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8

Taoism (旁門左道)

朋友高學歷、居要職,因愛上科儀,成為了一位道教徒。這本來也沒什麼,我對各大宗教一樣尊重。但有天朋友跟我聊起,竟說道家哲學來自道教,不過如果不將道教裏的齋醮符籙抽起,則世人會較難接受,所以才有老莊等哲學思想,好讓世人認識道教云云。

我當時什麼都沒說,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從歷史的角度,道家思想開始於春秋戰國,而道教則大抵由東漢五斗米道開始。你當然可能說黃帝時期的廣成子等神仙都算道教徒,但作為有齋醮科儀符籙的宗教,則不會早過漢代。

也有認識全真教修道人,修房中術,如行房時忍精返還等。我不知道最終目的是什麼,若果是教規,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就像麻原彰晃叫教徒一天手淫六次但不淮射精一樣;但若果是修仙、修內丹、修長生不老,這條路一定走錯了。

呂純陽曾說:「由來富貴原是夢,未有神仙不讀書」。作為道教弟子,至少都要讀讀被奉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周易參同契》裏便特別有一篇《明辨邪正章》,駁斥這些旁門左道:
是非歷臟法,內觀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次日辰。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晝夜不臥寐,晦朔未嘗休。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百脈鼎沸馳,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舉措輒有違,悖逆失樞機。諸術甚眾多,千條有萬餘,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履行步斗宿,六甲次日辰」就是指科儀;「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便是所謂採陰補陽的房中術。其他服氣辟穀、內觀導引、吐納不睡、神打養鬼等等,最終只會「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百脈鼎沸馳,不得清澄居」,自以為能延遲死期卻「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當然,想讀《周易參同契》去學正統道術,也不是容易。年少時基礎不夠,一點都看不明。後來學過中國曆法、天象、易卦、中醫、命數等等一大堆,才只是明白了字面的意思,卻仍是無法憑書修練,只知若要成道,必須種下很大的善因,再等那善果以上師的形式出現,惟有繼續好好做人。

最近讀過南懷瑾老師的《我說參同契》,讓我想起奧修 (Osho)。坦白說,現在讀南師的書,不會有新的得著,因為無論他在論道還是說佛,中心思想都是一樣,修道的功夫也沒有分別,甚至笑話都不時重覆。這就和奧修一樣,可謂將所有古老的文字拿來認證他們的觀點與方法。雖然如此,我並沒有說那些觀點與方法有錯:我相信它們都對。因為真理應該只得一個,古今中外的神秘主義者所經歷的境界亦不會有分別。套用南師的說法,這叫「共法」。學習不同宗教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出「共法」,也就是所謂的真理。

那究竟「共法」是什麼?就是靜心,讓妄念沈澱,等天地的氣由虛空中出來注滿身體,最終脫胎換骨,返老還童等等。但去除妄念要徹底,連「靜心」這一念或「修道」這一念都要去除,更不能「想像」這裏有氣流,那裏有感應等等,要真正無念。根據南師的解說,書中提到的「離」也好、「火」也好、「心」呀「太陽」呀「金氣」呀「鉛」呀等等,都是「元神」或「思想」,失去控制的「神」就是妄念。那些「坎」呀「汞」呀「月亮」呀「腎」呀「天一生子水」呀等等,都是「元精」或「內分泌」,但不是「精液」。當男人因女人而有反應時,「元精」或「內分泌」便已用了來做「精液」,之後忍不忍都早已沒了,道書裏則說是「濁」了,所以不能有欲念,更不應修房中術。總之南師講了上中下足足三冊,加起來還是「正念」兩個字。

到此我又想,為了長生而修道,早已「著相」,著的是《金剛經》裏的「壽者相」,那又何必修道?除非你發了大願,要普渡眾生,但又不夠時間,才需要長生不老;否則還是老老實實做人吧。

註:我亦有理由相信南師的《我說參同契》未必全對,至少有不少地方有其他解釋。好像「九還七返,八歸六居」,似乎是指如何將後天的《洛書》變回先天的《河圖》,象徵由後天回復先天的目標與過程。又例如文中多次提到「三五歸一」、「三五不交」等,「三五」應為《河圖》中代表水的「一」與代表金的「四」相加的「五」、代表火的「二」與代表木的「三」相加的「五」、和代表土本身的「五」,三對「五」相交。至於這些五行又比喻著五臟與內藏的精、氣、神、魂、魄等生命的元素。南師對這些都沒有解釋;我也未必就對,只是在這裏拋磚引玉罷。

