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Republic(理想國)

我跟朋友說笑說:選舉日最適合讀柏拉圖的《理想國》(Republic)。柏拉圖為了找出最好的管治方式,用純理性的方法,推論出一些很有趣的結論,例如社會的人才無法充分利用,是因為父母總想子女成為律師、醫生等等高尚的職業,卻沒想過孩子可能最適合做藝術家或者運動員,因此更好的辦法,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收歸國有,有國家篩選和訓練。這提議聽起來合情合理,亦符合教會說,孩子只是讓父母託管的概念。當然這樣的設計太過無情,難以落地執行。

柏拉圖亦提出了不同的政制,包括了君主政體、僭主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和共和政體等。他的意思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領導,最好由受過教育、會理性思考的人去管理一個城邦,稱為「哲學王」(Philosopher King)。不過他也明白,事實上開國的領導都是透過武力建國的,因此國家早期的權力來自榮譽。隨著國家繁榮起來,富有的資產階級便開始掌握權力,社會資源都被操控在地主與貴族的手裏。由於階級的差異越來越大,貧富懸殊,就會衍生民主革命。民主導致「多數人暴政」(Tyranny of Majority),甚至無政府狀態,於是就出現了暴君,人民期望他們能止暴制亂。

柏拉圖在二千四百年前的這個推演,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重複出現。《資治通鑑》裏的皇帝不是武功蓋世、智勇雙全,便是平民領袖、魅力非凡。然後一個一個的朝代最後都葬送在暴君、昏君的手裏。西方的拿破崙、希特拉等暴君的出現,都來自人民對共和政府的失望。

要尋找最好的政體,並不容易。一個地方會有不同的信念:保守主義者支持家長式的管治,自由主義者要求最少的干預,社會主義者要求對低下階層的保障,民族主義者要求尊重文化的差異等等。要大家求同存異,必須有大量的理性對話,要有培訓獨立思考能力的普及教育,也要有公開透明的傳媒監察,但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要保護的東西。還記得李光耀先生在回憶錄裏說,他希望每個新加坡人都擁有房子,這樣大家才會希望搞好新加坡,保護新加坡。除了房子,就是孩子,亦即讓孩子得到教育與就業的機會。當人民有珍視的東西時,自然就會參與公共事務。不是每個人都會為了榮譽,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當大家都關心公共事務時,就能夠篩選和考核領導者。每一份工作都有所需要的資格,做個職業司機都要考牌,無理由管治一個地方不需要接受相關的訓練與考核。得到一份工作之後,亦好應該有積效指標,就像企業員工一樣,定期評估。這裏最困難的就是訓練的內容。我覺得哲學思辨、政治思想史與宏觀經濟學是不能或缺的。今天從政的,不能連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誰都不知道,也應該學習以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去制定政策。

我一般不寫政治題目,但讀哲學和歷史無可避免地會思考和討論社群的福祉,所以也就隨意聊聊。然而,《理想國》中有一段著名的「地穴寓言」或「洞喻」(卷七),表面上說明教育的影響,但我總是覺得是在描述神秘經驗。那個真、善、美的理念和源頭不就是神嗎?而「靈魂轉向的技巧」不就是「皈依」嗎?

讓我們想象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長長通道通向外面,可讓和洞穴一樣寬的一路亮光照進來。有一些人從小就住在這洞穴裡,頭頸和腿腳都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著洞穴後壁。讓我們再想象在他們背後遠處高些的地方有東西燃燒著發出火光。在火光和這些被囚禁者之間,在洞外上面有一條路。沿著路邊已築有一帶矮牆。矮牆的作用像傀儡戲演員在自己和觀眾之間設的一道屏障,他們把木偶舉到屏障上頭去表演。

你認為這些囚徒除了火光投射到他們對面洞壁上的陰影而外,他們還能看到自己的或同伴們的什麼呢?……你不認為,他們會斷定,他們在講自己所看到的陰影時是在講真物本身嗎?

如果真的發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來,轉頭環視,走動,抬頭看望火光,你認為這時他會怎樣呢?他在做這些動作時會感覺痛苦的,並且,由於眼花繚亂,他無法看見那些他原來只看見其陰影的實物。如果有人告訴他,說他過去慣常看到的全然是虛假,如今他由於被扭向了比較真實的器物,比較地接近了實在,所見比較真實了,你認為他聽了這話會說些什麼呢?如果再有人把牆頭上過去的每一器物指給他看,並且逼他說出那是些什麼,你不認為,這時他會不知說什麼是好,並且認為他過去所看到的陰影比現在所看到的實物更真實嗎?

如果他被迫看火光本身,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會轉身走開,仍舊逃向那些他能夠看清而且確實認為比人家所指示的實物還更清楚更實在的影像的。

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一條陡峭崎嶇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見到了外面的陽光,不讓他中途退回去,他會覺得這樣被強迫著走很痛苦,並且感到惱火;當他來到陽光下時,他會覺得眼前金星亂蹦金蛇亂串,以致無法看見任何一個現在被稱為真實的事物的。

如果他又回到地穴中坐在他原來的位置上,你認為會怎麼樣呢?他由於突然地離開陽光走進地穴,他的眼睛不會因黑暗而變得什麼也看不見嗎?

