師多次提到中國帝皇成功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並引《漢書·元帝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為證。

從另一個角度想,諸葛孔明就是不敢為天下先,所以有皇帝都不做。在你為他扼腕歎息之前,請先想想,讓你選,你會想怎樣過你的一生?是躲在深官搞權鬥,還是帶著千軍萬馬,與曹軍鬥智鬥力,成千古美名?孔明不錯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死得瀟灑、死得英雄!

不敢為天下先的好處是什麼?就是「成器長」、才能成大功業!岳飛打金兵不竟,就是太為天下先;曾國藩平天國,正是靠處處謙退。郭子儀三上三落,仍能富貴壽考;馮道歷四朝十一帝並三度為相,仍能以七十三歲高齡善終。這些才是老子的高徒呀!

現在我每天上班都「三省其身」,也是看著這三句:在上有慈乎?為下有儉乎?待人接物能不為天下先乎?

2009-11-06

Sculpture (哲人的秘密)

也許是《迷失的密碼》(The Lost Symbol) 的關係,我特別留意到每天上班時會經過的一間藝廊,因為它櫥窗裏放著一隻手--一件手的雕塑,名為「哲人的秘密」 (Le Secret des Philosophes)。

雕塑上的樹枝,代表植物,球體是天體,星星是知識,金石是物質,至於鎖匙,則是秘密。

雕塑者為 Richard Texier。他生於沼澤和海岸旁,鍾情神秘與超現實主義,一直自己畫自己的畫,直至三十歲時無錢買顏料,才開始賣自己的作品。也許是「單純曝光效果」(Mere Exposure Effect),每天看一眼,竟開始喜歡了他的雕塑。

終於有天,我忍不住西裝畢挺地走進這間著名的法國藝廊 Daum,詢問價錢。幸得小弟平日訓練有素,才沒在聽到答案時發出「嘩」一聲。

果然配合他們的宗旨:「藝術是終極的奢侈品」(Art is the Ultimate Luxury)。

幸好,瀏覽他們的網站仍是非常享受的,亦有 Richard Texier 的作品圖樣下載

2009-10-30

Astro-Personality (星座與性格)

摘要
自古以來人們相信出生時間與性格有著相關性,其中一門建基於其上的學問便是星相學 (Astrology)。透過 Facebook 的應用程式,是次研究收集了四萬多筆數據,提供了量化的證據,證明:風象星座的人較開放予新經驗和親和樂群、土象星座的人最勤勉審慎、陽性星座的人較外向、水象星座的人情緒較穩定;以及固定星座的人較勤勉審慎及較外向、變動星座的人較經驗開放和親和樂群、本位星座的人則外表上情緒較穩定。其次,是借助變異數分折與互動效果的測量,為 Forer (1949) 提供有力的支持。結論中亦討論到這種研究的限制、挑戰和遠景。

緣起
大概兩年前,有一位網上的朋友,名叫 David Stillwell,在 Facebook 推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心理測驗。那是一個二十條題目的簡短性格測驗,而它吸引我的,是它在最後會問你的生日與你是否相信星座,從而看看你的性格是否與你的星座所預計的相似。

我當時立即聯絡 David,交交朋友,再問他索取收集到的數據。估不到短短幾個月,他竟然取得四萬多個數據點 (Data Point)!那是一個寶庫耶!

可惜我一直公私兩忙,直至最近,才有暇整理一下這些數據,並載入 SPSS 分析。以下是我用最科學的統計方法,是量化星座與性格的關係。

文獻回顧
David 的測驗,背後用的是典型心理學裏「五大」(Big Five) 的分類:
  • 經驗開放 (Openness)
  • 勤勉審慎 (Conscientiousness)
  • 外向實踐 (Extrovert)
  • 親和樂群 (Agreeableness)
  • 情緒穩定 (Neuroticism)

心理學家用其字首簡稱為「OCEAN」(Tupes & Christal, 1961)。用通俗的說法,它們分別指你是否容易接受與嚐試新事物 (O)、是否有計劃與毅力地完成要做的事 (C)、是否享受和一大班朋友一起 (E)、是否容易放下自己的堅持而同情並跟隨別人的決定 (A)、以及是否能在壓力下保持平靜 (N)。測驗的結果便是這五個維度 (Dimension) 由一至九十九的一個分數。

在我的假設裏,影響這五個性格維度的,會是三個變數。第一,是參與者所屬星座的「元素」(Element),分別為「土 (Earth)、水 (Water)、火 (Fire)、風 (Air)」:
  • 火象:白羊座、獅子座、人馬 (射手) 座
  • 土象:金牛座、處女座、山羊 (摩羯) 座
  • 風象: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 水象: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

我沒有再分陽性與陰性,因為土與水象是陰,火與風是陽,若不同元素有統計上的分別,自然引申成陽性與陰性有分別。

第二,則是所屬星座的「特質」(Quality),分別為「本位 (Cardinal)、固定 (Fixed)、變動 (Mutable)」:
  • 本位:白羊座、巨蟹座、天秤座、山羊 (摩羯) 座
  • 固定:金牛座、獅子座、天蠍座、水瓶座
  • 變動:雙子座、處女座、人馬 (射手) 座、雙魚座

第三,是參與者對星座性格的「信念」。我不止一次在這裏提到 Forer Effect (Forer, 1949),亦即「信則有、不信則無」,有點像「自我應驗預言」(Jussim & Harber, 2005) 的道理。在這裏,我假設性格分別不完全是因為 Forer Effect,但會因信念而加強。

第四,根據經驗,太接近兩個星座分界的人,性格很難歸類,需要比較精密與複雜的星圖才能定奪。因此我決定將邊界前後兩天的五千一百人抽起,分開分析。餘下了三萬五千六百人的樣本。

假設
這次分析將測試以下假設:
  1. 風象星座的人較開放予新經驗,特別是相信星座的。
  2. 土象星座的人最勤勉審慎,特別是相信星座的。
  3. 陽性 (火象與風象) 星座的人較外向,特別是相信星座的。
  4. 風象星座的人較親和樂群。
  5. 水象星座的人外表上情緒較穩定,不易衝動。

