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讓我試譯如下:「我 (達爾文) 並不是一個很聰穎的人,因此亦是一個很差的評論家:任何論文或書籍,我只要一看便會很興奮與讚嘆;之後需要經過相當的時間我才會想到它的弱點。以我有限的腦筋,實在跟不上人家一大串的抽象思想。所以我永不能成為 (形而上的) 哲學家或數學家。我的記憶力不算差,雖然有點模糊,但是足夠叫我想起其他人曾提出的正反論點。有需要的時候,我還是能找到那些參考來支持我的論點。從某角度來說,我的記憶力卻又不算太好,我總是不能把那些特別日子或浪漫詩句記牢多幾天。」

為什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麼重要呢?我最敬佩的南懷瑾老師 (2003) 曾說:「你我所知道的情報、資料,都是從報上看來的,並不是第一手資料,可靠性大有問題。就算是可靠的,在報紙上發表出來的,還是有限,不知道還有多少不能發表的,而且和此刻的現況,又相隔很遙遠了。像這樣如何可以去談政治?而且政治絕對要靠經驗,不是光憑理論的。你說某某不行,你自己來試試看,毫無經驗的話,不到三個月就完了」其實,孔子做司寇,也是做了三個月就完了。反而,最多人咒罵的、表面毫無「骨氣」的人,好像南北朝的馮道、甚至漢奸如汪精衛等,卻以他們的「圓滑」,為當時動亂社會中的人民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在解釋「博學而篤志」(子張第十九) 時,他再說:「對人,學問並不一定可貴,但是文人有知識,最喜歡亂叫。我們幾十年來,社會亂成這個樣子,首先鬧的還不是一般不成器的知識分子。借題發揮來鬧,對某一人不滿意,就借題發揮的鬧,結果把一個國家鬧成這個樣子……這就是博學不一定有用,博學要篤志,有一個中心,意志堅定,建立人品,那麼知識淵博,有如一顆好的種子,意志的堅定是肥料,培養出花和果來。內在沒有一個中心,知識越淵博,思想越危險,覺得樣樣都有道理,容易動搖,應該是真理只有一個,要把它找出來,所以要篤志」;在解釋秦始皇坑儒時,他叫我們「注意歷史上『處士橫議』四個字。秦始皇最初找好多高級知識分子開會,提出很多問題向他們請教,開會時,大家屁都不放一個,開完會以後,心裡又在嘀咕。這還不算頂討厭,更討厭的是那些沒有做到官的處士們,又生橫議,雞蛋裡去挑骨頭,蠻橫地找道理,又不是走直道,所以秦始皇一氣就坑了這些人。」

我自問沒有「兼善天下」的氣魄和能力,但又不敢「獨善其身」,愧對教我育我的先賢往聖,惟有以「立人」為目標,希望有一天能「得天下之英才而作育之」,由教育下一代的內心去開始改變社會。說到底,每一個政治理想的失敗,都源於人民素質太差、精神教育不足。有誰能說共產主義存心不良?它的精神和《禮記》的「大同」本是一樣的。相反地,民主制度亦會選出野心家、獨裁者、甚至白痴,亦能做成「大多數的暴政」(Tyranny of Majority; Mill, 1859);除非人民受過真正的「教育」(不是我們現在的那些「職業訓練」),眼睛變得雪亮,人人心中以全人類的幸福為目標,不再流於偏狹的民族沙文主義、宗教原教旨思想、無止境的經濟侵略、擴張與對環境的剝削,那就是人類之福了。
最近很多人爭論陳日君主教應否干預香港的政治。說來好笑,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我曾經是「正義和平委員會」旗下「關社組」的第一批成員。當時我們的領袖是在美國讀過社會學項士的陳滿鴻神父。一方面我贊成教徒是社會的良心,對不公義要作出回應;一方面我又怕愚民對教會的盲目信任會成為野心家的工具,最後重演中世紀的歷史。所以,我最後轉了到「培育組」,以貫徹我「教育第一」的思想,還因此和陳日君主教開過會呢。後來,我還是因為不願教聖經以外的東西 (就是那些教會的教條與禮儀) 而沒有再教了。到了今天,如果你想知道教會的「政見」,你還是可以到慈雲山聖文德堂去聽陳滿鴻神父講道,或者到伍華書院裏的善導之母堂聽聽勞工階層的聲音。
Reference:
Darwin, C. (1958) & Barlow, N. (Ed., 1993). Written May 1st, 1881 (ch. 7, para. 13).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W. W. Nort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393310698; see also http://www.gutenberg.org/dirs/etext99/adrwn10.txt
Naipaul, V. S. (2002). An Area of Darkness. Vintage. Retrieved from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375708359
New Straits Times (2000, September 24). Singapore's Speaker's Corn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sfdonline.org/Link%20Pages/Link%20Folders/Political%20Freedom/nst1.html
Mill, John Stuart. (1859). On Liberty.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source.org/wiki/On_Liberty; see also http://en.wikipedia.org/wiki/On_Liberty
李天命 (1993),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允晨文化。載於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9177
李光耀 (1998),李光耀回憶錄:風雨獨立路,外文出版社
李光耀 (2001),李光耀回憶錄:經濟騰飛路,外文出版社
南懷瑾 (2003),南懷瑾選集.論語別裁,復旦大學出版社。載於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1511
1 則留言:
我跟你一樣,不愛談論政治。首先是因為我不懂,其次是我認為政見和宗教都是主觀喜好,沒什麼好討論。上星期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只擁護滿清政府;我自己嘛,就傾向周朝封建制度。遇上我們此等瘋子,還有什麼好說呢?
在今日的社會,越標榜道德/理性的政客其實越無恥/無知。例如最講道德的民主派,撒謊撒得最狠:124 的250,000? 去年的530,000? 由低級騙子和政棍隨機組織的「騎劫民主運動」可以引領香港人去哪裡呢? 關於遊行人數的討論,可看看這個blog:
http://www.zonaeuropa.com/20051206_2.htm
民主派是什麼人,讀畢可以舉一反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