如果有人趁這時就要他和那些始終禁錮在地穴中的人們較量一下「評價影像」,他不會遭到笑話嗎?人家不會說他到上面去走了一趟,回來眼睛就壞了,不會說甚至連起一個往上去的念頭都是不值得的嗎?要是把那個打算釋放他們並把他們帶到上面去的人逮住殺掉是可以的話,他們不會殺掉他嗎?

如果你把從地穴到上面世界並在上面看見東西的上升過程和靈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過程聯想起來,你就領會對了我的這一解釋了……在可知世界中最後看見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後看見的東西乃是「善的理念」。我們一旦看見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結論:它的確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確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見世界中創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決定性源泉……

於是這方面或許有一種「靈魂轉向的技巧」,即一種使靈魂儘可能容易儘可能有效地轉向的技巧。它不是要在靈魂中創造視力,而是肯定靈魂本身有視力,但認為它不能正確地把握方向,或不是在看該看的方向,因而想方設法努力促使它轉向。

 


 

2023-11-20

Sun (日落日出)

無論在哪裏,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嘗試睇日出和日落。短短幾分鐘,最能夠感受到神的存在。我們當然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些自然現象,亦可以用哲學去辯論神的存在,但沒有任何學問比得上日出和日落,以及雲彩的顏色。我完全明白為什麼回教徒每天五次祈禱,即晨昏禮拜,就定在日出和日落的時間。

破曉:


日出:


朝陽:


日落:


晚霞:



2023-11-06

Scribe (古今抄寫員)

不同民族、不同時代都有抄寫員。反思這十年翻譯的時光,確信那是我前世的職業。


2023-10-19

Tribe (胡人)

個多月沒寫,是因為我在做一個小研究。緣起三年前,由於自覺無書想讀,於是決心讀一讀《資治通鑑》,以為可以十年不再選書。怎料三年後,已漸漸進入尾聲,中國又四分五裂,淪為地獄。讀史三年,先分享一點體會。

首先,中國歷史只有兩個時期:治世和亂世。治世一般很短,漢文景之治,前後三十九年;唐貞觀之治,廿二年、開元之治,廿九年。亂世則很長,五胡亂華,前後一百三十五年;五代十國,七十二年。中國人不太可能一生都在治世(也許康雍乾是唯一例外),但絕對會一生都在亂世。治世的一年,有時只有一、兩條紀錄,也就是無事發生。偶爾紀錄了君臣討論政策,也不會特別有趣,最多就是溏心風暴式的爭產戲碼。亂世則往往風起雲湧,英豪輩出,屍橫遍野,幾天都讀不完一年的紀錄。

亂世有多亂?查一查人口的減少便明白。唐開國時人口約七百萬,貞觀時翻了一倍,到一千六百萬,開元時接近五千萬,安史之亂前應接近八千萬,平亂後回落到一千七百萬。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短短五年之間(755-760 AD),死了六千三百萬人。別說要殺六千三百萬人,殺六千三百萬隻雞也要花不少時間吧?這就是所謂亂世的人間地獄。

當時,郭子儀建議廣平王李豫(即後來的唐代宗)向回紇借兵收復長安、洛陽兩都,開出了一個條件:「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資治通鑑,220卷)結果在收回洛陽後,回紇縱兵大肆姦淫擄掠,直到「父老請率羅錦萬匹以賂回紇,回紇乃止」。數年後史思明再叛,佔領洛陽,唐又請回紇幫忙收復,但這次「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222卷)同時,著名的睢陽城被圍,城中糧盡,守將張巡、許遠等用茶葉、紙張充飢,「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張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既盡,繼以男子老弱。人知必死,莫有叛者,所餘才四百人。220卷一個大城互相吞食,最後只剩四百人。這就是那六千三百萬人的命運。人食人很恐怖?那你便不適合繼續讀下去了。之後的五代十國,天天挖心剮肉互相吞食,動不動腰斬將士、屠滅全族,各式酷刑比《恐懼鬥室》還變態。故此,我經常和朋友說,我們有幸在戰後繁榮的太平盛世過了半生,已是極為幸運,絕對要感恩。

歷史除了很暴力,也很黃。皇帝淫亂,姦污自己下屬的妻子甚至自己的兒媳,可算是家常便飯;皇帝姦污自己母后亦時有所聞。但其中更有著名的北齊胡皇后,瞞著皇帝和下屬私通,淫亂宮闈;到做了胡太后,又把和尚偷運入宮淫亂,直到皇帝以為那些和尚是尼姑,想姦污他們時才發現。到北齊亡國,胡太后竟帶同兒媳穆皇后打著「前皇后」的招牌開妓院,可謂嘆為觀止。因此,歷史就和聖經一樣,有不少章節必需用膠袋封好,標籤成「十八禁」。

好了,那我的小研究是什麼呢?就是像剛才提到的回紇那些外族,亦即所謂胡人的歷史。讀了幾年歷史,打破了兩個很大的錯覺,一、這並不是「中國」的歷史,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叫「中國」,這些只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二、這不是漢人的歷史,因為這塊土地上還有另外兩個很大的民族,即「阿爾泰民族」和「藏緬語族」。

