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2

Credo (我信)

最後一 堂了,學生終於忍不住要問:「老師,現在我們從你那裏已學習了世界各大宗教的知識,與它們對現今社會的影響,但我們最感興趣的,是那個宗教最好?你本身又選擇了信什麼?

老師笑了笑,告訴他們:「別以為你可以選擇信仰,信仰自會來選擇你。」

學生追問:「那老師你信什麼呢?」

老師這次決定認真地回答這個問題:「你知道嘛,人的一生,有三大自由。你的第一個自由便是讓自己絕對率性地生活,好像竹林七賢一樣,幕天席地,醉生夢死。本著離苦得樂的天性,有些人覺得為善最樂,有些人則寧負天下人,兩者無所謂對與不對。

「然而,你的第二個自由,便是選擇要不要擺脫動物性,過有道德的生活。選擇了要道德,才能再討論什麼是道德。不過,一旦選擇了道德,便不能再過沒有道德的生活,否則便總會感到內疚。自此,你開始了為道德而道德的生活。」

學生問:「好好的享受人生,我為什麼要選擇過道德的生活?」

老師答:「那是因為人天生有理性、會思考、會判斷對錯,或者說會良心發現,有時更會內疚。」

學生嘀咕:「為道德而道德,總覺得有點笨。」

老師答:「那也是。我們天性想知道自己生存在世的原因與意義。因此,我們會面對並行使第三個自由,便是選擇要不要信仰。選擇了要有信仰,才需要去想要信什麼。因為,在我看來,縱使教會有千百個、路有億萬條,信仰其實只得一個,因為神也只得一個。」

學生好奇:「莫非老師你是泛神論者?」

老師笑笑:「當所有東西,連一花一草一沙一石都當成『神』時,『神』這個名字便毫無意義。一個名字要有意義,要能說出什麼屬於這個名字,又有什麼不屬於這個名字。因此,『泛神論』其實等於『無神論』。不過,信仰的難處,在於難以筆描言傳。」

學生苦笑:「不是吧,你介紹我們讀的經書,簡直是汗牛充棟!」

老師解釋道:「不錯,經書是多,但不是真相。宗教起源於一種特殊『經驗』,好像耶穌的門徒在五旬節時充滿聖神聖靈、佛教徒達到三摩地的狂喜境界、道教徒可以靈魂出竅御風而行,這些都是宗教經驗。這些經驗,無法用日常生活衍生出來的語言來表達,因此有了『符號』,好像比喻、咒語、儀式等等。」

學生有點明白:「就像母愛一樣,我們或者可以用和煦的春日來形容,但始終要被母親擁抱過才真的明白。」

老師點頭道:「正是。不過符號容易被誤解,所以出現了有教會與祭師的『宗教』。宗教讓這些『經驗』成功跨越了幾千年人類的歷史,卻也錯讀了不少符號、讓不少人走入迷途。因此出現了『神秘主義者』,他們想辦法直接解讀符號,重新經歷那種『經驗』。」

學生又問:「那老師你是神秘主義者?」

老師又笑笑,說:「我無資格。我從未有過各大宗教所描述的經驗。正如我剛才所說,你要等『衪』來找你,你是很難找衪的。不過,在某些情況下,衪比較容易來到你心裏,那就是祈禱、冥想和齋戒。」

學生開始失去耐性,開始瞪著老師看。

老師大笑,說:「若你硬是要把我歸類,那我是基督徒,嚴格來說是羅馬天主教徒,早在嬰兒時便已受洗,不過也許在教義的理解上,與教廷有點偏差。」

學生開始好奇:「其實天主教雖然很古老,但是我們瞭解也不算深。天主教與其他基督教支派不是都信耶穌嗎?」

老師答道:「要找出基督教支派之間的不同,網上資料多的是。不過天主教徒信什麼,可以用《信經》(Credo) 去概括。它列出了幾個大綱,包括:聖父、聖子耶穌、聖神或聖靈、教會、赦罪及復活。

「在這個前提下,我對聖父的理解,不是祂早已為世上所有東西宿命地安排好一切,而是作為一種推動世界進化的智慧力量。祂讓簡單的粒子變成不同的原素、讓簡單的原素變成有生命的細胞、讓簡單的動物變成人、讓簡單的人變成以智慧覺悟的人。如果沒有神,單單跟從科學定律,所有東西都應該自然趨向敗壞,由複雜分解成簡單。因此,聖父的創世,至今從未停止過。

「我相信耶穌是神,不過我相信通過學習祂,你也可以修練到灌滿甚至融入神性 (聖化;Theosis)。你若是信,你也可以在水上行走,治病驅魔。至於童貞女產子,在這個虛幻的世界,無有什麼可能不可能的,倒是我們不應忽略這個符號的象徵意義,就是耶穌是純淨的,沒有一點『我』執。衪的『我』,不以自己的身體為界線:祂是頭,所有其他的生命為祂的身體,如此才能真的愛人如己;這個『我』,也是佛陀所說『唯我獨尊』的『我』,包含有情眾生,不是狹隘的『自我』。

