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9

Energy (列子.天瑞)

《老子》、《莊子》與《列子》並稱「道家三經」,又因唐玄宗的封號而分別被稱為《道德經》、《南華經》與《沖虛經》。傳說老子 (李耳、字聃) 出關時傳道與關尹子 (尹喜),關尹子傳給壺丘子 (壺丘林),壺丘子傳給列子 (列禦寇),列子再如何傳到莊子 (莊周),又或者是經過文子 (辛鈃) 傳給范蠡再一直傳到莊子,則不得而知。總之在學說上,他們三位有傳承關係。然而,後人都喜歡研究老莊,而很少談到《列子》,以至玄學裏的「三玄」也只包括《易》、《老》、《莊》三書。究其原因,可能與《老子》裏含有權術、《莊子》裏則滿是寓言,因而比較有市場;《列子》卻從討論形而上的《天瑞》開始,讓人不禁敬而遠之。

講開又講,一直以來,誰是莊子的老師是一個謎。肯定的是,老子不是莊子的老師,因為老子死後一百年莊子才出生。有人因《齊物論》等篇章而推斷是南郭子綦;康有為則認為是田子方,田子方是子夏的弟子,孔子的徒孫 (《孔子改制考》)。這也不出奇,孔子也曾向老子問道嘛。道教認為扁鵲的老師長桑君 (《真誥.稽神樞》) 便是莊子的老師,長桑君則是太微天帝君的弟子 (《雲笈七籤》),太微天帝君卻是玄圃仙伯的弟子 (《金陽素經》),玄圃仙伯嘛,可能就是軒轅黃帝。不過「玄圃」其實是西天王母的仙境,因此也很難說誰是仙伯。至今我未見一個肯定的說法。

話說回來,最近讀了南懷瑾老師的《列子臆說》,發現他很明智地由尾講起,將首篇《天瑞》留待最後才教。我想這是有需要的,否則第二堂便無同學來上課了;但這也大大違背了南師的作風。南師授課,一直注重古書舖排的次序,好像《論語別裁》與《莊子諵譁》便是。他能夠解出《論語》裏看似東拉西扯的片言隻語背後的邏輯,曾讓我大為嘆服。所以將《天瑞》放到最後,可能也有點無奈罷。

《天瑞》之所以難,因為講的是「宇宙論」(Cosmogony),也這是世界起源的問題。又岔開講,早幾天叔叔和我們吃飯,席間就是問這個問題,還不斷敦促我更新這裏,我只好就著這個問題又寫兩句。未提出小弟的見解前,不如先讀讀原文,看看有多玄:
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眎之,猶眾庶也。國不足,將嫁于衛。弟子曰:「先生往無反期,弟子敢有所謁;先生將何以教?先生不聞壺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壺子何言哉?雖然,夫子嘗語伯昏瞀人,吾側聞之,試以告女。

這是解釋列子傳道的因緣,跟著是正文:
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

讀到這裏,大部人腦海裏會出現四個字:「生化危機」,亦是時候放棄了吧?南師處理的方法,是援引佛教的宇宙論,加上當時寒假將至,時間緊迫,所以也不是解釋的很詳細。因此我就大膽越庖代俎,用現代的科學試解。

有什麼東西「有生不生,有化不化」?就是說,有個東西,創造出其他東西,但自己不是被創造出來的;它也在轉化東西,但自己的本質卻不被轉化。在林林總總的概念裏,「能量」(Energy) 最像。科學裏有兩條定律:「能量守恆」(Conservation of Energy)「物質守恆」(Conservation of Mass)。不過,愛因斯坦已經證明了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因此宇宙裏只有一個數不變:總能量。

所謂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並不是像別人說的,一杯水可以炸掉一個城市;而是說,當一個網球分裂成兩個乒乓球時,本來總重量 (質量) 應該是一樣,但事實上卻輕了。少掉的重量變成了能量,以輻射的形式散發了出去,這叫核裂變,也就是 E = mc2 的意思。反之亦然,用大量能量便可以將兩個重一克的兩個乒乓球變成一個重二克多一點的網球,這叫核聚變

太初的能量,因為分佈不平均,形成了簡單的粒子;它們再吸收大量能量,融合成更大粒的粒子,最後變成新的物質。新的物質互相碰撞,用少少能量黏在一起,成為有機物。因此,制造新物質用的,是大量的能量,像將氫氣變成氦氣便是;更改物質的組合時用到的,是少少能量,像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加水變成碳水化合物便是。前者是「生」,屬於物理學,後者是「化」,屬於化學。兩者用的,都是那觸不到摸不著的「能量」。兩種能量本質一樣,因此我們才能用核電廠發電,又可以燒煤油去引發核聚變,產生新物質。

這個「能量」,不生不滅。太陽的輻射能經過光合作用,成為農作物裏的碳水化合物。當人吃下農作物時,碳水化合物又變回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體外,亦同時釋放出化學能。人用這個能量,將東西由低處提升到高處,就將化學能轉成位能。東西跌下來,把位能變成動能。觸地的一刻停下來,把動能轉成砰的一聲,即聲能。在整個過程裏,總能量是不變的,只是不斷在轉化。

能量是不能停下來的,因為能量的作用產生了我們對時間的觀念。若整個世界都停下來,包括你自己都定了格,那你便不會察覺到時間的流逝。亞里斯多德便說過,時間就是運動,是星體的運動。現代科學則用熱力學,亦既當熱的東西變冷、整齊的東西變亂的時候,我們便能察知時間的流逝。「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熱的東西不能不變冷、整齊的東西不能不變亂 (你可以跟你媽或伴侶引用這一條定律),總之能量必然流動,但是能量本身不會變化,變的只是外物。