「阿爾泰民族」是個假設,指來自草原的原始蒙古、原始突厥和通古斯族。他們互相結盟、互相統治、互相通婚,有著相似的語言、文化、信仰等等。至於同在這塊土地上的藏緬語族,主要來自古羌族。這幾個民族大大影響了這塊今天叫「中國」的土地的歷史。下圖是我繪製的傳承圖,可點擊放大。當中有不少地方仍有學者在爭議,我姑且把最多人相信的關係列出來。要知道,這些外族經常通婚,又到全歐亞姦淫擄掠,今天已不能簡單地用基因去鑒定種族了。


漢朝時,匈奴雄霸大草原。當時不少外族都在他們治下,包括了在東邊的東胡。後來漢朝傾盡全力才將他們趕走,王昭君、蘇武、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著名故事都來自匈奴。

東胡就是來自原始蒙古和原始突厥的後裔。在東胡併入匈奴後,分裂成烏桓和鮮卑。烏桓後來被曹操滅了,但鮮卑卻繼匈奴成為北方的霸主。鮮卑有兩大部,即慕容與拓跋,在南北朝時分別成立了五胡十六國中的四個燕國與三個魏國(北魏前身是代國),另一部乞伏氏則建立西秦。「拓跋」另一支音譯成了「禿髮」,成立了南涼。由於仰慕漢文化,魏王拓跋取了「元」為漢姓,所以北魏又叫元魏。鮮卑另一支宇文部後來篡位,成立了西魏,這個宇文部,與族和後來的契丹,有著同一個源頭,都是鮮卑的一支。

五胡十六國時,匈奴雖已沒落,但仍有鐵弗部的赫連氏,建立了胡夏;也有被漢賜姓劉的一支,建立了漢趙;亦有盧水胡的沮渠氏建立了北涼。匈奴南部有個分支,叫,姓石,建立了後趙。唐末大名鼎鼎的沙陀人,就是來自這一支。

西邊另有藏緬語族的一支,叫古羌族,演變成和後來的党項。曾經一統北朝的前秦苻堅,正是氐人。其他如成漢、後涼、仇池等都是氐族的國家。叛前秦並建立後秦的姚萇則是羌人。他們其實都是古羌族的後人。

匈奴、鮮卑、羯、羌、氐就是所謂「五胡亂華」中的五胡。除了氐人秦王苻堅外,最強大便是鮮卑族。

就在五胡鬥得難分難解時,東胡有另一支叫柔然,開始接管草原。於是,本來臣服於匈奴的丁零改成了臣服柔然。丁零又叫高車,後來分裂成突厥敕勒。突厥漸漸強大,柔然卻因為和鮮卑纏鬥而衰弱,結果突厥打敗了柔然獨立並控制了草原。就如漢的大敵是匈奴,後來唐的大敵就是突厥,在玄武門之變後,突厥更去到離長安四十里,差點滅掉唐朝。柔然後來到了歐洲,成了波希米亞人。

敕勒又名鐵勅或鐵勒,在南北朝時建立了翟魏,在唐時是強大的薛延陀汗國,而在晚唐便是在安史之亂時大掠洛陽的回鶻或回紇了。有趣的是,回紇打敗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是粟特人,亦即突厥的一支。換句話說,他們全是丁零或高車族人,源自原始突厥。回紇在元時演變成畏兀兒,也就是今天的維吾爾族人。突厥的一支則西遷,混合了很多其他的民族,成了土耳其人。

東胡宇文部衍生出的契丹,後來建立了遼國,皇族都姓耶律或蕭(所以喬峰叫蕭峰)。而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的後晉石敬瑭,則是沙陀人,也就是匈奴族裏的羯人。除了後晉,後唐被賜姓李的朱邪氏,以及後漢和北漢的劉氏,全都是沙陀人。如果說北朝最強的是鮮卑,那五代最強的便是沙陀了。

至此,阿爾泰民族的第三支通古斯族開始進場了,他們就是靺鞨。當中,粟末靺鞨曾建立渤海國,但為遼所滅。黑水靺鞨則演變成女真,而女真的完顏氏建立了金。同時,在党項西邊建立了西夏。因此,宋朝面對的,其實仍是古老的東胡、通古斯和古羌族的後人。

東胡還有一支,叫室韋,其中一部叫蒙兀室韋。他們就是後來雄霸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的始祖。蒙古帝國分裂後,成了明朝時的韃靼瓦剌。在土木堡之變裏綁架明英宗的便是瓦剌。兩部後來都被女真人所立的後金所滅。後金,就是後來的滿清。

此外,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與母親都是鮮卑人,而在唐太宗時已有和尚法琳提出李氏是鮮卑拓跋之後,近代也有學者持此說,甚至有提出他們是丁零或高昌人。

這樣看來,所謂中國的歷史,又怎會是漢人的歷史?所謂中華民族又要怎樣定義?

