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Mirror (資治通鑑)

若干年前,我便有一種沒有書我特別想讀的感覺。每次讀完一本書,我便很糾結,不知下一本讀些什麼。直至大半年前,我想起一則逸事,就是黃霑到金庸家作客,在金庸廁所裏看見放在架子上的《資治通鑑》,也就是金庸的如廁讀本。我於是決定開始讀《資治通鑑》。一來因為以《資治通鑑》的份量,能讓在未來一年半載之內都不用再選書;二來讀《資治通鑑》等於讀了幾百本史書。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所著,司馬光也就是年少時破缸救友的孩子。他花了十九年時間閉關筆耕,參考了十七部正史,三百多部雜史、野史、碑誌等等,不問世事,寫下 294 卷、共三百多萬字的巨著,把中國由三家分晉開始的戰國到五代十國共 1362 年的歷史逐年逐年地重構出來。如此大工程,連司馬光自己最後都寫到中了風。自司馬遷寫《史記》開始,中國的史書便用「五體結構」,即以編年形式記錄皇帝生平的「本紀」、記錄諸侯的「世家」、記錄其他公侯將相的「表」、記錄其他重要人物的「傳」以及記錄政制文化發展的「書」。這樣讀史是趣味橫生,但讀者便需要對比不同的篇章才能清楚事情發展的先後次序。《資治通鑑》把五體融合成編年記事,事情的演變便變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認為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已經很痛苦,那你要知道,司馬光寫的時候是受到北宋兩代皇帝供養的,而且有整個皇家圖書館讓他找參考書。到了胡三省為《資治通鑑》作注時,才真的痛苦。胡三省是宋末元初人,與文天祥、陸秀夫等同時考到進士。他用了三十年去注《資治通鑑》,寫了九十七卷注和論十篇,卻因為戰亂,全數遺失。當時他已四十六歲,竟然由頭重新寫起。我簡直不能想像那是怎樣的心情(特別在有雲端儲存檔案的今天看來),也許他已經不是以完成為目標,而是以注史作為修行的方式。這由胡三省七十三歲時能預知自己的離世可看出端倪。

如果你對胡三省深表同情,那我必需再介紹第三位仁兄,可謂最痛苦。說到底,司馬光也是皇族之後,世代為官,七歲便學《左氏春秋》;胡三省少時家境也不壞,亦是七歲能文。相反,我要介紹的仁兄幼時被後母虐待,又被校長開除,結果多次偽造證件去讀大學,畢業後亦不被教育局承認。之後辦報時因翻譯美國《大力水手》的漫畫,被指暗諷總統,而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結果因總統逝世才減刑,共坐了九年多的冤獄。在獄中他完成了《中國人史綱》,然後在出獄後,用十年晝夜不分地把《資治通鑑》譯成 72 冊白話文,譯完後形容這十年像在勞改營一樣,翌年便由心臟開始得了一連串的大病。他就是筆名「柏楊」的郭定生。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有他為了捍衛儒家思想所加入的「臣光曰」,而柏楊譯的《資治通鑑》亦有為了鞭撻中國傳統的「柏楊曰」,雖相隔九百年,卻是針鋒相對,一步不讓。柏楊的《資治通鑑》包含了胡三省的注和很多後世出現的參考資料,雖然被批評有不少錯漏,例如把本是財政部長的「大司農」譯成農林部長等,然而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卻是一大喜訊。一來讀者不用研習司馬光艱澀的古文,二來也能透過柏楊的辛辣批評從我國封建專制的悲慘歷史裏喘一口氣。只要你有讀過中國歷史,你便明白,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只能掩卷嘆息。

自己翻譯過兩冊書,都自覺筋疲力盡,仰望前人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翻讀那麼浩瀚的資料庫,又沒有電腦 AutoSave 又沒有 Google Search,實在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儘管讀《資治通鑑》是一條漫長的路,卻仍是一條由前人用血汗舖出來的康莊大道。在沒有書想讀的時候,讀《資治通鑑》至少是向前人的一種致敬。

2020-11-08

eBook (電子書)

首先,我要向各位還在讀的讀者說聲抱歉。我剛剛才發現這裏有很多留言我未審核,我還以為這裏早沒有人來訪呢。

自從三年前得到《溫暖人間》為我出版了實體書《龍樹中觀的世界》後,不斷收到海外讀者問如何能郵購拙作。為了讓大家方便點,小弟終於學懂了怎樣製作電子版本。大家現在可到亞馬遜購買電子版,若你之前已買了實體書,也希望能在那裏留言鼓勵鼓勵:

如前述,過去三年我一直在翻譯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由於心力有限,只翻了第一部分的「一神論」,亦即首廿六題。實體書《神學大全的世界》已交付出版社,可望明年可以出版吧。

