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30

Volunteer (義工的祈禱)


主,願你時常提點我,別要期待他們的回報。縱是一個感激的眼神、一聲舒適的嘆息、一剎的微笑,都絕非當然:要記得他們都在痛苦裏。

主,願你時常阻止我,對制度心存怨憤。對我們,這是跟隨你的榜樣去服務人;對很多的他們,這只是一份餬口的工作,且是一份很大壓力、很長時間的工作。

主,願你時常安慰我,人間的不幸裏,奇蹟的種子到處滿播;旅程雖是短暫,你卻永恆在彼岸。

主,願你時常鼓勵我,請別讓我灰心沮喪:退潮後岸上的海星雖多,每次可以送回大海的只有一顆。

主,虛榮感總是伺機蠶食我,成就感總在暗裏嘲弄我。願我左手不知右手在做什麼,願我別沾沾自喜如饒舌的了哥,也願我默默無聞甘於勞動與繁瑣。

2006-07-21

Totipotent (長生)

今天,《明報》(2006) 有一段很短的新聞:

美國參議院周二以 63 比 37 票通過一項擴大聯邦政府對幹細胞研究資助的法案,但白宮表示,反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總統布殊,將首次動用否決權否決議案。

這則小小的新聞,指的,是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裏一個很重要性的研究。在未解釋什麼是「幹細胞」(Stem Cell) 前,你要先想想,人體那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細胞,有軟的硬的、長的短的、有透明的結實的,共二百多種,最初是由多少個細胞長出來的呢?

對了,是一個。全都是精子和卵子結合出來的那一顆細胞,再分裂出來的。所以,最早分裂出來的那些細胞,能夠變成身體上任何一部分的細胞,它們就是所謂「全能幹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

這些「全能幹細胞」會根據身邊的細胞種類,而變成它們的一分子,亦即「百搭」。而且,它們會生生不息,不斷繁殖。

眾所周知,身體很多地方都有收復功能:皮肉傷口會癒合、神經線亦能重接;然而,腦細胞受損便很難再生 (不是完全不會,但很慢很少)。於是現代人越來越多因老人癡呆症、柏金遜症、中風等難治之症而老死。「幹細胞」的威力,來自它的全能百搭功能。數年前,曾經有人將「幹細胞」植入一隻半身不遂的老鼠的脊髓,「幹細胞」立即變成神經細胞,於是那老鼠竟能重新走動 (McDonald, et al, 1999)!

簡單點說,有了「幹細胞」,身體任何地方有問題,都能修補,最終結果便是人人長生不老!

那為什麼布殊反對呢 (Berger, 2001)?如果你記得我剛才說的,仔細一想,便會明白。「幹細胞」的製造,要來自胚胎。雖然那胚胎只有五十至一百顆細胞,但那仍是一個可以長成一個人的胚胎。所以早於 1995,美國克林頓總統便已禁止了聯邦對此研究的所有資助;而直至現在,我們還未有其他方法提鍊出「幹細胞」。究竟那數十粒細胞算不算有生命、有靈魂,我讓你去判斷。

在成人骨髓中的幹細胞,其實己被用來治療血癌。然而,那些幹細胞不是「全能幹細胞」,所以只能用來修補骨髓。另一方面,由於「幹細胞」生生不息,亦有人開始懷疑它們其實與癌症有關 (Clarke & Becker, 2006)。

其實,有很多電影都是以復製人為題材,諸如《第六發現》(The 6th Day)、《謊島叛變》(The Island) 等等,都是用復製人作為後備器官之用。現實裏,「幹細胞」的培育與移植,明顯地比復製整個人簡單與精彩得多。

Reference:
明報 (2006, Jul 20).美參院增幹細胞資助.載於:http://www.mingpaonews.com/20060720/tad1.htm

Berger, E. (2001, Jul 18). Research avenue adds fuel to stem cell controversy. Cable News Network (CNN).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s.cnn.com/2001/HEALTH/07/11/stem.cell.fact/

Cable News Network (2003). The stem cell debate: Scientists clone embryo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nn.com/SPECIALS/2001/stemcell/

Clarke, M. F. & Becker, M. W. (2006, Jul). Stem cells: The real culprits in cancer? Scientific Americ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sciam.com/article.cfm?chanID=sa006&articleID=000B1BED-0C0A-1498-8C0A83414B7F0000

McDonald, J. W., Liu, X. Z., Qu, Y., Liu, S., Mickey, S. K., Turetsky, D., et al. (1999). Transplanted embryonic stem cells survive, differentiate and promote recovery in injured rat spinal cord. Nature Medicine, 5, pp. 1410-1412.