  6. 同樣地,變動星座的人較經驗開放。
  7. 固定星座的人較勤勉審慎。
  8. 變動星座的人較外向。
  9. 變動星座的人較親和樂群。
  10. 本位星座的人外表上情緒較穩定。

由於問卷是從行為上評定情緒穩定值,假設裏的情緒穩定便指向表面上行為是否衝動,不代表內心的情緒,因此假設水象與本位星座的人較穩定。

方法
關於 David Stillwell 的問卷,請參考他的網站Facebook。樣本大小為 40,732,除了出生月和日,並無收集其也數據,不過可以推斷為熟悉並有渠道上網的人口。

「變異數分折」(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會被用來分別測試「元素」與「特質」對五個性格維度的關係 (Main Effect),以及它們分別與「信念」的「互動效果」(Interaction Effect)。

如果要嚴緊一點,應該採用「多因子變異數分折」(Multivariate ANOVA),再以「計畫性對比」(Planned Contrast) 跟進。但為免太複雜,我們可以用邦弗朗尼修正法 (Bonferroni Correction),因應五個性格維度,將顯著水平 (Level of Significance) 由一般的 .05 調低到 .01,再進行事後檢定 (Post Hoc Test)。

結果
以下是統計數據的分析,如不喜歡數字,可跳到《結論》。

1. 風象星座的人較經驗開放
結果發現,元素與經驗開放是有關的 (F=8.245, df = 3, p < .001)。從下圖所見,風象星座較為經驗開放。事後檢定亦證明風象比其他三個元素更經驗開放,而其他三個元素之間並無統計上的顯著性差異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值得一提的,是 Forer (1949) Effect。上圖裏,對星座信念越強的,差異越大。統計上,可用其互動效果(Interaction Effect) 來測量,結果證實有顯著性差異 (F=2.246, df = 12, p < .01)。其次,可看出經驗開放跟相信星座是有相關的 (F=28.244, df = 4, p < .001)。不過,以上這些所謂顯著性差異,其效應值 (Effect Size) 是很小的。元素的影響只有 .001 (最高為一),反而信念的影響有 .003。所以說,星座雖然有影響,但很微,比 Forer (1949) Effect 更微。也許正因星座透過社會各渠道滲透到人們心中,構成了有效影響,好像催眠一樣,做成了自我應驗預言也不定。亦也許因此有很多大師,用近乎催眠的培訓方法,能有效改為大家的性格,激發大家的潛能。

再看下圖,是被分開分析的「邊緣人」。他們的生日太接近星座的邊緣,即俗稱「砸界」。可以見到,四條線揉成一團,並無太大分別;除了最相信星座的人外,風象星座的人竟比其他星座更保守!可見「邊緣人」是受 Forer (1949) Effect 影響才有分別,否則根據某些星相家解說,他們很有可能受相鄰的星座影響。這個現象在其餘的維度也重覆出現,所以不贅。


2. 土象星座的人最勤勉審慎
土象星座的人的確比其他星座勤勉審慎 (F=22.691, df = 3, p < .001),其效應值 (.002) 比信念的影響 (.001) 還強。換句話說,不管相不相信星座,土象的人總是比其他星座勤勉審慎的。其餘的三個元素則無統計上的顯著性差異。


3. 陽性星座的人較外向
陽性星座的人比陰性星座的人外向 (F=25.22, df = 3, p < .001),其效應值 (.002)。不過這次信念的影響 (.014) 很強。可以說,越外向的人,越相信星座,可能因為多機會從朋友那裏聽回來,亦因此加強了陽性星座和陰性星座的分別。


事後檢定明顯地將火象與風象跟水象與土象分開,詳見下表。證明陽性與陰性的分類在外向的維度上是較有效的。亦示範了為什麼不需特別測試陽性與陰性,只需要測試元素便成。


4. 風象星座的人較親和樂群
風象星座的人較其他星座親和樂群,土象則較其他固執己見,其餘兩個元素則無顯著性差異 (F=8.685, df = 3, p < .001),其效應值為 .001,和信念一樣。


雖然統計如此,但從圖中可看出,信念跟親和的關係是有點二次方的 (Quadratic),可以想見,最親和的人,是那些你問他信不信星座,他不置可否,是不堅信也不反對的人。對星座有強烈熱情或強烈反對的,是不會輕易信從別人的。

5. 水象星座的人外表上情緒較穩定
水象星座的人較其他星座不易衝動 (雖然內心可能在淌血!),其餘三個元素則無顯著性差異 (F=13.131, df = 3, p < .001),其效應值為 .001。可見水象星座之所以被稱為最溫柔敦厚的星座,是有道理的。你傷害了他們,他們也許還會祝福你。當然,若守護星是冥王則另計!信念的效應值則為 .009。


有趣的是,在這個維度,水象邊緣人的效應值更高,有 .003,在每一個信念的強度都打倒對手!所以說「大善若水」,力量最是強大!


6. 變動星座的人較經驗開放
變動星座的人較其他星座經驗開放,其餘二個特質則無顯著性差異 (F=8.439, df = 2, p < .001)。不過,其效應值非常低,少於 .001;信念則有 .003。如果看圖,可見這如果對方不信星座,根本沒有顯著性差異。


7. 固定星座的人較勤勉審慎
不錯,固定星座的人較變動星座勤勉審慎,但兩者與本位星座則無顯著性差異 (F=12.084, df = 2, p < .001),其效應值為 .001,和信念一樣。圖中又看到一個有趣現象:反對星座與不置可否的變動星座,其實都頗勤勉,只有那些相信星座、認命的,才頽廢起來。想起幾位雙子座與天秤座的朋友,他們在頽廢的時期和勤勉的時候,簡直判若兩人!


8. 變動星座的人較外向
錯了!原來固定星座的人才是最外向?雖然效應值非常低,少於 .001,但與其他星座比較時,竟有顯著性差異 (F=4.617, df = 2, p < .01);信念則有 .014。如果看圖,可見信念才是最大影響。話說回來,我也認識很多固定星座如水瓶、獅子、金牛等,的確十分健談,變動星座如雙子,反而不喜應酬,不時需要獨處。也許固定星座也是需要朋友,只是不喜歡一大班人瞎熱鬧。


9. 變動星座的人較親和樂群
結果發現,變動星座的人只是較固定星座親和樂群,跟本位星座並無顯著性差異 (F=7.142, df = 2, p < .001)。其效應值亦是非常低,少於 .001;信念有 .001。可以說,相信自己固執的人,就特別固執!


