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

Assemblage (因果)

很多人都信「因果」:搞宗教的信,搞科學的也信。然而,「因果」這概念卻能帶來很多迷思。

先假設,種子是「因」,樹是「果」。

當然了,種子不會無端端變成樹,它還需要適量的陽光、空氣、泥土與水等等,我們姑且叫條件或「緣」。所以,我們優化一下原先的假設:「因」加「緣」,生出「果」。

現在問題是,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是早就存在於種子裏?還是等種子消失後才出現?還是由種子變成樹之間有這麼一點點的重疊時間,兩者都同時存在?

如果樹早就存在於種子裏,那樹早就在了,不用等條件成熟才出現。

如果種子消失了,樹還能長出來,那樹根本不需要有種子的存在,它可以四處無端端地出現。

如果種子與樹有重疊的時間,那等於說我們有段時間有兩顆種子或兩棵樹。想想都覺奇怪。

再弔詭一點,如果「推」是輪子「滾動」的「因」,一旦我停子推動輪子,「滾動」便會消失吧?那「種子」豈不是要一直存在,「樹」才可以一直存在?

究竟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呢?

關鍵就在於我們認為「種子」和「樹」是兩個獨立而不相同的實體

試想,如果「樹」是一個實質的東西,它不可能消失;如果我把它砍下,並重塑成一張椅子,那「樹」跑哪了?

明顯地,「樹」只是一個概念,不是實質存在,就如世間千千萬萬的現象一樣,都是「空」的,是我們從經驗中概念化出來的一個名字

如果「果」是「空」的,亦即說它的實質從來沒有出現過,所以也不會消失。在「種子」變成「樹」再變成「椅子」的過程中,「樹」的實體可以說沒有出現過,也因此沒有消失過。若「樹」的實體有真的出現過,那當只有「種子」時,它藏在哪?當「椅子」出現後,它又跑哪去了?因此,你不能把「種子」與「樹」當成兩個完全一樣的實體,否則變化便不可能發生。

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切現象皆是「空」時,一切現象都「不生不滅」。生滅的,只是我們心裏的妄想,是一個又一個的概念。

果空故不生 果空故不滅
以果是空故 不生亦不滅
--《中論.觀因果品第二十》

這個討論要破解的,乃是無數宗教與哲學上的因果觀。舉例,我們說「前世是因,今生是果」,相信有很多人同意。然而,前世的「生命」不過是肉體、經驗、意識等集合起來的一個名字,本質和「種子、陽光、空氣、泥土與水」一樣。今生的「生命」,也是另一堆「種子、陽光、空氣、泥土與水」的集合。說「前世是因,今生是果」,等於說前世的生命與今生的生命是兩個獨立而不相同的實體,結果便會出現上文所有的謬誤,例如:前世的生命是否未消失?否則它怎能作為今生業報的因?若說前世的靈魂一直跟著你,「推」著今生的禍福,你說多恐怖。若說前世的生命與今生的生命是相同的實體,那為什麼會有變化?真是如此的話,生生世世的「生命」都應該一樣,等於說「種子」就是「樹」。那又談什麼「因果」?

說到底,要有「果」,「因」才叫「因」。沒有「樹」,種子又怎能稱得上「因」?未有來生,今生種什麼業?

這不是說,種子、陽光、空氣、泥土與水不會影響樹的生長。水多了少了,當然會影響樹的高矮粗幼。我們要破除的,是把這些不斷變化,前後猶如骨牌般相關的現象,硬按上不同的概念與名字,結果產生大大小小的執著與不安。

一切一切,都是妄想,本質都是「空」。

8 則留言:

匿名 說...

先生這一系列中論的文章,寫的真好,
當然philosophy 的文章,很難一次就懂,
但是確實讓對佛學有興趣的人,
有一個新的思學方向。
有些佛學的文章會提到時間空間是假象,
但是是用相對論的方式來解釋。
先生的文章是用不同的方向來解釋。
很佩服先生,中論原文短短幾個字,
可以解釋的這麼詳細。
感謝您。

paulsin 說...

謝謝你的鼓勵,還有七篇,我會繼續努力。

憑中譯原文,是沒有可能讀明白《中論》的。我是參考了梵文原文,以及三個英譯本 (可以在完成這系列後介紹),還要逐句推考,才決定在這裏拋磚引玉,供諸同好 :)

匿名 說...

你有關"中論" 的文章,精彩!

匿名 說...

由於對因果業力的錯誤認知,以訛傳訛,
現今談到因果業力的文章,讓人信服的不多。

華人社會喜歡談因果業力,喜歡應用因果業力,

瑯琊榜這部中國大陸的戲劇,
劇終,男主角對女主角說: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但是,真有來生嗎? 為什麼不把握當下呢?

許多女人嫁給有暴力行為的先生,遭受家暴時,
總是說,這是前世欠他的,這輩子不還,下輩子也是要還,
所以選擇繼續承受家庭暴力,
但是如果這根本不是什麼三世因果,只是運氣不好,
嫁錯人,那麼這個女人應該是要考慮離婚,而非繼續挨揍


當然,把不昧因果說成不落因果就要當500世的狐狸(金正恩可以參考一下),
所以對於因果業力,許多高僧大德的說法,就是人云亦云,
至少不會變成了狐狸。

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
沒有逕下結論,但是也非人云亦云,
有evidence base
感謝您的文章。

Unknown 說...

我覺得因為人所認知的世界受時間這因素所限,導致難於理解。
“樹”和“種子”是在不同時間由不同物質短暫地組合而成的階段性名字。這階段的層級沒有客觀標準,因成份是無限,時間也是無限。但日常生活中不會這樣批判性思考,只會考慮到最相關的物質和最接近的時間段便為該組合物起了階段性名字。而這樣相安無事,因沒有做成生活不便,例如你不會說一棵幼苗是一棵樹。但其實它既是苗,也是樹,也是種子,也是太陽,也是水,也是泥土,也是萬物等,只是時間和份量不同而已。
如此類推,任何一樣東西本為一體,所以要對萬物有慈悲心,因萬物本是一體。

匿名 說...

請問為什麼實體不會消失?實體(實質的東西)的定義是?可否舉一些例子.....有點混淆,謝謝!

Unknown 說...

Paul 不是說「實體不會消失」,而是說「實體」不能被定義為某一時空內的某一些物質。以蘋果為例,蘋果成熟前是小蘋果,成熟的蘋果過一會會腐爛,時間向前向後會無限的伸延,你根本不能定義從哪個時間框裡叫「蘋果」。
事實上,你說的「蘋果」只是假名,方便溝通。實際的蘋果與整個宇宙所有物質均為一體。這才是「實體」。
或者說是「實體」的一部份吧。

paulsin 說...

謝謝,Felix。嚴格來說,萬物都是同材料 (Prime Matter),不同表現形式 (Form)。我們太執著 Form 的永恆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