2006-07-15

Superman (超人教訓)

認真的網誌,要孕育很久;今次且讓我不扮高深,但求開心!

話說小弟看戲,只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濫」。來到我這個網站,你或多或少看過我弟弟倉海君、或 Mad Dog 等網站。單看我弟弟的「光影定格」,便知他們 (亦好有可能包括你) 的品味很高雅。別以為我很博學,他們不說,我不會知「高達」除了是一部機械人,還是一個導演。我看戲,是高中低檔通殺:不怕你文藝得不知所云,不怕你俗不可耐,不怕你血肉橫飛,甚至淫人子弟,我一概看得目不轉睛。如果你看到一個傻佬在戲院門外看 Trailer (節錄片段),看得津津有味,動也不動,看足半小時,甚至忘了買票,那一定是我。

但我不是時常到戲院的。很多好戲,有好戲本的或得獎的,我大都在飛機上看了。今屆得奧斯卡的電影,我全在那三寸的屏幕上欣賞,只有《斷背山》和《撞車》是在戲院看的。然而,有一種片,就是那些過千萬大製作、極多電腦效果、做足環迴音響,但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商業片,我卻常到戲院看。事關它們沒有什麼劇情,故若之後看 DVD 或在飛機上三寸的屏幕上看,便很易會睡著。所以諸如《King Kong》、《X-Men》、《鬼域》、以及今次主題《超人強戰回歸》,必須到戲院看。《King Kong》是我們姊妹公司的製作,當然要看;《鬼域》是一幅幅電腦藝術品的合成,一定要在大銀幕看。我亦很欣賞現在在電影中心重播的奇斯洛夫斯基作品。但若你像我表弟那樣開始談戀愛,那你一定要看《超人強戰回歸》。它裏面實在有大多教訓,且讓我摘錄一些心得如下 (含內容)
  • 首先,乘坐飛機,一定要帶安全帶;
  • 如果你是女人,別找一個成日要飛又無手電的男朋友;
  • 如果你是個很忙的男人,別妄想感情不用投資時間;不管你有多英俊與成功,「潘驢鄧小閒」,獨不能缺「閒」;
  • 飛來飛去,又唔交帶一聲,就咪奢望別人等你,曉飛都無用;
  • 無時間養育,便要學節育;
  • 工作永遠也做不完,如果學不懂團隊的重要,全攬上身,便注定要妻離子散;要「Get Things Done Through People」,才能準時放工嘛!
是否很有教育意義呢?如果你像我一樣「濫」,便快點去看吧!(但不好看時可別怪我!)

2006-07-03

Consciousness (記憶、意識、靈魂)

終於一個月又過去,而我卻一直未能寫出這一篇文章。現在你能看到它,真要感謝經常延誤的上海航班。忙,有時是一個藉口,然而在短短三個星期內同時要去印度、泰國和上海公幹,實在令人疲累;加上最近研究的神經心理學 (Neuropsychology),讓我目眩神迷,腦袋充滿了大腦裏每一條高低坑紋的拉丁學名,什麼海馬迴 (Hippocampus)、杏仁核 (Amygdala) 等,差點以為身在火星學著火星語。最要命的是世界杯到了八強、同事又借了套《24》(一套講反恐的劇集) 給我,實在連睡覺都沒時間,別說寫網誌!

說起神經心理學,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千萬別錯過薩克斯醫生 (Sacks, 1985) 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而在薩克斯的眾多故事裏,有一個患了 Korsakoff's Syndrome (或譯「高沙可夫症候群」) 的病人,故且叫 G,讓我深陷於一些問題而幾乎不能自拔。