10. 本位星座的人外表上情緒較穩定
除了很相信星座,認為自己應能遷就別人的變動星座朋友外,情緒最穩定的是本位星座的人 (F=6.106, df = 2, p < .002)。不過他們也只是跟固定星座有顯著性差異 (t=3.432, p < .001),與變動星座則近乎沒有。其效應值有 .002,反而信念則很小,少於 .001。想起那些天砰、山羊 (魔羯) 的朋友,又真的是很少發脾氣。固定星座如天蠍、金牛,怒火升起時,又的確幾可怕。不過說到白羊嘛……似乎「本位」難敵「火象」了!



結論
似乎除了固定星座的人較變動星座的人外向之外,其他的假設基本上都成立,各類別有著顯著性差異,只是應效值太低,不登大雅之堂。若要認真發表,需要回頭改改那性格測驗的題目,以對星相學的瞭解,增強其「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其次,這些分析一致性地支持 Forer (1949) Effect,證明星相學的流行間接提高它的準確性,而它的準確性,又在提高星相學的流行,成了一個循環。

限制
首先,作為一套性格測試的工具,二十條問題未免太少。其次是在這樣龐大的樣本下,無論測試什麼都很容易有顯著性差異,當留意結論裏的效應值其實很小。其次是樣本主要是上網人口,可能成為「有偏樣本」(Biased Sample),例如參與者可能較年輕、富裕或對新事物較開放。

進一步的研究應先提升問卷的建構效度。正如結論裏提到,「五大」的分類太粗糙。要做到填一份問卷便能估到參與者的星座,不是全無可能,但需要努力提升其「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其次是針對多維度的性格測試,應該採用「多因子變異數分折」加上「計畫性對比」來分析。

在星相學裏,還有守護星 (Ruling Star)、月亮星座、上升星座等影響。這次研究只針對太陽星座,亦是一大限制。

結語
這次研究的重要性,在於證明「星座性格」這種古老的「偽科學」(Pseudo-Science) 亦可以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只是這種定量研究 (Quantitative Analysis) 只能證明變數之間的相關性 (Correlation),但不能發現其因果關係 (Causation),結果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過古今中外都將出生時間與性格,甚至命運拉上關係,總有些經驗主義 (Empirical) 的前因罷,其次是,這個研究見證了互聯網作為研究與實驗平台的強大,不過這種研究才剛開始,同志仍需努力!

參考
Forer, B. R. (1949).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validation: A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of gullibil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1), 118–12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Jussim, L. & Harber, K. D. (2005).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Knows and unknowns, resolved and unresolved controversi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9(2), 131-155.

Tupes, E. C. & Christal, R. E. (1961). Recurrent personality factors based on trait ratings (ASD-TR-61-97). Lackland Airforce Base, TX: Aeronautical Systems Division, Personnel Laboratory.

2009-10-27

Faith (迷失的密碼與一點小信仰)

既然讀了,少不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對,又是小弟不扮高深、再次隨波逐流,介紹流行讀物的時間。它們便是:丹.布朗 (Dan Brown) 的《迷失的密碼》(The Lost Symbol)與米奇.艾爾邦 (Mitch Albom) 的《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我知我知,很多朋友都不喜歡丹.布朗。那為什麼又要看呢?我覺得,我們其實是享受閱讀他刺激的故事的。如果他不是第一天便有過百萬本的銷量,讓全世界的文人雅士眼紅,我想我們是不會批評他累贅的文筆、錯漏的史實或重覆的橋段的。如果你對共濟會、思維科學 (Noetic Science) 又或新紀元思想有一定認識的話,你的確不會在這本新書裏找到什麼驚人發現。他寫的東西,你不用像吾友倉海君般走到意大利古城或巴黎共濟會支部才找得到,你只需要 Google 與 Wiki 一下便成。順帶一提,關於「失落的話」的真正意思,倉海君三年前便寫過了小弟亦在幾個月前記另一本書時寫過「魔方陣」。因此,既然買了來看,便不要帶著批判的心,放輕鬆點去享受那閱讀的過程吧。千萬別以看 Discovery Channel 的心情去看《奪寶奇兵》。況且,就算我們擁有比丹.布朗還多的冷知識,也未能用如此充滿娛樂性的情節去包裝它們,並使普羅大眾對歷史、宗教、甚至「成道」產生興趣。就憑這點,便有足夠原因讓他發達罷。

至於《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我也是帶著「零期望」的心情讀的。始終,真人真事不會像虛構的那麼緊張刺激,那麼多巧合。沒有很大的震撼或感動,不過讀來有一種淡淡的舒服。

同樣是有關信仰,《一點小信仰》道出了傳統猶太教或基督教,伸延到其他所有古老教派所應許的恩典:就是感恩、平安與喜樂。不需要艱澀難懂的經典符號、不需要神秘隱晦的儀式咒語,只需要簡簡單單又重重覆覆的禱告與祭禮,也一樣是成道的路。就讓千年傳統,繼續成就我們生命的不朽吧。

2009-10-10

Shantaram (和平之人項塔蘭)

近年,無論中台,書店變得又大又多,書亦變得越來越精美;但更大問題,在書類變得越來越多。多得平世界與地球村,我們現在的暢銷書除了很多人早已期待的《迷失的密碼》(The Lost Symbol)《一點小信仰》(Have a Little Faith) 等,也包括了來自美國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來自西班牙的《天使遊戲》(El Juego del Angel)、來自瑞典的《千禧》三部曲、來自德國的《科隆 911》(Tod und Teufel)、來自印度的《六個嫌疑犯》(Six Suspects),以及已接受預訂、將來自日本的《1Q84》等等。加上本本都磚頭一樣厚,真正是以有崖隨無崖。以上這些,都只是小說而已,還未算其他書類!就算我讀得完,都不會有時間在這裏全部介紹。