2023-08-30

Pope Francis (教宗方濟各)

邪教教主如此有魅力,那正教教主又如何呢?當年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固然魅力四射,今天的教宗方濟各也是極為淵博與慈悲的領袖。

教宗方濟各是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本名喬治·馬里奧·伯格里奧,是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也許因為與上文的奧修同是愛好自由的人馬座,所以是一位思想比較開明的教宗,但當然不至離經叛道。譬如針對同性戀,他便說過:「如果有人是同性戀,而能懷善心追尋天主,我有何資格論斷?」

然而,要瞭解一位教主的思想,最好是看他的著作。大多教宗自己都曾出版不少書籍,但作為教宗,會有三種特別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有關教會法典的《教會憲章》(Apostolic Constitution),其次是《宗座通諭》(Encyclical),最後是《宗座勸諭》(Apostolic Exhortation)。我最近就讀了教宗的勸諭《你們要歡喜踴躍》(Gaudete et Exsultate),實在十分欣賞。

原文一開首便號召大家以「成聖」為生命的目標:「讓成聖的召叫再次迴盪,並儘量因應當代環境來闡明這召叫,並述明其中的危機、挑戰和機遇。這是因為上主已經揀選了我們每一個人,『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弗1:4) 。」(2)然而,這不是要大家成為殉道者或到不毛之地傳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成聖:「懷著深摯的愛養育子女的父母,為支持家庭生計而努力工作的男男女女,還有總是保持微笑的病人和年長修道者。從他們日復一日地堅毅前進,我看到戰鬥的教會所展示的聖德。這往往就是『鄰家』的聖德。」(7)。

正教與邪教也許在教義、在誡律、甚至在靈修上相似,但對人生的使命與目標有著不同的看法。天主教會不叫人靜心開悟,也不叫人離苦得樂,而是要大家在今生以及每一刻過完滿的生活,像阮文順樞機被監禁時說的:「活在當下,讓此時此刻滿溢愛情」(17)。「這是向我們全體發出的強烈召叫。你也應當將整個生命看作一個使命。」(23)

估不到教宗接著就跳進神學裏,說玄識論(Gnosticism,即靈智派)與白拉奇論(Pelagianism)是成聖的障礙。這些理論我以前已寫過,但教宗並不是真的要進行神學辯論,而是藉此評擊只搞玄學神學而沒有踏實地生活的學者,同時亦評擊驕傲地相信能靠自己努力與意志便能成聖的所謂精英(即自力與他力之辯)。因此,無論是隱居深山還是天天暝想等開悟,都是教宗所反對的生活方式。

接著,教宗就以「真福八端」(瑪5:3-12)作為基督徒生活與成聖的依據。此部分教宗展示了作為一教之主的功架,整部聖經旁徵博引,又與生活息息相關,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訓導。之後教宗提到:

「成聖並非進入神魂超拔的狀態……我們要在窮人和受苦者身上看見基督……

「當我遇到在風雨交加之下露宿在寒夜街頭的人,我可以視他為突然碰到的負擔、游手好閒的罪犯、擋著去路的障礙、良心上的一根刺、執政者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弄髒公眾地方的垃圾。或者我可以懷著信德和愛德作出回應,看到他是與我享有同樣尊嚴的人,是天父以無限的愛垂顧的受造物、天主的肖像、獲基督救贖的弟兄姊妹。這才是基督徒的態度!要是未能真正認清每一個人的尊嚴,還可能明瞭聖德嗎?……

「我們提出的聖德理想不能無視世界的不義,任由某些人狂歡作樂、瘋狂消費,只為最新推出的商品生活,而其他人只能從遠處觀看,困苦度日。

「享樂型消費主義……最終使我們變成渴望擁有一切和嘗試一切,但無法感到滿足的窮人。同樣,膚淺的資訊、各種即時和虛擬的通訊方式可消耗我們寶貴的時間,使我們對兄弟姊妹的痛苦無動於衷。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深淵之中,福音依然一再迴盪,為我們指出另一種生活,更健康幸福的生活。」(96、98、101、108)

教宗在最後的部分裏,要求大家堅忍、耐心、溫良:「當我們自命清高,而成為無情的法官,認為人家低劣不堪,總是想教訓他們,這並不妥當,而是一種潛藏的暴力……如要抱持這種態度,內心必須首先享有基督的平安,並擺脫因自視過高所產生的爭勝之心」(117、121)

誠如電影《教廷白煙》(The Two Popes)裏描寫的一樣,教宗方濟各喜歡快樂而不是嚴肅:「聖人有能力使其生活充滿喜樂和幽默感。聖人滿懷希望,照亮別人,同時不會脫離現實。」(122)

儘管教宗不忘鼓勵大家獨處與祈禱,但仍是要這樣提醒一下:「但願我們不會以靜默祈禱逃避現實,拒絕我們周圍的世界。」(152)處處叫大家不是坐枯木禪般默觀,也不要做象牙塔裏的神學家,而要慈悲入世。套用一句佛家的話:這才算是「悲智雙運」。

整篇勸諭有五十頁、177節,恕我無意為全篇做一份摘要。我倒是邀請大家,無論是否教徒,都讀一讀原文,然後再決定這位教主是否說得有道理。從以上節錄,可以想見教宗是一位對人類對社會對信仰都是充滿熱情的人,他的教導亦比不少邪教甚至主流教主完滿多了。我自己讀的時候,亦有不少反省,對於以前的一些想法亦不免汗顏。我相信,無論如何表達,真理是不變的,而你的理性絕對有能力分辨出來。