「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讓人想起古希臘哲學的辯論:究竟宇宙是「一」還是「變」呢?有興趣的可讀《通向哲學的後樓梯》裏的《巴門尼德與赫拉克利特:一對相反的孿生子》。從「能量」的角度來說,整個世界的物質與現象,背後都是「一個能量」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壺子叫這個「能量」為「疑獨」:「疑」是觸不到摸不著,「獨」則是一個東西、一個能量。研究「疑獨」,就是物理學,是愛因斯坦的統一場假設,是量子物理的 M 理論。物質與現象的不斷轉化,二氧化碳和水跟碳水化合物的互換,熱的東西不得不變冷等等,就是「往復」,就是「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的生化作用。

接著《皇帝書》那一段,講的是能量會積聚,為之「息」;到了臨界點爆發出來,然後慢慢衰退,為之「消」,就像地面版塊每天在移動,做成壓力,到了一個地步便爆發成地震,之後有餘震,平靜後又再重新積聚壓力。

列子接著講的,初看有點像柏拉圖的理型論。他將宇宙創生分成四個階段: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到太初,是能量的開始,也許是由零能量變成正能量與負能量兩個宇宙的開始,也就是太極分成兩儀的時候。太初到太始,能量的不同形式出現了,包括質子中子電子間的強弱力場、原子間的金屬鍵離子鍵共價鍵、以及剛才提到的動能位能電磁能等等。太始到太素則是能量變成質量,既產生物質的時候。「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似乎就是大爆炸前的狀態了。

「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是開始,「九」是終極的意思,易經以「九」為陽極,盛極則衰,否極泰來,復變為「一」。「七」大概是元素的意思。在丹道裏,甚至在西方煉金術裏,元素就是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種元素,化生成你身體的五臟六腑,以及宇宙萬物。因此,「一變而為七」就是核聚變,產生物質的階段,就是太始到太素的時候。

「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那一大段,就是說,宇宙是一個進程。在任何系統裏,分佈得不平均的能量都會一步步地邁向均衡狀態 (Equilibrium),但過程中會有生滅往復。譬如說,你將一顆珠丟到一個盤子裏,最終的均衡狀態是停在盤底最低點,但它一開始會向下滾,衝過盤底,憑著慣性再向上滾一小段,然後又滾回來,直至把當初的位能都消耗掉 (在磨擦時的熱能與聲能上),才會停在盤底。何時才「全」?「全」就是「完」。完全完全,一切歸於寂寥,也正是涅槃的意思。

我們又如何感知能量呢? 能量會透過光,刺激我們的視覺;聲波,刺激我們的聽覺;化學能,制造出嗅覺味覺;熱,產生觸感 (壓力也是熱力學裏熵的體現);甚至腦裏的思想,都是靠生物電能來進行 (一個人的電功率大概等於一顆四十瓦特的燈泡)

到此,列子講完了形而上的東西,之後也不會再講。他接著談的,是萬物因緣際會,互相化生,以至於人的身體,也是能量與物質的交會,最終仍是會化成別的東西。不過我們的生命,並不是我們化生的身體,而是背後的「精神」。這個「精神」,亦即死後能走來走去的「鬼」,其實也是「能量」的一種,因此也是無形的。身體只是聽從精神而活動,只是影子。

之後連續四段, 包括榮啟期、林類和子貢等對話,都是說人死後有靈魂,也許能活得比現在更好。所謂「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回家又有什麼可怕呢?

既然生死不足懼,也不能逃避,兼且我們正在一天天地變老,那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呢?首先,我們不該憂慮老死。這就是「杞人憂天」那故事的意思,也是鬻熊那段的意思。然後列子指出有兩種操縱「能量」的方法。如果真正的生命不是肉體而是精神,而精神的本質就是能量,那能操縱能量的,就能操縱生命。那兩個方法就是:「省」與「偷」。

「省」就是節約能源。不應該費心的,不去費心;時機未成熟的事情,不去幹。這就是為什麼道家人物都精於術數,因為不想浪費氣力做一些沒結果的事情。「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就是「省」。「偷」就是吸取日月精華、修鍊金丹等等,偷盜天地的能量為己用。這就是最後那個「齊之國氏」裏的意思。

在《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The World's Religions) 裏,休斯頓.史密士 (Huston Smith) 精要地指出道教的三個面向:省電、偷電、借電。「借電」就是借用鬼神符咒的力量,即後來的齋醮科儀。此書我第二次在這裏介紹,也是我在理大教授宗教的參考書,絕對是本好書。關於道教,我至今還未讀過解釋得比休斯頓.史密士更精準的。說回道家,你看諸葛亮早年不仕,因為想「省電」,後來又借箭又借東風甚至想借壽元,背後的哲學都是道家的。

在社會學裏,宗教必定有三個組件:宇宙的創生 (Cosmogony),苦的原因 (Theodicy) 與離苦得樂的方法 (Ethics)。一篇《天瑞》就包含了這三個部分:宇宙就是由能量不斷生化而成,人類痛苦來自不瞭解生化的必然性,妄圖抗拒無常,而離苦得樂的方法就是修道。慧根淺的,讀《老子》,學省電的方法;慧根深的,讀《參同契》,學偷電的方法。

既然至道無言,我嘛, 本已決定封筆,「省省電」,卻又寫了這許多,正是「吹者不能不吹」也。

1 則留言:

albertwui 說...

一直期待你的更新,所以不要一味省電,不然我會學少很多東西:)

《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The World's Religions),看了你的推介,很想在本地書店找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