「更難相信的,是耶穌是人,能和我們一樣含冤、受難、甚至死亡而被埋葬。面對痛苦死亡時他和我們一樣會恐懼,朋友逝世時會悲傷,路見不平時會忿怒,甚至年少時會頑皮。只有當他是人,他對我們的憐憫才是真誠而不虛偽的,他的同理心及其他品德對我們來說也不是遙不可及的。

「我信耶穌死而復活,就如同相信死後會輪迴。問題是,一般人對復活或輪迴有錯誤的理解,對『我』的持續存在有一種執著。我認為在得道或死亡時,我們會對『我』的定義有新的認識。復活與輪迴,都只是『符號』,是有神秘經驗的人用文字表達他們不認識的東西時所作出的嚐試。我相信,我們之所以要不斷復活,以至永遠,是為了完成我們要學的課程。畢業的時候,便是『涅槃』或寂靜的時候了。

「我相信聖神,是神在這個時空近似能量的存在,也就是印度的毗濕奴神,維護著這個世界,亦是道教裏的『炁』。這股能量在創世的時候已開始發揮作用,直至這個世界已經不再適合生命的成長為止。

「我相信最大的智慧是、是慈悲。慈悲,正是阿羅漢進一步到菩薩果位的關鍵,也是佛性的體現。回教五善功特別有『天課』(Zakat),即法定施捨,它的阿拉伯文有淨化與成長的意思,而成長正是神給予所有生命的目標。因此人不能單獨得道,而要有團體。好像有佛有法還要有僧團一樣,基督教也需要教會。還有,如果教會裏的人,個個像天使一樣不會犯錯,那就沒什麼好學的。因此,人的團體,包括教會,都會犯錯。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錯誤中學習與成長。東正教便強調,一個人便可以犯罪,但所有人一起才可以救:正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講到犯罪,大部分人會想到『地獄』。現在已少了人相信但丁神曲或地藏經裏那個有永火的地獄:肉體都沒了,還燒什麼?不少人認為地獄由心生,永火就是內疚恐懼焦慮等折磨,因此有『心淨則佛土淨』的想法。我傾向相信猶太教對『罪』的看法,即是錯過了人生的目標、錯排了生命裏的優先順序:好像將物質的追求放得太重,便是『罪』,讓你總是受『求不得』與『愛別離』的永火煎熬。耶穌的十架 (一個符號),帶走了對死亡的恐懼,也帶走了對慾望的軟弱,因而救贖了我們。

「我相信天使,他們現在以我們身邊熟悉與不熟悉的人的面孔出現,守護我們,並為我們帶來天上的訊息。在古代,人湮稀薄,老半天不見一個陌生人,才需要有翼發光的天使;今天,他們就是街上你碰到的每一個人,也是你回到家裏聽到的每一句說話。

「最後,只要你不像基要或原教旨主義者那樣,照字面解讀聖經,而是利用這些符號去追求背後的經驗與理解,你便會發現古老的宗教都是一樣,最後都能帶來正確的思、言、行為。我生而為天主教徒,有幸接觸過世界各大宗教傳統後,並不覺得有轉會的必要,除非教會把我打成異端,逐出教會吧!」

學生聽了這冗長的一大堆,似明不明,但覺非常睏累,所以不敢再問,逃命一般地走掉了。

* * *

這是小弟《存在三部曲》的最後一篇。本來沒這麼長,但中途受休斯頓.史密士 (Huston Smith) 教授的啟發,所以寫長了點。我在這裏不止一次說過,史密士教授的《人的宗教》是小弟的宗教啟蒙書。他
最近在九十歲的高齡,寫下了自傳,紀錄自己投身世界不同宗教的修練經驗,名為《探索的故事:追求神聖之旅》;我因為讀了這書,又讀了還未有中文版的《基督教的靈魂》(筆者暫譯),決定加長這篇,將史密士教授的一些訊息與我自己的想法一併寫出來,希望沒有變得太沉悶。我和史密士教授的想法一樣:這種東西,是每個在尋找的人都應該在死前寫一寫的。

5 則留言:

匿名 說...

hello, what are the monks living in mt athos, greece doing really? any secrets of religion/politics?
is the vatican on the way to disappear from earth in 21st century. thanks.

paulsin 說...

Monks pray there, we also pray, but monks "pray without ceasing" literally, i.e. every second.

What do you mean by secret? The world itself is a secret, so is life.

Vatican has outlived all secular powers, and it will continue to stay, despite all the human weakness.

匿名 說...

你對宗教的想法,我深有同感,像是你把我對宗教看法以有系統的方式寫下。由最有同感的是:

"你便會發現古老的宗教都是一樣,最後都能帶來正確的思、言、行為。"

沒有一個宗教是絶對-正確或錯誤,只要是導人向善(善是一種對博愛的想法),信那一個宗教也一檥。

匿名 說...

請問存在三部曲的另外兩篇在哪裡,博主可否提供一下鏈接?

paulsin 說...

就是對上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