2023-08-24

Cult (邪教教主)

有一種工作,讓你擁有錢財萬貫、後宮三千、以及無上權力,而每天卻只需要出來演說一下,比做皇帝更輕鬆,你會否有興趣呢?不錯,那就是當個邪教教主。論宗教學歷與演說經驗,我倒自覺能滿足最低要求,所以最近在Netflix看了《邪教教主速成指南》(How to Become a Cult Leader),看看這一行是否有機會。


這部紀錄片剖析了六大邪教的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它們的教主分別是:憑《人性的弱點》而成功的查爾斯曼森、行假奇蹟的吉姆瓊斯、切斷外界連繫的海米高梅茲、相信外星有永恆生命的馬歇爾阿普爾懷特、用毒氣發動聖戰的麻原彰晃和配對婚姻對象的文鮮明等。內容雖然不算很深入,但也頗為有趣。

其實邪教的英文「Cult」並沒有正邪的批判。我曾在大學教授世界宗教科,那時總會向學生解釋邪教的三個特徵:一位魅力領袖、一套偏離主流的教義、一群忠心並積極傳教的信徒。若用這個社會學的定義,世上最成功的「邪教教主」,不就是耶穌、佛陀等人嗎?耶穌憑自己的魅力,吸引了上萬的信徒跟隨他東奔西跑,流落荒野;他的對手正是主流的猶太教經師與長老;而他的信徒亦以傳教為己任。同樣,佛陀憑自己的魅力連當時的國王都尊他為師;他反對主流的婆羅門教(印度教),也反對修苦行的瑜珈士;他的弟子亦把佛學傳遍世界,四處叫人皈依。

我年輕時曾經非常仰慕奧修(Osho)大師,他的書能入手的,我幾乎都看過。雖然他號稱不是來建立一個宗教,但他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追隨者,甚至在美國嚐試建立自己的市鎮,不少人認為他是邪教教主。奧修原名Candra Mohana Jaina,後來成了教主後自稱Bhagavan Shrī Rajanīsha(吉祥尊者夜之主),離世前一年改名Osho(和尚),本是一位哲學教授。說到魅力,他是那種帶著靈性氛圍的得道者;說到追隨者,一次靜心活動便能吸引七千人;說到教義,他能如數家珍地調用佛教禪宗、回教蘇非、印度譚崔、中國道家、新舊約聖經、甚至德俄哲學、煉金術、以及各種神秘主義來支持他的主張。簡單來說,他是新紀元運動的一個典型,亦即把舊酒換上新瓶,把傳統裏有關存在與愛的教義重新用今天的個人與自由主義來詮釋。

奧修與傳統修道人最大的分別在於他並不棄絕現世,相反,他叫大家盡情地擁抱一切物質生活與聲色犬馬。他的基金會有千萬資產,他自己有幾十部勞斯萊斯房車。他不支持禁慾,教導信徒釋放而不是抑壓性慾,甚至建立營地讓信徒濫交。外人看來,這些都是邪教的標記。然而,他有一套思想在背後。有關物質,他這樣說:「我不是一個崇拜貧窮的人。那些勞斯萊斯就是用來證明這一點的。我尊重財富。在我之前沒有人敢這麼說。雖然羅馬教皇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但他不敢說自己尊重財富。」(《奧修傳》8:20)

有關性:「我在此所作的一切努力,是要使你對性感到厭倦。因為只有在你對性感到厭倦時,你才會對上帝發生興趣,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受壓抑的人會一直對性感興趣,執迷不悟的追求性,所以我說,把握所有可以發生性關係的機會,不久你就會覺得受夠了!你覺得受夠了的時候,性就完全失去意義,那將是你生命中偉大的一天,偉大的一刻。」(《無拘束的愛》)從另一個角度看,儘管傳統教會都會叫大家節制,大家亦虛偽地滿口道德,但不少人卻偷偷地通姦,最終導致婚姻破裂。既然如此,那倒不如讓自己對性放任,直至產生厭倦,才能徹底地消除這誘惑。這就像我們不再玩小時候心愛的玩具一樣。奧修的靜心方法也有著相同的概念:若你靜不下來,先動吧!先跳舞、狂呼、直至聲嘶力竭,那時便只能靜下來了。

你可能會說,搞個雜交派對也不算犯法,但向人下毒算了吧?Netflix有另一套紀錄片叫《夢想荒原鄉(台:異狂國度)》(Wild Wild Country),內容提到奧修的秘書與私人助理瑪·阿南德·席拉在美國俄勒岡州沃斯科縣建立羅傑尼希社區的故事。席拉為了透過選舉取得社區的控制權,不惜在八間餐館噴灑沙門氏菌,讓原居民無法投票。除此之外,在席拉管理的美國社區裏,也有性虐待兒童、意圖製造愛滋病疫情等報告。對於這些指控,雖然席拉說是奧修教唆的,但奧修公開否認:「我靜默了三年半。掌權的人利用了我的靜默。因為我沒有和門徒聯繫,我不知道他們被這樣對待……席拉和她的團夥……做了許多事情……這不是一個靜心社區,他們已經把它變成了一個法西斯集中營……他們試圖謀害三個人,這三個人和我很親近:我的醫生,我的牙醫和我的護理員。因為除了席拉以外,只有這三個人有機會見到我……我一輩子都在教導我的人不要和政治沾邊,但在三年半裏,席拉的行為就像個政客,像個三流政客……他們甚至對我說謊,因為今天我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我們有5500萬元的債務。他們大約浪費了300萬美元製造不必要的敵意,進行了一些醜陋的宣傳。」(《奧修傳》8:25)

