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4

Saltiness (鹹性)

「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瑪 5:13)

鹽是鹹的。鹽也是白的、硬的、脆的。不過,當鹽溶在水裏、湯裏、菜裏,我們嚐到的或經驗到的,是它的鹹。我們因為鹹,而知道鹽存在。鹽的白、硬、脆等特性都失去了,唯獨是鹹,是長存的。人們於是說,鹽的本性 (svabhāva),就是「鹹性」。人們因為鹽的鹹性,讓食物變得美味、存放得長久、甚至可以殺菌消毒。人們於是開始歌頌「鹹性」,把它神格化,泥塑了個英偉的神像來崇拜它,叫它「鹹神」。

本著還原主義 (Reductionism) 的精神,科學家將鹽拆散,變成鈉 (Sodium) 與氯 (Chlorine)。鈉看來是一種像芝士般軟的金屬,氯則是一種酸性氣體,溶在水裏時,會變成氯水,透明無色,久置更會得出鹽酸,是漒水的一種。

下圖由左至右分別是鈉、氯、鹽酸和鹽:


哲學家於是問,鹹性究竟是在鈉裏,還是在氯裏?鈉與氯都不是鹹的,甚至不能入口,那鹹性是不是無中生有的呢?如果鹹性能無中生有,那又為什麼煲湯要落鹽?為什麼湯不自然生點鹹出來?如果無中生有是不可能的,那沒有鹹性的鈉與氯,是不可能生出有鹹性的鹽的,那鹽的鹹性是否不實際存在?鹹性是否只是我們腦裏的幻覺?

你可能覺得這些問題好無聊。偏偏人類幾千年來孜孜不倦地苦思的,正是這些問題。我們會將「義氣」變成關帝、「慈悲」變成觀音、「智慧」變成雅典娜或蘇菲亞等神祇來崇拜。我們會從人身上提煉出「靈魂」,如同從鹽裏想像出鹹性的存在一樣。我們相信前世種的因會導致今生受的果,方法是透過「中陰身」把「業力」帶過來,縱然無法透過任何經驗去瞭解「中陰身」或「業力」。這個因果的概念如同堅持鹽的「鹹性」是從鈉或者氯裏帶過來一樣。我們不願相信惡果的出現,是無原無故的,純粹是不好運;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有天理有報應。

然而,我們只會將食物的鹹味看成舌頭接觸到鹽時在腦裏產成的經驗,不會硬要把它變成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那我們為什麼無法將陪伴別人蒙難,看成一個簡單的行為,卻硬要貼上「義氣」這個抽象的概念,還要把它實體化神格化?說穿了,「鹹性」並不真實存在。「鹹」是當鹽、舌頭與腦袋同時接觸時出現的現象。任何一個條件消失,「鹹」便消失。如果湯裏沒鹽,或你沒有舌頭,又或你的腦袋正在睡覺,「鹹」便不會出現。這個,便是佛陀的「緣起法」(pratītya-samutpāda),「緣」的意思,就是條件。他要對付的,是人類腦袋把什麼東西都形而上化的傾向。因此,當有人問他有沒有靈魂時,他選擇沉默不語 (SN 44.10)。所以,別以為佛教提倡輪迴與業力,這些概念來自婆羅門,對佛陀來說只是其中一種方便說法,不贊成也不反對,端視乎問者的情況與效果。因此,佛陀稱他的教義為「中道」(SN 12.15)

後來的佛教門派,辜負了佛陀的苦心,發展出多套超複雜的形而上系統,甚至眾多神祗。直至到龍樹菩薩的出現,寫下了偉大的《中論》,奠定了後來大乘佛教的哲學基礎,才一洗歪風。這也是唐三藏玄奘法師辛苦去取經的目的之一。《中論》十分難懂,但如果你明白龍樹要反對的,是這個世界有個東西叫「鹹性」,可以獨立於鹽 (以及舌頭與頭腦) 而存在,那你就明白《中論》。他叫這些形而上的東西「戲論」,是我們的腦袋在玩遊戲 (或玩我們)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中論.觀因緣品第一》

即是說,鹽的確是鹹,但「鹹性」這東西並不存在。鈉與氯是鹽的因,鹽是鈉與氯的果,鈉與氯與鹽,不是同一樣東西,也不是不一樣的東西。鹽裏是鈉與氯的離子,但鈉與氯本身卻沒有鹹的味道。前世與今生,不一亦不異;業力與果報,不來亦不出。鹽,是鈉與氯單純地產生的結果;鹹,是鹽、舌頭與腦袋碰巧走到一起時的結果。這,便是緣起法。今生的欲望與執著,導致來生的出現,但來生與今生,是不一種的生命,就如同鹽跟鈉與氯並不一樣,卻又不是無關。

現在,《中論》裏的其他句子便不難理解:「如諸法自性,不在於緣中」,即是說「鹽的鹹性,不在鈉與氯中」。又例如,「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即是說「鹹」不是無端端出現在嘴裏,也不是鈉與氯擁有的味道,甚至不是有鹽就有鹹,還需要你的舌頭與腦袋。鹽是「因」,舌頭與腦袋是「緣」,這便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意思,為「諸說中第一」。

再進一步說,鹹,是相對淡而存在的,就如同高是相對矮而存在的。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矮人,便沒有高人。鹹、淡、高、矮等等概念,都是相對的,並不實際存在。這個「相對的」,便是「空」的真正意思。一切皆空,並不是說什麼都不存在,而是什麼都是相對地存在。由於涅槃是相對輪迴而存在、天國是相對人間而存在、生是相對死而存在,所以統統都是「空」。留意,「空」只被應用在形而上的概念上,不是實際的經驗上。即是說,你面前有鹽,放到口裏有鹹味,這不是空。「鹹性」才是空。有個人站在你面前不是空,有個「高人」在你面前才是空。由於「空」本身是一個相對於「有」的概念,所以「空」也是「空」。

鈉與氯加在一起,變成鹹的鹽,叫「緣起」;鈉、氯和鹽裏都沒有鹹性,叫「性空」。「緣起性空」便是整本《中論》的思想精華。目的,是叫你簡簡單單、老老實實地生活,別讓鑽牛角尖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