2010-08-17

Constellation (三垣二十八星宿)

年少時曾經沉迷兵法,特別喜歡佈陣;然而,若要從三韜六略、河圖洛書中悟出八陣圖,甚至小說中的二十八星宿大陣,未免妄想。不過古之兵家都號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二十八星宿大陣,明顯是效法天上的星宿。因此,要學佈陣,便先要學中國古天文學。

若你翻開《史記.天官書》,便會發現中國早已將天空中的星星全記錄下來,並與地上國家的治亂興衰拉上關係:「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滅六王,并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等等。可見中國的天文學,是以預測未來為目標的。譬如說,作為北半球天空的中心點,北極星被稱為「帝星」,受全天星宿朝拱。帝星若失輝,便預示著皇帝有危險了。

帝星也就是道教裏的紫微星,圍繞帝星的星,形成一個圈,就叫「紫微垣」,是皇帝內宮。那個圈,主要是由天龍座 (Draco;紫微左垣) 與鹿豹座 (Camelopardalis;紫微右垣) 所組成。地上的紫禁城,便是效法紫微垣而興建的。除了紫微垣,還有代表政府「太微垣」,由一眾將相朝拱著「太子」,以及平民居住的「天市垣」,合稱「三垣」,亦分別被稱為中垣、上垣、下垣。

三垣以外,就是有名的二十八星宿,分別為:
  • 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 南宮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 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 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好了,到此為止都是很多人早已聽過的基礎知識。問題是,這些星宿其實是天空中那些星星?是否真有龍或虎的形狀?如果真的要佈陣,那是個怎麼樣的陣?

那時候,就算印有天宮圖的古籍,都只有右圖,實在難以按圖索驥。時至今天,在網絡上找到的,一般都是中西星座的對照表,要靠自己逐顆逐顆的把星星圈起來。偶爾間找到一本古天文書籍,那些星圖則中西名稱混集,極難讀出所指的是何星,更遑論星座的形狀為何肖龍肖虎。再者,如果只用肉眼,在香港這個又污染又充滿光害的城市,要看到星星已是十分困難,不要說分辨星座了。

其實現在星名的翻譯,早已參考了中國古名。好像「天蠍座 σ」中文名為「心宿一」,就是因為它屬於東宮蒼龍的心宿。不過西方星名是跟亮度排次序 (α、β 等),不像中國那樣跟形狀順數,所以不容易把其他星圈出來。因此,我一至想把四宮星圖畫下來,卻苦於工程浩大,遲遲沒有實行。

結果,終於等到我發現了免費軟件 Stellarium 我的想法才被實現。其實 Stellarium 也不是很新的東西,不過我一直沒時間試玩。最近我卻發現原來它不只有西洋星座,還有中國星圖!雖然有些錯漏 (好像「壁宿」便畫錯了),但大體上能讓你看到四宮四象的圖案,還可以加速時間的飛逝,觀看星空的變化,甚至追蹤某一星球的軌跡。

於是,我就在 Stellarium 的基礎上,完成了三垣二十八宿的中西配對。先看看三垣 (要點擊放大)


你可以在上圖的天市旁看見牛郎 (河鼓)織女在遙望。在上圖中,我亦加上了紫微垣北斗七星的星名。你會發現,北斗一星名為「天樞」,但又跟著「貪狼」。學過紫微斗數的朋友就知道,「貪狼為北斗第一星,為解厄之神,禍福之主」貪狼,其實是掌管天樞的星君,亦即道教的神祉;其他的星與星君亦已同列於上圖。實際上,北斗七星,掌管「死」;南斗六星,掌管「壽」。因此民間有很多人拜北斗的。如果你記得紫微斗數排盤的方法,你會發現紫微天府永遠在命盤中相對,原因是紫微代表北極星、天府則是南斗之首;前者在北邊的天空轉,後者在南邊的天空轉:


南斗就是北宮玄武之首,斗宿。以下就是我嘔心瀝血完成的四宮二十八星宿圖,相信是現時網絡上最清晰的 (必須放大至 1:1,再切割;歡迎轉載,轉載只需連結到這網址便成;你亦可向我索取個別檔案)


星宿的意思,其實是月亮每晚住的地方。如果你追蹤月亮,你會發現它會順序經過二十八星宿。前天晚上月亮就住在「角宿」:


如果有人正好在這晚出生,西方就叫這個為「月亮星座」。由於「角宿」相對應的星座是「室女座」,所以這晚出生的人的「月亮星座」就是星相裏的「處女座」。

任何人談到中國天文學,都會提到「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參」就是「參宿」,「商」則是「心宿」。西宮的虎面與東宮的龍心當然不會相見,要隱藏地平線才有機會看到它們在一起:


由於「昴宿」是一組星群,也就是「七姊妹星團」,要放大才能分別配對:


至於學《易》的, 會發現至此「六神」中已有勾陳與四獸,卻沒有「螣蛇」。由於 Stellarium 裏沒有這星座,我自己畫了一幅。《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你看像不像?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在香港能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在銀河兩岸呢?