我傾向相信奧修,因為他在全球都有社區,實在犯不著為了一個美國的分部而犯罪。不過他住在那裏閉關,對手下幾年間的所作所為不聞不問,也有他的責任。事實上,政教合一也是耶穌擔心的:「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假使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若18:36)任何精神領袖要建立一個地上的烏托邦,最後都會被激進分子騎劫。

排除對美國社區的指控,奧修建立的究竟算不算一個邪教?若用一開始的定義,即魅力領袖、反對主流、積極傳教等,奧修絕對是一個邪教領袖。然而,他沒有禁錮教徒、沒有性侵教徒、沒有叫人殺人或自殺、沒有宣稱要建立教會或自稱為神(只說自己是佛陀轉生,和其他活佛一樣)、沒有攻擊其他傳統教會(反而宣揚他們)、沒有發動聖戰、亦沒有拜邪神、通靈、祭祀活物等等。他只是反對各式各樣窒礙人類天性的規條,反對偽善的人與行為(明明喜歡物質享受又要裝清高扮神貧),反對一切產生罪疚感的主張,反對不平等與不自由的關係等等。要講道理,一個普通人是不可能講贏一個哲學教授的。奧修是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加上充滿熱情的演說與博聞強記的知識,要看出他論據的破綻並不容易。

就以性為例。基督教神學以自然哲學作基礎,認為神造性器官的目的是用來繁殖下一代的,而婚前或婚外性行為既然不能保障嬰孩的健康成長,便是不道德。這也是為什麼教會不反對同性相愛但反對同性性行為的原因。這種神學忽略了身體的需求。然而,不斷濫交是否就真的會有一天覺得受夠了而厭倦呢?雙方是否真能完全沒有佔欲有與妒忌心呢?我真的不知道,但這正是理論與實踐的分別。無論如何,到了今天,我仍是非常欣賞奧修,仍有在讀他的書。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考慮搞個邪教……

2023-08-19

Journey to Ixtlan (巫士唐望的世界)

年輕的時候讀過很多很有意思的書,但當時沒有足夠的人生經歷去體會,徒然鸚鵡學舌,增加自己的虛榮感。最近身邊朋友紛紛移民,讓我想起其中一本讀過的書,很想與大家分享。那是本六、七十年代的著作,書的簡介我就不贅了,書名叫《巫士唐望的世界》(Journey to Ixtlan: The Lessons of Don Juan)。以下是不同章節的節錄。

抹掉個人歷史

「最好抹掉一切個人歷史,免得我們受別人思想的牽絆……你要一點點地在自己周圍創造一層雲霧;必須把周圍一切抹掉,直到沒有一樣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是確定的或真實的。你現在的問題是你太真實——你的努力太真實,你的情緒太真實。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理所當然。你必須開始抹掉自己……在他們一旦知道你,你就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從那一刻開始,你就沒有辦法打破他們思想的束縛。我個人很喜歡那種不為人知的終極自由。」 

 「我們只有兩條路;或者把一切都當成確定的、真實的:或者不這麼做。如果走第一條路,最後會對自己以及世界感到厭倦至死。如果走第二條路,抹去個人歷史,我們就在自己周圍製造出一層霧,那是一種讓人刺激而且神祕的狀態,沒有人知道兔子會從哪裡冒出來,甚至連自己也不知道。」

按:要斷離過去,得到終極的自由,談何容易?我們有不同的角色,身邊有不同的親友,還有日復日的生活慣性,讓我們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倦。有什麼比起移民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更適合釋放自己的生命呢?如果移民後還不斷營營役役地去經營以前的網絡,便浪費了一個珍貴的機會。

失去自我重要感

「在你心裡,你把你自己看得太該死的重要。一定要改!你是如此該死的重要,使你覺得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每件事惱火。你是如此該死的重要,所以事情只要不如你的意,你可以掉頭就走。你大概以為那樣表示你有個性。胡扯!你是又軟弱,又自命不凡!……只要你還是感覺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就不能真正欣賞周圍的世界,就好像一匹戴著眼罩的馬只能看到一個遠離一切事物的自己。」

按:嗔怒來自自我,這個道理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放下自我,才能欣賞身邊的美好。

死亡的忠告

死亡是我們永恆的伴侶,」唐望以最嚴肅的語氣說,「它永遠在我們的左邊,一臂之遙。在你監視白鷹時,它也在監視你,它在你耳邊低語……如果我們知道死亡正在潛獵我們,又怎能感覺自己如此重要呢?」