這兩部譯著前後共花了我五年時間,我亦自知不會有很多人真把它們讀完。完成後無聊時忽然想起,多年前我在這裏說過,以中國符號學的豐富,好應該能寫出像《達文西密碼》一樣的小說。於是我做了很多研究,選了 1925 年的香港歷史與地理作舞台,用中國特有的符號學作謎題,寫一個會有人讀得完的故事,書名叫《九龍》。結果當然是眼高手低,和《達文西密碼》的水平差很遠,但自己寫得好過癮。如果想瞭解一下百年前的九龍城是怎樣的,或想知道關羽的命盤,又或對《排龍訣》、《麻衣神相》、《黃帝內經》、《梅花易數》、《周易參同契》等奇書有興趣,歡迎下載交流。我設定了十二月五日為特賣日,只需 0.99 美元,歡迎讀後留言指教。

2020-09-21

Five Ways (五路論證)

聖多瑪斯在《神學大全》的第二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五路論證」(拉:quinque viaeFive Ways),證明神的存在。大家讀完也不是很懂。以下是一個譬喻,希望能幫到大家。

假若這個世界存在的萬物,是一隻熱騰騰的五成熟燒雞,那我可以推論有以下五點:

一、有把雞燒熟。否則雞不會無端端變燒雞,但人自身並不需要燃燒。

二、有把雞燒熱。燒雞要熱騰騰,必需有熱。這熱是雞之所以熱的原理,而不是說先有熱,再把雞弄熱。

三、有讓雞保溫。否則雞就要涼掉。

四、有的等級。若沒有十成熟的標準,又如何能說這燒雞是五成熟?

五、有的人。否則誰又會無端端燒一隻雞?

因此,人、熱、火、熟、餓就是燒雞出現的條件,亦是神存在的「五路論證」。

2020-08-08

Will (意志)

很久沒有寫網誌了,那是因為我花了過去兩年多時間在翻譯《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不過,由於疫情關係,最近看了整套《》(Dark),甚為欣賞,忍不住記錄一下。

《闇》是有關一班能時間旅行的人,在知道未來之後,嚐試挑戰宿命的故事。其中有個核心問題:我們究竟有沒有自由意志?如果你知道一部分的未來,你可能會改變過去的一個決定,但如果你知道所有未來,你還是會改變今天的決定嗎?再者,如果你知道做另一決定的後果,你又會改變今天的決定嗎?

作為德國的劇集,故事編劇完美地體現了德國近代哲學的悲觀主義。劇中引用了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在《論文與格言》(Essays and Aphorisms) 中的名言,也可說是整套劇的哲學基礎:

Der Mensch kann tun was er will; er kann aber nicht wollen was er will.
Man can do what he wills but he cannot will what he wills.
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意思是,我們的宿命來自我們的欲望。「意志」(Will) 就是渴求。劇中人有對生的渴求、有對性的渴求、有對保護子女的渴求等等。當他們發覺無法放下這些渴求時,他們便選擇維持同一個決定,結果便無法打破宿命。

某程度上,這班穿越時間的人正扮演著神的角色。在《神學大全》裏,聖多瑪斯清楚地闡釋了什麼是神的「永恆」:神並不是由過去活到未來,而是站在時間以外 (I:7)。由於時間來自變化,永恆的神也是不變的神 (I:9)。又由於變化是把潛能完全實現,變成完美,所以不變的神就是終極的完美 (I:6)。在這個前提下,神是否像《闇》裏的時間旅行社者一樣,維持著我們的宿命呢?

這在《神學大全》裏《神的意志》(I:19) 中有討論。簡單來說,神是「至善」,而凡是完美的善便自然會流溢,讓其他東西都變善,像孔子、耶穌等聖人自會感化身邊的弟子一樣。這叫「善的自擴散」:

bonum [est] diffusivum sui.
Good is diffusive of itself.

神把自身的善訂為萬物的目標,但卻沒有強迫萬物向善,而是留下空間給我們的自由意志。不過,既然站在時間以外,神畢竟早知道我們的結局 (I:23)。只有在時間裏的人才不知道事情的發展,在時間外的造物主早就知道萬物的結果,所以聖若望達瑪森《論正統信仰》(De Fide Orthodoxa, 2:30) 裏有:

Oportet cognoscere quod omnia quidem praecognoscit Deus, non autem omnia praedeterminat.
It must be borne in mind that God foreknows but does not predetermine everything.
要記著,神只是預先知悉一切,但沒有預定一切。

結論就是,控制著我們的宿命,並不是來自神,而是來自我們的欲望。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我們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