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Summa Published (神學大全的奧義)

感激大家一直的支持與鼓勵,繼《龍樹中觀的世界》之後,《神學大全的奧義》終於面世。本來譯註了《神學大全》的首43題,名為《神學大全的世界》,但由於校對需時(由於出版社校對認真,花的時間跟我寫的時間差不多),成書後的頁數也將頗嚇人(500頁以上),所以我們最終決定分拆成《神學大全的奧義》(1-26題)與《三位一體的奧義》(27-43題)兩部。

有關這部書的背景之前在這裏已介紹過。在此特別再次鳴謝為我校對和出版的塔冷通心靈書舍,書在他們油麻地的門市有售;亦要感謝基道書樓提供倉存與幫忙分銷,他們的門巿與網上平台都已經有售,海外朋友也可在此訂購

譯註《神學大全》比《中論》多花了一倍的時間,還要在疫情中減少出差的情況下持續進行,卻仍是花了近五年,可見有多艱鉅。老實說,儘管做了不少研究,我也不敢說書中所有解釋都是正確的。《神學大全》成書後的幾百年,仍一直有很多神學家哲學家在辯論書中的問題,所以肯定有很多比我更有見地的詮釋。

無論如何,聖多瑪斯的《神學大全》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高峰與結束,那就是「哲學家的神」的時代。「哲學家的神」在中世紀取替了「部落的神」,把理性的光帶入了信仰,並走到了理性的盡頭,啟發了之後的神秘主義、啟蒙運動與宗教改革,終於無神論盛行的今天。

有關人類對神的理解與信仰演變的歷史,我十分推薦大家讀《神的歷史》。《神的歷史》的作者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年輕時曾在天主教修道院修行七年,卻沒有成為修女,而成了一位學者,在猶太教、基督教與回教裏都備受推崇。她的書是我讀過的一神宗教類書中最淵博、最有系統的。你也許沒想過,就《創世記》的第一與第二章之間,便已經代表著「神」在歷史演變中的兩個不同的概念,即神與人為友與神高不可攀的兩個階段。

我一直認為,學習一門學問,最好先理解有關的歷史,別只顧栽進某一門派或某本經典。像佛教的部派五花八門,但只需要讀一讀平川彰(Akira Hirakawa)《印度佛教史》(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Sakyamuni to Early Mahayana)便清楚了然,然後才能明白龍樹的偉大。神學也是一樣,結合《神的歷史》來讀《神學大全》,便更能理解為什麼《神學大全》是一個高峰,亦能瞭解它在信仰歷史中的重要角色。

中世紀的神學或所謂「士林哲學」終於讓位予神秘主義,是因為我們的理性語言有其極限,很難確切表達有關神的真理,容易產生誤解;反而像詩一樣的譬喻與符號,配合靈修的方法,更能讓人接近神。著名的耶穌會會祖依聖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所著的《神操》(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裏便曾讚美聖多瑪斯能「將那些為得救不可少的事加以界定」(363),但卻緊接著叫我們「不該多談預選(預定)的問題」,因為這道理容易讓民眾「陷於誤解」(367),「對於恩寵也不該討論太多……以致產生否定自由意志的結果」等等,免得「使人的善工和自由意志,受到損害或喪失價值」(369)

因此,若我再啟動下一個項目,那將會是譯註一本神秘主義的經典,歡迎各位提議!

2 則留言:

匿名 說...

恭喜你呀 Paul👍👍👍🍷🍷🍾

paulsin 說...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