按:透過死亡,提醒自己要活在當下,也算是老生常談。讓每天都成為新的歷險吧。

對自己負責

「當一個人決定去做某件事時,就必須貫徹始終、全力以赴,」他說,「但是他也必須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不論做什麼,首先他必須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然後必須勇往直前,不加懷疑,也不反悔……你一輩子都在抱怨,因為你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按:不少朋友決定在移民後,都有懊惱與後悔的時候,放不下失去的東西。這時候就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別讓日子在抱怨中白過。

使自己不被得到

「如果每個人都知道你躲了起來,躲藏就失去意義了……在我生命中有段時間就像你一樣,一次又一次暴露自己,使自己變得唾手可得,直到最後我一無所有,只剩下哭泣而已,這就是我的過去,像你一樣……」

「你總是在她伸手可及之處,你的生活很乏味……」

收斂自己,意味著你刻意避免去耗盡自己和別人……」

「獵人知道他會一次又一次地把獵物引進陷阱裡,因此他不憂慮。他憂慮的話,就會被得到,不知不覺地被得到。一旦你開始憂慮,你就會因為絕望而抓住任何東西;一旦你抓住東西不放,就會為之耗盡你的力量,或耗盡你所抓住的人或東西。」

按:這裏說的是共依存的關係,亦即我們太過依賴身邊的人。移民到新的地方,舉目無親,依賴身邊的人是絕對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無法盡快堅強起來,最終就會耗掉相互的關係。

世上最後一戰

「不論你現在正在做什麼,很可能就是你在世界上做的最後一件事,也可能是你的最後一戰,沒有任何力量能保證你能活到下一分鐘……行動具有力量,尤其是當行動的人知道那些行動是他的最後一戰時。行動時若能充分覺察,不論正在做的是什麼事,都可能是一個人在世上的最後一戰,自然會有奇妙的快樂充盈其中。我建議你重新檢討你的生活,以期達到這種境界……集中心思去想,你已經沒有時間了,然後讓你的行動自然發生,讓你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你在世上的最後一戰。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行動才有正當的力量。否則,你窮盡一生所為,也不過是個膽怯的人而已……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引導人的那股力量是可怕、無法預知的,但是它十分壯麗,值得去見識。」

按:讓我們每一天都充滿覺察地進行最後一戰,跟從一直指引我們的力量,這才能見識世界的壯麗與生命的奧妙。

戰士的心境

「世上最艱難的事,莫過於擁有戰士的心境,相信別人總是在為你做些什麼,然後感覺自己應該悲傷、哀嘆,是一點用也沒有的。事實上,沒有人在對任何人做任何事,對一個戰士就更不用說了。」

力量的步法

捕捉力量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我們無法事先計劃。這也是它如此刺激的原因……祕訣不在於你對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你自己不做什麼……你一直在遷就每一個人,當然,那使你覺得高高在上。但你自己知道這樣做不行。你只是一個人,而你的生命何其短暫,無法涵蓋這美麗世界中的所有奧妙、所有恐怖。因此,你的遷就是不明智的,只會把你貶成一個小角色。」

停頓世界

「甲蟲和我是平等的,我們之中任何一個都不比另一個好。我們的死亡使我們平等了……當身體明白它能『看見』時,才是真實的。只有在那時候,人才能明白我們每天所看到的世界只不過是一種描述。

按:我們和世界是一體的,來自同一個存在,但這並不是理性的結論,不能用肉眼看見,只能等待心眼有一天張開,才會看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開悟」。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

「你的感覺與你的渴望,都是其他人的感覺及渴望。這就是為什麼他說在他前往伊斯特蘭的路上所遇見的過客都是幻影。」

按:既然要放下的都是幻影,那又有什麼放不下呢。

以下是大師奧修(Osho)的評語。關於奧修,我會在下一篇介紹。

「如果有人像唐望那樣,他就是開悟的,他就像一個佛或者一個老子——但是沒有人像唐望那樣。卡洛斯·卡斯特內德的書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虛構——很美,很藝術,但都是虛構……但我說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虛構。那裏還有百分之一的真實,偶爾躲在字裏行間;你必須找到它。即使把它當做小說來讀也是好的……它可以幫助你成長——它可以引發一個成長的欲望。所以我說它很美,但是它也可以阻礙成長,如果你只抓住它的表面價值。」

2023-08-09

Saint Joseph(大聖若瑟)

分享一下兩位教宗說過而我覺得很感人的說話。我特別喜歡「若瑟的做法」這詞。以前沒有想過,整部聖經竟沒有一句若瑟說的話!可謂典型的宅男。原文還有很多感人部分,有空可以讀讀。



雖然瑪利亞的生命是帶動在領報時所說出「承行」的完滿,但在若瑟自己「領報」的時刻,他沒有說話,他僅僅「遵照上主的天使囑咐他的去做了」(瑪1:24)。這首次的「照辦」是「若瑟的做法」的開始。 福音沒有記載若瑟這種做法的任何一句話。但是若瑟的沉默有其特別的動人之處。 (a, 17) 福音書只提到若瑟「做」過什麼。仍然,讓我們在他的「行動」中——盡管這些行動為靜默所掩蓋——發現深度默觀的氣息。(a, 25)