且說 G 是一個熱情樂天、有趣而善良、年近五十的男人。他能鉅細無遺地述說自己在十七歲時在海軍服役,參與二戰的日子。然而,他的故事就停在戰爭完結的時候。他患有 Korsakoff's Syndrome,一種由酗酒而導致缺乏維他命的失憶症。他無法將短暫的記憶搬進長期記憶 (用電腦來比喻,便是有 RAM 但沒有硬碟),他只記得剛剛那三分鐘裏發生的事,但其他的智力、溝通能力、體格卻一概健全。舉個例,他能高速解開高中的代數題,但如果太多步驟,他便會忘了之前的步驟,甚至忘了自己在做什麼;他從不記得自己為什麼身處療養院,亦沒法想信昨天的日記是他自己寫的。然而,你可能倘未能掌握到這病的恐怖之處:他尚生活在二十歲的意識裏,想像著自己的未來;當薩克斯讓他在鏡裏看到自己蒼老的臉容時,他差點嚇得瘋了 (如果你看過《害匙 (Skeleton Key)》,你便會明白那種恐怖);當然,他很快又忘了這經歷。他的世界,已經粉碎成為一堆零星的意識片斷而無法整合成一連串的意識。他亦不知道 (抑或「記得」?) 自己的問題。他的情況令人覺得詭異、悲哀、不寒而慄。薩克斯不自禁地說出了一個我想問的問題:他還有靈魂嗎?

這一切,只不過是 G 腦裏的一個小部分受損而已 (學名叫 Diencephalon,包括 Thalamus 與 Mammilary Bodies; Pinel, 2005)。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哲學題目,但看完 G 的病例之後,我想,其實所謂意識只是我們的記憶,所謂前世便是對前世的記憶,所謂死後的靈魂也就是死後意識不會消散。試想想,如果你到了永生的天國或涅槃境地,卻不再記得生前的一切,那還是不是你?如何和先人團聚?那還有什麼意思?然而,若果硬體 (腦部) 的損害便能停止記憶的增長與意識的延續,那叫人如何想信肉身死後有靈魂或輪迴?

當我再研究下去時,卻發現大部分失憶症患者都仍能不自覺地學習 (Implicit Learning);舉例說,昨天玩過的填字遊戲,今天雖然不記得,但再玩便會更快完成 (Priming Effect)。由此證明每天的經驗依然會被儲存,只是未能提取 (Retrieval Failure)。好像執筆忘字,想了半天想不到,但可能到了明天便會忽然想起,可見那記憶一直都存在。很多人「聲稱」自己在催眠下憶起很多忘了的事情 (「聲稱」,因為未能證明被憶起的事情真的有發生);這也是一般研究前世的方法之一。若說最科學,則莫過於 Penfield (1955/1967) 的電激實驗。他發現在腦科手術中,若大腦皮質受到輕微的電流刺激,那局部麻醉的病人聲稱能重新看到、聽到、或嗅到早已被遺忘的經歷。他於是寫了一篇著名的論文:意識的永久記錄 (The Permanent Record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否因此有瀕死經驗 (Near-Death Experience) 的人都能回顧自己的一生呢?G 會否在死時串連起自己失憶後經驗與意識的碎片呢?

公幹時我和我老板閒聊,他也是個看很多有關靈性的書的人,他說可能我們的靈魂正在另一個空間。這不禁令我想,莫非真正的記憶並不儲在腦裏,而腦袋只是一部存取記憶、接觸靈魂的渠道?倉海君也曾提過有人嚐試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意識的存在,不知結果如何?

事實上,「遺忘」有它的生存價值。別說我們要將痛苦的經驗忘掉,便是日常瑣事也要忘掉。你能想像由出生到今天,每朝早餐吃了什麼都不斷被記著的生活嗎?別人一問,你要從成千上萬筆記錄裏尋找答案,不是太痛苦嗎?電腦的資料也要定時備份 (Archive) 並刪除 (Purge) 呢。至於大部分生物,本來都是沒有意識的,只會不自覺地學習 (Implicit Learning):有食物便走近、有危險便跑開。只有高等的生物,好像人,才會多了有意識地學習 (Explicit Learning),並慢慢進化出「自我」這觀念。Schacter (1999) 認為「意識」有它生存的價值與進化的意義:它讓我們能從一個情況學回來的東西應用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情況。話雖如此,我還是想相信我們的意識是來自神的一口氣呢!

Reference:
Penfield, W. (1955). The permanent record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ists. Acta Psychologica, 11, 46-69. (Reprinted in T. K. Landauer, Readings in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1967.)

Pinel, J. J. (2005). Biopsychology. Allyn & Bacon.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barnesandnoble.com/booksearch/isbnInquiry.asp?isbn=0205426514

Sacks, O. (1970/1985).孫秀惠譯,1996.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New York: Summit Books、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barnesandnoble.com/booksearch/isbnInquiry.asp?isbn=0684853949

Schacter, D. L. (1999). The seven sins of memory: Insights from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3), pp. 18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