再考慮到一般都市人看書的胃口與速度,我決定大膽的說一句:如果你一年只能讀一千頁書,那就忘掉上面那些,去讀《項塔蘭》(Shantaram)

《項塔蘭》旳作者葛雷哥里.羅伯茲 (Gregory David Roberts),擁有傳奇的一生。他年輕時曾是大學中最年輕的哲學和文學講師,卻因為婚姻破裂而染上毒癮,只好西裝畢挺地拿支玩具槍去打劫。不過他一邊行劫一邊卻叫對方別給他太多錢,以免他吸食更多毒品!結果當然琅璫入獄。但他卻又從澳洲最高設防的監獄中、在光天化日之下,逃了出來。之後他輾轉流亡到印度,在印度的貧民窟住下,卻又因緣際會,靠急救常識,成了貧民窟的醫生。在印度的十年,他結識乞丐、妓女、聖者、麻瘋病人、毒梟和黑幫;幹過洗黑錢、偽造護照、走私黃金、販賣軍火、寶萊塢電影中的臨時演員、甚至穆斯林游擊隊,騎馬到阿富汗打蘇聯共軍,亦坐過監被受虐待。《項塔蘭》正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參看博客來書籍館

這本書聽來好像是《教父》的印度版,當中亦有槍戰謀殺等。不過這本書真正的主題是:愛與救贖。每位在書中出現的人物,無論主角配角,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流落孟買,都有不可告人的過去與心結。而救贖,正透過苦難、笑聲、犧牲、汗水、淚水與人們互相寬恕之間發生。

你可能立即在心裏想,哎呀,那麼嚴肅,還是敬而遠之了。其實,這本書娛樂性之高,媲美市面上任何一本小說。我多次忍不住在擠擁的列車上笑出來,也試過看到淚眼迷濛。特別因為我看的是英文版,看到那些印度英語,事事誇張十倍,真個令人捧腹!書雖有千頁,但掩卷之際,實有諸多不捨。據說作者亦已在寫續集與前傳。你看他的生平,便知一千頁紙,實在不夠篇幅。最神奇的是,當你看了一半,以為這是本笑話大全時,卻原來每件事的發生,背後原來有個更大的計畫,結構實在宏大。

這一千頁,作者寫了十多年,失去原稿兩次;其中一次,應是在獄中被打至咯血,染紅了。作者的哲學訓練,加上文學的修辭,讓這本書同時具有啟發性、教育性、宗教性、寫實性與娛樂性。這樣的生命,這樣的書,如果我們都不看,那識字讀書,都是白讀了。

又:可能因為主角是雙子座的關係,讀這書的時候,有時不禁聯想到外公。外公行船 (當水手) 的日子,據說也是一樣地傳奇,更曾在巴拿馬被羈留。又據說,每次上岸,當其他海員都去嫖妓時,他第一時間便去教堂參與彌撒。我想,他也曾有過主角一樣,對家人思念、對神懷疑、對人性執著過罷。

2009-09-21

Hyperion (海柏利昂)

當物質不斷收縮,體積少於臨界點時,所產生的引力會大到把自己的表面吸到核心,成為一個沒有體積、密度無限大、把附近的東西都吸進去的「奇點」(Singularity)。眾所周知的「黑洞」,就是一個奇點。

如果有看《星空奇遇記》(Star Trek),裏面那桶紅色的液體,那一小滴便可以毀滅一個星球的,便是奇點。科幻小說家現已將這個天文現象變成一種武器。

據說,二百年後,人類便會因為在地球上便用這種武器,結果把地球毀掉。人類於是要向宇宙移民。對奇點的操控,讓我們能穿過時空中的隧道,到遙遠的星球殖民,創造了新的帝國,叫「霸聯」(Hegemony)。

現在先想想,如果有兩幅你書房的照片,拍的時間相隔兩星期,一張較為整齊一張較為凌亂,那麼,哪張照片拍得較遲呢?一般來說,由整變亂,是時間流逝的象徵。我們由出生逐漸接近老死,也可以從身體的衰敗中看出來。物理學家用一個叫「熵」(Entropy) 的單位來量度「混亂程度」。因此,在沒有其他原因下,熵會一直增加,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下次有人問你為什麼房間或枱頭越來越亂,你可以答那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回到星空的深處、在帝國的邊緣,有個星球卻一直未能殖民:它就是「海柏利昂(Hyperion)。它的名字,來自濟慈一篇未完成的、有關泰坦諸神衰亡的史詩。在這個星球上,有一個「時塚」(Time Tombs),其熵值一直在減少,亦即是說,它是逆時間流從未來回到現在。那裏,有一個神祇,在宇宙裏擁有無數信徒與教會,成為了一個很大、組織很嚴密的秘教。這位神祇叫「荊魔神」(Shrike)。

距今七百年之後的帝國,在強敵「驅逐者」(Ousters) 日漸迫近下,決定在末日來臨前,聽從電腦的分析,派出了七位朝聖者到時塚,希望掌握致勝的關鍵。

這七位的職業,有神父、領使、戰士、詩人、偵探、學者與艦長。但讓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的信仰。在那個七百年後的星際社會,人們信仰著新舊不同的宗教:古老的羅馬天主教、伊斯蘭共產主義、禪宗靈智派等;猶太人繼續星際流亡,聖堂武士軍繼續保護朝聖者,回教社群到重力更高的星球,被鍛鍊成更厲害的戰鬥工具。星際旅行成真後,又會因為愛因斯坦相對論裏的「雙胞胎詭論」所提到的「時債」,而產生出淒美的愛情故事。「反熵」的時塚更令成年人變回嬰兒。如此豐富的相像力與背景知識,在科幻小說中算是不可多得的傑作。

作者寫作的手法雖仿傚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但不同的故事其實互相關連,背後框架龐大。然而,這本書並不暢銷,因為它不易看。有讀者的評語是「看爆頭」。我是同意的。我看的是英文版,書中有無數的文史典故與物理原理,絕對是作者「炫技」之作。據說中譯本對那些典故有詳細的註釋,可能好一點。不過,有時讀這種「炫技」的作品,就像跟作者比拼學問一樣,別有一番趣味。