2010-08-04

Millennium (千禧年系列)

Let The Right One In瑞典,一個位於北歐的國度,寒冷、遙遠、陌生。

從來沒有聽說過那裏的人怎樣生活,亦很少接觸他們的文化。早些時,無意中看了一套電影,叫《血色童話》(Let the Right One in),才終於對這個冰冷的地方形成了第一印象。這套電影也許沒有其他吸血鬼小說或電影般浪漫刺激,但卻成功地描繪了北歐的灰濛死寂與北歐人的豪爽性格。

《千禧年系列》(Millennium Trilogy),才總算對這個國家多些理解。《千禧年系列》是瑞典作家兼新聞記者史迪格‧拉森 (Stieg Larsson) 的作品。這位作者畢生致力於揭發瑞典極右派法西斯的組織,而《千禧年系列》則是他第一套完成的小說,但很可惜,他自己就在 2004 年小說付梓之時去世,沒法見到這書引起的轟動。《千禧年系列》一套三冊,分別是《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玩火的女孩》(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 和《直搗蜂窩的女孩》(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出版後迅即在四十四個國家發行,並於 2009 年打敗丹‧布朗,成為歐洲最暢銷作家,賣出了二千六百多萬本!

能做出如此震撼成績的作品,我又怎會放過:結果我不單一口氣啃掉整套小說,還看了同名的三套電影。整體來說,這三套小說是要順序來讀,但性質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龍紋身的女孩》是一個所謂「密室殺人」的偵探故事,故事開始時人物眾多,彷如在讀《紅樓夢》,但到後來不同的角色與線索便越來越分明,讀者不難自己推出來龍去脈。所以結局時作者安排了一些荷里活式的緊張情節,務求大家追讀到最後。作者亦有心在這套小說裏帶出對家庭的暴力女性的虐待、對財經記者質量的低落、以及對納粹主義多年研究後的一些看法。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玩火的女孩》則是「哈姆雷特」或「王子復仇記」的現代版。在這套小說裏,作者亦乘機鞭撻瑞典 (也許全世界)記者是如何輕易地被騙被操控,以及精神病患者、同性戀者、甚至女性等弱勢社群在社會裏受到的歧視。當讀者開始體會作者寫這套小說的苦心時,亦也許會開始對不斷出現的枝節產生厭煩的感覺。不知道是作者故意擾亂視線,還是開始駕馭不了故事中不斷冒出的意念,以至可能會感到不耐。我有位一起在讀這小說的導師同事便直言開始覺得悶。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無法抵抗它的吸引力而繼續追看下去。

《直搗蜂窩的女孩》則是作者對瑞典整個執法與司法制度的質問,甚至提出政制的漏洞可能做成的憲法危機與對人權的可能侵害。它本身像套湯姆.克蘭西著 (Tom Clancy) 的間諜小說,緊湊的情節一直維持到結局與尾聲,讓人愛不釋卷。然而,無數的枝節,好像女總編被挖角與被色情電郵騷擾等,再一次對讀者的耐性做成挑戰。這個問題,在電影版裏被解決掉。

電影版的《千禧年系列》,由於時間關係,刪掉不少可有可無的情節。而第一齣《龍紋身的女孩》,更由於能成功將書中不少相片裏的線索呈現在觀眾面前,令故事的可讀性與娛樂性提升了不少。不過亦由於刪減了作者苦心加插的訊息,結果令這套電影變成一系列平凡而無訊息的電影。亦也許由於時間的關係,由第二套電影開始便連營造懸疑的時間也沒有,很快進入了追殺、逃亡等情節。我後來才知道第二與第三齣電影是由另一位導演拍的,因而給人一個頗不同的感覺。我見網上不少讀者觀眾都對第二與第三齣電影頗不滿,可見要將這套情節太豐富的小說轉變成訊息與娛樂性並重的電影,是頗困難的。聽說曾拍《七宗罪》與《搏擊會》的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將會拍荷里活版的《千禧年系列》,大家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