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2

Karma (業)

「業」(Karma),即「所作」。

作者」與「所作」,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關係。一個在運動場上競賽 (所作) 的人,是一個運動員 (作者);他回到家,照顧小孩 (所作),便是一個父親 (作者);他若不再愛他的妻子 (所作),他就不是一個丈夫 (作者)。這個世界並無沒有「父親」的「父愛」,也沒有「不運動」的「運動員」。

引申而言,我們可以說,一個不再做善事的慈善家,就不是慈善家;一個不再殺人的殺手,就不是殺手。

相同的邏輯能套用在很多其他地方,破解人間許多的執著。恐懼、仇恨、歉疚等等情緒,都是由於我們有不獨立而永恆存在的東西,當成獨立而永恆的存在。

例如種種親情友情愛情等,有固可喜,但失去卻是時間問題。因緣消散的時候,它們自然消失。擁有的時候要珍惜,卻不應該因為害怕失去它們而做各種蠢事,反而加速它們的消亡。

又例如別人加諸我們的種種傷害,也許是因為當時他是老闆你是下屬、他是獄卒你是囚犯、他是酗酒的丈夫你是好賭的妻子等等。一旦離開了公司、監獄或你們的家,你們便不再有互相傷害的原因與行為,仇恨對方本人便變得毫無意義了。

曾經有人問墨家的弟子,如果要兼愛世人,那是否強盜也不能殺?在《小取》篇中,有這樣的回答:「愛盜非愛人也,不愛盜非不愛人也,殺盜人非殺人也,無難矣」。等於說,強盜被殺死,是因為他「所作」(姦淫擄掠);他若變回「人」而不是「盜人」,就可以愛了。稅吏一旦悔改,便就成了耶穌的門徒了。

因業有作者 因作者有業
成業義如是 更無有餘事
--《中論.觀作作者品第八》

「業」,即「所作」,和世界一切現象一樣,服膺因緣法。

2015-05-13

Lanka (一百零八個問題)

宗教的異同,一般可以用三個問題概括,分別是:
  • 世界與萬物是如何出現的?所謂「宇宙論」(Cosmogony)
  • 為何會出現邪惡與痛苦?所謂「神義論」(Theodicy)
  • 如何離苦得樂?所謂「救贖論」(Soteriology)
針對這三個問題,答案可以是「天父、原罪、基督」、「天理、人欲、去人欲」、「普累若麻 (Pleroma)、德謬歌 (Ddmiurge)、蘇菲亞 (Sophia)」等等。這些問題,源於人類天性中存在的「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即我們這有限的生命究竟有何意義?又有什麼出路?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菩薩叫大慧 (Mahamati),趁著佛陀來斯里蘭卡講道的時候,便問了一百零八個問題。我稍作整理,歸納成以下四類 (數字為我編的問題號,詳見右圖,點擊放大)

第一類,宇宙論,包括如何無中生有 (73)、宇宙的出現 (66)、萬物與時間的形成 (17, 79)、這個世界以外的世界 (90, 91, 92, 93)、生命以及六道眾生 (16, 20, 38, 65, 75, 76, 77, 84)、國家人種與文化 (3, 28, 29, 42, 58, 63, 64, 86)、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潛能 (23, 74, 78, 79, 80, 81, 85, 107, 108) 等等。

第二類,類似神義論,但是由於佛學對邪惡與痛苦的來源,有比較哲學的看法。有關問題,包括了這世界的定律或所謂「綠起性空」的道理 (11, 12, 15, 26, 33, 36, 37, 39, 43, 44)、自我的出現與本質 (8, 19, 25, 31, 48, 50, 53, 62, 71, 105)、客觀世界是否只是主觀存在 (30, 40, 45, 57)。對此,在那一次斯里蘭卡的講道裏,佛陀認為萬法唯心。

第三類,即救贖論。佛學本身就是有關離苦得樂的學問。除了淨土與密宗,大部分佛門派別都是依靠自己的修行。對此,大慧問了有關生活的戒律與修道的方法 (6, 14, 22, 41, 46, 51, 56, 59, 98, 103)、適合的環境 (95, 102)、障礙 (1, 2, 54, 89) 等等。此外,大慧亦想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修行法門 (包括魔道),他們的分別在那裏 (4, 13, 34, 35, 61, 70, 87)?修道的階段與成果又是什麼 (7, 9, 18, 21, 27, 52, 55, 69, 94, 99, 101, 104)?得道的境界是怎樣的 (5, 24, 100)

最後,為著已經解脫,想回頭普渡眾生的菩薩,大慧請教了傳道的方法。這包括因材施教的法門與譬喻 (10, 32, 49, 60, 83, 88, 106)、為師與為徒的資格 (68, 96)、以及終極真理 (47, 67) 等。其中,大慧特別問及「禪」的修法 (88)

可以想見,能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肯定不簡單。在這次研討會上,佛陀一一回應了以上的問題,闡述了「我」與「世界」的本質,以及解脫的方法。但是他亦明白凡人不容易理解他的答案,因此預言了一個能把這些深奧的哲學為世人說清楚的人的出現,他就是--龍樹

由於斯里蘭卡當時叫「楞伽」,所以這次研討會的結集便叫《楞伽經》。後來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來中國建立禪宗,使用的參考書便是《楞伽經》,直到六祖才改用《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