註:關於「熵」,在我正在看的《項塔蘭(Shantaram) 裏,竟被用來作為宇宙「善」與「惡」的標準:凡是趨向「更複雜」的,便是善,反之為惡。太陽燃燒,雖是一個由繁至簡的過程,但它讓地上眾生物發展出更複雜的形式,是為善。謀殺,將一個複雜的生命分解為簡單的有機物,是為惡。故此所謂「神」,便是終極的複雜 (Ultimate Complexity)。所有東西亦因此逐漸趨近「神」。我越想越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天才的概念!有關《項塔蘭》(Shantaram),下篇再談。

2009-09-19

Amnesia (失憶)

最近收到個推銷的電話:「還記得我嘛?呢,一年前邀請你加入我們的餐飲會……」「唔記得。」「呢,當時你話我地餐廳選擇太少……」「唔記得。」「嘩,乜你咁無記性架!一年就唔記得!咁無記性既……」

啞然。別說閣下只是一位推銷員,去年今日我在哪間公司為哪位老板在哪個國家做著哪個項目,我都未必記得。

不過,近年的記憶力可能真的在衰退。今天我行過書局,見有本書的書名頗特別,名叫《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The Outsider: A Journey into My Father's Struggle with Madness),於是拿起翻翻,卻原來自己早已讀過,有點印象是本很好的書。這才想起內容是有關兒子,如何循著患上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的老父的足跡,去瞭解他成了遊民後的生活與掙扎。還記得當時十分喜歡,怎料我現在竟然以為是新書!甚至搜尋了這個網誌,看看有沒有曾經寫過這本書!

無獨有偶,最近又尋得早些時很多網友討論的電影《獨奏者》(The Soloist),也是關於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雖然大家的評語一般,但電影裏對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應該較《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 裏的病徵更真確。我個人是頗喜歡的,不過不知什麼時候又會忘卻?


離開書局時想,自己一直花很多時間在讀很多很多的好書,多到忘掉了;到過很多很多的景點,也多到忘掉了。千方百計看想看的電影,還要思考:好像今天,看了套很奇特的電影《我係殺手,年中無休》(The Limits of Control),搞盡腦汁,好不好在這裏介紹;若要寫,要怎樣寫。甚至連打遊戲機,都一定打爆機;為了見識「真.遠呂智」的厲害,差點打到手腕廢掉。花了那麼多時間,勞勞碌碌,究竟得到什麼?如果嘔心瀝血堆積的知識與經歷會隨著時間被忘掉,那我在幹什麼?

心中忽然響起了: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

2009-09-10

Hell Breaking (破地獄與盂蘭盆節)

最近為了一個義工培訓課程,講了一個有關殯儀的單元。一直以來,這個單元都由長生店或道教的法師來講。雖說香港有六成人是以道教儀式舉行殯儀,但還是有四成人以其他的宗教儀式進行。因此我決定由世界各大宗教講起,以及它們的生死觀如何形成今天的儀式。身為「典故王」,我當然仔細地查出每個環節的起源,諸如「擔幡買水」、「遊十殿」、「破地獄」等。結果發現,今天所謂的「道教」程序,其實包含了儒禮、陰陽家、印度神話、佛家淨土宗、甚至苗疆的巫術;可謂超級 Fusion 菜。

不少典故都頗出人意表。例如招魂幡,古稱「重」,純粹是用一塊用來識別不同棺材的標籤,卻被陰陽家誤以為有招魂作用:
柩之有旗,禮曰:「死者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古人施於柩前,今人多用竹懸出於屋,陰陽家從而傳會之,以為死者魂悠揚入於太空,讓此以歸。(《雲麓漫鈔》)

又例如在天主教的喪禮中,家屬胸前都會別上一塊小黑布,卻原來是猶太教的儀式。翻查舊約聖經,你會發現猶太人一傷心便會撕裂衣服、撒灰土在頭上:
雅各伯遂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腰間圍上麻衣,為自己的兒子悲哀了多日。(創 37:34;其他例子如 37:29-30; 44:13 等)

因此在今天的猶太喪禮上,家屬都會別上一塊撕裂的小黑布,叫「Keriah」

聽眾最有興趣的,當然是「破地獄」。不少人都知道「破地獄」與「目蓮救母」有關。傳說「目蓮」,即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 (Moggallana),曾用天眼通看遍六道,發現其母淪落在餓鬼道。目犍連於是立即把飯送下去,但飯未入口便化成火炭,連「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都無可奈何。目犍連於是求佛陀指點。佛陀說他母親前世殺了不少魚蝦蟹,應有此報,不過目犍連可以做功德,等地獄之門於七月十五時大開,他便可以餵養母親云云。這個故事被認定為今天「盂蘭盆節」與「破地獄」的由來,甚至被製成光碟四處派發。不過,真相其實是……

據三藏法師所譯、《佛說盂蘭盆經》所載,目犍連的母親並非「衰」(栽) 在煮海鮮。她可能詆毀了佛法僧三寶,以至「罪根深結」。更重要的,是七月十五日並非地獄之門大開之日,而是「結夏安居」(即和尚「抖暑」) 後,僧人們破關出來化緣的大日子。佛陀是叫目犍連「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並說「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即是話,佛陀無叫你燒金銀衣紙,而是叫你做慈善捐獻。六道的業報,一定要用善業來化解,不能靠古老的 BBQ 祭祀。

那麼,「煮海鮮」是如何被誤傳開來的呢?我認為,那是因為目犍連自己前世是漁夫之故。目犍連經常用神通與外道比武,結果最後被暗算而死。當時所有弟子都感疑惑,號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竟會被暗算?卻原來他是為那些被劏了的魚蝦蟹填命,了斷塵世的業報,從而進入涅槃,還因此成為殉教第一人,媲美基督教的 St. Stephen。

就算根據傳說,想話「破地獄」救走先人,也不是人人都需要。以前,只有橫死或短命的才需要「破地獄」。今日係又破唔係又破,主要是大家「有殺錯無放過」的心態,再加上師傅們可觀的利潤做成的。看過坊間幾本小書,包括《有客到》、《殯儀》等,其中對殯儀意義的解說雖只流於表面,但對從業員的介紹卻甚為詳細。看過便知道原來搞「破地獄」是好好賺的生意;「單出破地獄」,即由一位師傅完成而不用助手,更是昂貴,動輒十幾廿萬。相信現在的地獄幾乎天天都要維修。

這項研究還找出不少笑料。例如「遊十殿」中的第一殿,原為閻王主管,卻因為他太心軟,經常讓人回魂伸冤,結果被「燉東菇」(降職),去了第五殿。事實上,閻王乃是雅利安人發展的婆羅門教裏,第一個死去的人,叫「耶摩神」。他的本職是「導遊」,搞搞下變成「法官」,難怪會被「燉東菇」。

無論如何,宗教信仰與我們的文化、習俗、歷史、藝術、語言、法律、政治等等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實在是開啟不少知識的重要鑰匙。

2009-08-14

The Historian (歷史學家)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的歷史的教育只達初中程度,其他的,就靠小說,特別是武俠小說。老實說,如果不是《三國演義》,單憑《三國志》,又有誰認識劉關張、臥龍鳳雛?如果不是黃易先生的小說,誰又會知道李世民開國時的所謂「群雄」是誰呢?

不過也因為少看西方文學,對西史的瞭解就自然淺多了。最近案頭不知怎的充斥著兩種書:有關印度的與有關吸血鬼的。又一次證明書跟時裝一樣,是有潮流與時興的。其中一本便是之前我說會在圖書館借的《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它是一部六百多頁的鉅著,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Elizabeth Kostova) 花了十年時間研究才寫成;書未完成時便已得獎,版權最終拍賣得二百萬美金,可謂先聲奪人。為了不想續借,結果晚晚讀到金睛火眼,才總算讀完。讀完後,加上再研究研究,總算對西史多點認識。

要知道書裏的背景,便要先對羅馬史與中世紀有點概念。羅馬帝國有五百年歷史,差不多等於中國三個朝代。極盛時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包圍著地中海。不過也因為版圖太大,兩邊受敵,以至凱撒大帝不時要東西出差,累過半死,所以最後一位大帝 Theodosius I 決定東西分治。死時更索性傳位給兩個兒子,變成東西兩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搬到米蘭,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則設在著名的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堡。由於君士坦丁堡以前叫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亦叫拜占庭帝國 (Byzantine Empire)。他們相繼被外族入侵,對方又袖手旁觀,結果東羅馬帝國便看著哥德人 (Gothic) 把西羅馬帝國打成廢墟,日耳曼人跟著廢掉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解體 (476-480 年)。拜占庭帝國得到漁人之利,加上地處東西貿易的樞紐,十分富裕,經常可以用錢買和平,結果捱多了一千年 (1460 年) 才滅亡,成為第二羅馬。最後把拜占庭帝國打敗的,是信奉回教的奧圖曼帝國 (Ottoman;台:鄂圖曼;國:奥斯曼)。

西羅馬解體後,法國的日耳曼人自立成法蘭西亞,最終成了查理曼帝國。帝國再分裂成今天的法、德、意三國的前身。日耳曼人奧托一世後來統一了德國和意大利,得教宗加冕成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962 年),繼承了羅馬帝國與其教會,一直到第一個「反基督」拿破倫的出現,才被廢除 (1806 年)。俄羅斯則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自稱是第三羅馬帝國,希望繼承這個傳統。

這裏背後,又牽涉宗教與文化的問題。西羅馬是拉丁語國家,建基在今天的意大利文明之上。東羅馬則以希臘語為主,建立在希臘半島的文明上。自剛才提到的 Theodosius I 將基督教立為國教後,基督教有五大教會,稱為五大教區 (Pentarchy),分別是:羅馬 (Rome)、耶路撒冷 (Jerusalem)、安提阿 (Antioch)、亞歷山大 (Alexandria) 和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由於伯多祿/彼得 (Peter) 與保祿/保羅 (Paul) 相繼在羅馬殉道,所以羅馬的主教號稱為宗徒傳下的首領。但君士坦丁堡等主教反對,而且覺得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義有很多問題,包括太多猶太教的元素,如用無酵餅過逾越節等,特別是有關耶穌同時擁有人性與神性 (Filioque),一直不為東方敎會所接受,最終在 1054 年分裂。不過,讓這裂痕永無法修復的原因,是因為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 (1204 年),神聖羅馬帝國的槍頭竟從被回教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改成富有的君士坦丁堡,從拜占庭帝國掠奪了大量財富。從此,東西兩國以及其教會便勢不兩立。東方以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為首,成立東正教 (Orthodox Church),世稱為「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也因此,天主教的全名乃是羅馬天主教會 (Roman Catholic Church),羅馬主教便成了今天的教宗 (Pope) 。

如果教歷史,我覺得用一張張的地圖會比用時間與事件更吸引;正如傅科所言,歷史不是線性的。無論如何,說回小說《歷史學家》,主角就是老中青三代歷史學家。先請看看今天羅馬拉丁語系的國家有那些:拉丁語系的歐洲,有否發覺有個在東邊的小國?它的名字充分代表著它的傳承:羅馬尼亞。這個地方是山區,易守難攻,一直屬於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國。回教的奧圖曼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後,便想收服這個小國。不過,這小國有支精銳部隊,叫「龍騎士」(The Order of Dragon),一直抵擋著這支大軍。最後,小國的王讓自己的小兒子到奧圖曼當人質,以換取和平。怎料,國王與其長子被政敵殺害,奧圖曼軍隊於是佔領了這個地方,並封這個作人質的小王子為傀儡皇帝。幾年後,這小國被匈牙利佔領,小王子卻被匈牙利王賞識,封為小國的王。

這個國王先將所有政敵殘酷地殺死,再向奧圖曼宣戰。他最愛的刑法叫「刺刑」(Impalement):先用四隻馬將死囚四肢展開,再將潤滑了的大木樁由肛門插入,到口中穿出。他用同一種方法,將虜獲的二萬個奧圖曼士兵,全部刺死,插在邊境迎接奧圖曼的大軍。他因此被叫作「穿刺王弗拉德」(Vlad III the Impaler)。又因為他是「龍騎士」的後代,故稱「龍之子」,音譯成:德古拉 (Dracula)。不錯,他就是今天哥德文學裏的吸血殭屍 (Vampire)。

《歷史學家》就是一個關於上述歷史的故事。究竟歷史背後還有什麼秘密呢?為什麼傳說會將弗拉德說成吸血殭屍呢?當年奧圖曼的蘇丹王又用什麼方法對付「不死的弗拉德」呢?弗拉德過去這五百年又在做什麼呢?這便是書中幾代歷史學家要發掘的真相。十年的研究,當然是資料豐富。看完六百多頁紙,總會學到許多東西:歷史、語言、文化、風俗、遊記等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書中的文體主要是信件:老父留封信給女兒、岳父又留封信給女婿等等,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是《達文西密碼》或《奪寶奇兵》之類,會令你緊張刺激的小說。就當是進修吧!

2009-08-13

The White Tiger (白老虎)

愛書的你,也許聽說過「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每年在英聯邦裏,都會有一本英文小說被選中,並贏得五萬磅的獎金。曾經得獎的包括我喜愛的奈波爾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印度三部曲》的作者;詳見拙作《印度之分裂》)、阿蘭達蒂.洛伊 (Arundhati Roy;《微物之神》的作者) 以及因為《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 而被高美尼追殺,最終要逃亡的薩爾曼.魯西迪 (Salman Rushdie)。

去年,得獎的是亞拉文.雅迪嘉 (Aravind Adiga) 的《白老虎》(The White Tiger)。多得朋友相借,我有幸先睹為快。果然是一部充滿娛樂性與典型印度苦難的小說。書中主角出身低下種姓,卻因緣際會,殺了人並發了達,更因為外包工業的興起而成了企業家。正巧總理温家寶到訪印度,於是他決定與中國的領導人分享他成功之道。

不錯,很多以上得獎的小說都是印度裔的作家寫的。內容充滿印度仍然比比皆是的不公義,以及印度人用來對抗這些壓迫的黑色幽默。可能只有印度,才有如此明顯的階級壓迫、貧富懸殊以及宗教鬥爭,加上那麼多用英語寫作的小說家,造就了璀璨的印度當代文學。

順帶一提,書中多次提到主角喜歡四大詩人:Rumi、Iqbal、Mirza Ghalib 以及一位他忘了的。究竟第四位是誰呢?一定不會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Tagore),因為泰戈爾是位寫孟加拉語 (Bengali) 的印度敎詩人,而那三位詩人都是寫波斯語 (Persian) 和烏都語 (Urdu) 的回教詩人,他們寫的詩體,叫「格扎爾」(Ghazal)。其中,魯米 (Rumi) 更是極有名的蘇菲神秘主義者 (詳見拙作《蘇菲與魯米》),這裏正是在諷刺印度的宗教分裂:一個印度敎徒,甘心讓印度敎的種姓制度壓迫了一生,卻最愛回教的詩人。那最後一位是誰呢?最有可能的就是與 Rumi 同期的 Hafez 或與 Iqbal 和 Mirza Ghalib 齊名的 Mir Taqi Mir。由於 Hafez 沒有 Mir 那麼流行,加上書中主角似乎更熟悉烏都語,所以我覺得是 Mir。當然,那只是猜猜玩而已。

2009-08-06

Consulting (顧問簡史)

什麼都有四大:有四大銀行、四大建築師樓、四大廣告商、四大奇書、四大家族等等等等。在小弟的圈子裏,「四大」特指四大會計師樓 (Audit Firm),特別是他們的諮詢服務 (Advisory Services)。「諮詢服務」,亦即是傳統的顧問服務 (Consulting)。由於安然 (Enron) 事件,四大不再叫這種服務為顧問,而叫「諮詢」。「諮詢」者,問也;顧問,就是收錢答問題的人。因此,由補習老師到算命佬,都勉強能稱為「顧問」(Consultant)。

不過,「顧問」的亦稱「乾收銀」(音諧 Consultant),一直形象都不太好。行頭常說,若你隻錶壞了,請顧問看看,他們要花三個月的時間診斷,花你一大筆錢,然後告訴你:你隻錶壞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收費不菲,其結論又不易瞭解與執行,故有此看法;當然,樹大有枯枝,行頭亦有害群之馬。曾經便有位退役顧問寫了本《Consulting Demons》來諷刺整個行業。

說回「四大」,他們大在人多,但不是最高檔的。等於豐田可能最多人買最大營業額,但林寶堅尼、保時捷才是最高檔的。「四大」源自英國與歐洲,因應股市的出現,而為投資者審查上市公司有否虛報業績,歷史悠久。他們不斷閱讀不同公司盤數,少不免會比較,並提出意見。這跟源自美國商學院的更高檔次的策略性顧問不同。策略性顧問包括客戶一般是請策略性顧問去決定應不應該生產某種產品或進佔某一市場,然後再請「四大」幫忙落實執行。因此,四大的服務主要包括了流程設計、組織架構、風險管理、以及信息科技 (IT) 等部分。時至今日,亦沒有再分高低檔,大家總之有錢就什麼都肯做。

「四大」,分別為羅兵咸永道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國內:普華永道;台:資誠;俗稱「水記」)、畢馬威 (KPMG;國:畢馬威華振;台:安侯建業;俗稱「K 記」)、安永 (Ernst & Young [EY]),以及德勤(Deloitte;台:勤業眾信)。策略性顧問則指麥肯錫 (McKinsey)、波士頓諮詢 (BCG)、科爾尼 (A.T. Kearney) 等。近年各 IT 公司亦相繼成立其顧問業務,包括 Oracle、HP 等。至於 IT 顧問的龍頭,一直是 Accenture 與 IBM。他們都與四大有很大的淵源。

在過去十多年,四大由當年的八大,慢慢整合成六大,再因為安然而變成四大,經歷了很大的轉變。不過,在這行裏打滾的,兜兜轉轉,還是那些人。最近我忽然想記下這段歷史,留待後人追思,因此畫下了兩幅圖。這是四大的緣起,圖中所見,四大是以合伙人形式成立的,故此他們的名字就是創辦人的姓氏:


早期的會計師事務所,之所以合併,主要是為了照顧日漸全球化的客戶;Coopers (英) 與 Lybrand (美) 便是最好例子。KPMG 就更厲害,四個字母分別代表著荷英美德的四位創辦人。不可不提的,是「G」所代表的 Reinhard Goerdeler,因為他父親就是有份參與暗殺希特勒的 Carl Goerdeler。Reinhard Goerdeler 本是任職於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的一個投資部門,後來再與「K」和「M」成立 KMG,最後變成今天的 KPMG。

由八大變四大,是由安永的 Ernst & Whitney 與 Arthur Young 開始 (1989)。之後 Deloitte, Haskins & Sells 與 Touché Ross 合併成德勤 (1989),成為六大。最後 Price Waterhouse 與 Coopers & Lybrand 合併成羅兵咸永道 (1998)。KMG 亦演變成 KPMG (1987)、KPMG Peat Marwick (1991),再變回 KPMG (1995)。安達信 (Arthur Andersen [AA]) 則本是水記的合伙人,自己開了自己的事務所,以誠實正直見稱,可惜卻在不足一百年後因舞弊而名存實亡,至今已由水記吸納了大部分的員工和客戶。八大就是這樣變成了四大。關於安然事件,已有很多論述,這裏就不贅。

至於顧問,則是從安達信 (AA) 開始。早於 1953 年,由於通用電器 (GE) 想利用當年 IBM 的 UNIVAC I 系統處理薪酬發放,因此聘請了安達信的 Joe Glickauf。Joe Glickauf 不單完成了任務,還在安達信裏成立了「管理服務」(Administrative Services) 部門。這,就是第一隊顧問團隊;而 Joe Glickauf 亦成了顧問之父。沒錯,最早的企業顧問就是 IT 顧問。之後,由於顧問服務出乎意料地賺錢,安達信的顧問便分裂出來,成為 Andersen Consulting (AC)。從此,AA 與 AC 便進行了漫長的訴訟,主要是 AA 要求 AC 為著用 Andersen 這個名字而要付多少錢。而負責談判的 AA 合伙人便是因為談不到其他合伙人心目中的價錢而被迫辭職。AC 之後不再走合伙人這條路,上市成為今天的 Accenture。

當然,AA 亦不會就此罷手。既然顧問服務是肥肉,怎樣都要分一杯羮,因此有 AABC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的出現。可惜最後因為安然,而與 KPMG 合併了 (PwC 只要 AA 的會計業務,但不要顧問部分)。KPMG 自己都保不住其顧問部門,因此讓它上市,成為畢博 (BearingPoint)。卻又由於虛報業積,畢博將於下個月正式宣告破產。各大行正將它拆細併購。

PwC 則於 2001 年的時候想過賣給 HP,卻又貪心,嫌 180 億太少,想自己上市,曾改名 Monday。最後市場的反應實在不樂觀,結果氣候變差,最後以 35 億低價賣了給 IBM。安永則賣了其顧問業務給法國的 Cap Gemini,曾叫 CGEY,現則改成 Capgemini。Capgemini 是一間跟 GE 很像的公司。他們不斷併購各種 IT 公司,打做了一間全方位的 IT 服務王國。德勤是則唯一一間沒有分拆其顧問服務的。


雖然四大的顧問分家的分家、出售的出售,但就在證監會的寬容底下,以走鋼線的姿態,重新開始了他們的顧問服務。不過今天他們叫諮詢服務。正是換湯不換藥,人還是那些人。只是提供的服務有些限制,以免有機會自己的會計師審核自己的顧問所改善了的業績,產生利益衝突。

除了傳統的四大,以及歐洲大財團菲利普旗下的 Atos Origin 和剛才提到的 Capgemini,市場上近年興起了一支強大的新勢力,就是印度以前的 IT 外包公司,好像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TCS)、Infosys、Wipro 等等。今天,他們的財力已足夠買下外國的核心銀行系統,進而提供整間銀行的 IT 顧問服務。我國的 IT 顧問亦不可小覷。朋友在神州數碼 (Digital China) 任職,竟告訴我他們有八千位 IT 顧問!姑勿論他們的技術與經驗有多少,只要一人一拳便夠打死那些老師父。加上他們價格較低,遲早都會累積到一定的實戰經驗。到時便是四大的末日了。且看現在各 IT 顧問公司的人數:


做過多年顧問,從來沒法向家人交代我的工作,直至我解釋說:「我的工作就像夜總會裏的媽媽生,主要是要把自己組的小姐賣出去,坐不同客人的枱,再看鐘收錢。」立即明晒。自從金融風暴後,落夜總會玩的客少了,小姐們都開始發霉,甚至從良,顧問也快成夕陽工業了。

2009-07-30

Shantaram (項塔蘭)

上個月到吉隆坡工作,與幾位年輕的同事一起晚餐。席上他們沒有談新的 iPhone、Prada 或股票;也沒有討論電視劇、電影或藝員的花邊新聞。大家談得最雀躍的,是一本書。

大家不要誤會,他們不是特別與我意氣相投的朋友,只是隨機取樣的同事。不過他們一位會講馬拉語、英文、中文、韓語等等,一位在掙扎下一本書究竟應該看 Jodi Picoult 還是 Paulo Coelho,還有一位更曾停薪留職,去了尼泊爾雪山,隨一位上師修了一個月的密宗。據他說,他又在安排下一次的修道時間。

我不敢存有差別心,不過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近年馬來西亞的進步,比香港與新加坡都要快,以致現在很多大客都在那邊。人才,實在是國家之本。

你也許會以為,他們是物質貧乏,才會讀這麼多書。然而,一般在敝公司工作的,都受過良好教育;而能受教育的,家境至少算小康。我其中一位同事,更是皇室之後,公主一名!

說回那本書,叫《項塔蘭》(Shantaram)。我還以為是本消閒的書,卻原來是本千多頁,像磚頭一樣的書。我還未看,不過已在圖書館預訂了。看過作者的生平與這本書的簡介,便知會很有趣。讀完再與你們分享。

書展我沒去。不想和別人迫,更不想擁有一些沒時間看的書。以下是其他我在圖書館預訂了的書。這也是我唯一能享用自己交了的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