父親並非天生的,而是要被塑造的。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不僅由於他把孩子帶到世界上,更是因為他要肩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作父親的,意味著要引導孩子進入生活體驗和現實。不壓抑他們,不束縛他們,不占有他們,而是使他們有作出選擇、享有自由和探索新機遇的能力……為父者拒絕決定子女生活的誘惑,嶄新的,以及不可意想的遠景就會展開。 每個孩子總是帶著一個謎,一些聞所未聞的東西,只有在一個尊重他自由的父親的幫助下才能顯露出來。就是一位父親覺得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教育行動,並完全地活出了父職時,只有當他成為「不必要」時,當他看到他的兒子變得獨立自主並獨自踏上生命之途時,當他置身於若瑟的處境時,像他常常知道那位嬰孩不是他的,僅是委託給他照顧而已。(b, 7)

他是木匠。這簡單的一句話總括了若瑟的一生 (a, 22),聖若瑟的特點之一就是他與工作的關係……聖若瑟是一位木匠,他正直地工作以養家糊口,享用由自己勞動所賺取得來的食糧,耶穌就從他身上學會這價值、尊嚴和喜樂 (b, 6),他證明為了成為基督的良好的和真實的跟隨者,不需要做大事情——有平凡,單純和人性的品德就夠了。(a, 24)

福音沒有告訴我們瑪利亞、若瑟和嬰孩留在埃及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需要食糧以及尋找住所和工作。我們不用想像也可以填補福音所沒有交代的部分。像其他所有家庭一樣,聖家必須面對具體的問題,就好像我們眾多的新移民弟兄姊妹,他們今天還冒著生命危險去對抗災禍和饑餓。在這意義上,為那些因著戰爭、仇恨、迫害和不幸而被迫離開家園的人,我相信聖若瑟確實是他們特選的一位主保。(b, 5)



2023-05-03

Grimoires (魔法書)

我已完成翻譯前述的《創世之書》,但鑒於大部分內容參考了阿里耶.卡普蘭(Aryeh Kaplan)拉比的註解,可能要購買版權才能出版,所以我就把原稿先放著(有興趣拿去出版的朋友可私聊)。前文提過,《創世之書》同時是哲學、靈修與魔法書。正巧我也在讀一本有關魔法書的書。

那是我在研究教會驅魔傳統的時候發現的一本好書。如我經常說的,要研究一門學問,必先由歷史開始。那魔法有沒有歷史書的呢?原來也有不少。然而,我覺得不少魔法歷並不是很全面,也沒有認真辨別真偽。因此,我十分推介歐文.戴維斯(Owen Davies)《Grimoires: A History of Magic Books》。書中將由古至今不同的魔法書陳列出來,探究它們的源頭,與不同文化的交集,以及它們對後世產生的影響等等。

究竟什麼是魔法呢?我覺得可以從禁止魔法的法例中窺豹一斑。早在舊約時代便已有:「在你中間,不可容許人使自己的兒子或女兒經過火,也不可容許人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申18:10-11)的記述,其實「求問死者」(Necromancy),亦即今天的通靈、問米、碟仙等等特別危險,因為答問題的一般不是先人,而是邪靈。魔鬼是謊言之父,能假裝成任何一個人。不少魔法書更像《浮士德》一樣,要求施法者與魔鬼立約,那就更愚蠢了。在世的榮華富貴,又怎抵得上永恆的福樂呢?戴維斯的書中有一段引述了十九世紀時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的「抵制算命法」(Act for the Suppression of Fortune Telling)

Any person who shall pretend, for gain or lucre,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 by cards, tokens, the inspection of the head or hands of any person, or by any one's age, or by consul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heavenly bodies; or who shall, for gain or lucre, pretend to effect any purpose by spells, charms, necromancy or incantation.
Who shall pretend, for lucre of gain, to enable any one to get or to recover stolen property, or to tell where lost articles or animals are, or to stop bad luck, or to give good luck, or to put bad luck on any person or animals, or to stop or injure the business of any person, or to injure the health of any person, or to shorten the life of any person, or to give success in business, enterprise, speculation, lottery, lottery numbers or games of chance, or win the affections of any person whatever for marriage or seduction, or to make one person marry another, or to induce any person to alter or make a will in favor or against any one, or to tell the place where treasure, property, money or valuables are hid, or to tell the places where to dig or to search for gold, metals, hidden treasure.
這段冗長的法例我就不逐字翻譯了,但可總結成人的三大欲望。一、預知未來,無論是用塔羅牌、占星術、手相面相、甚或通靈等等方法。二、貪財好色,包括尋找失物、醫治牲口、在賭博投資時遇上好運、或是贏得美人歡心等等。早期的巫師召喚死人主要就是為了尋寶,也有不少是想隱身,好能淫人妻女,就像龍樹年輕時一樣。三、詛咒敵人,讓自己怨恨的人生病死亡,或讓他的牲口死亡等等,即中國歷史經常出現的魘勝術或東南亞仍然流行的降頭。這三大欲其實就是貪、嗔、痴三毒。有趣的是,今天大多數暢銷的魔法書都是假的。那些書才是真的?還是去讀一讀戴維斯的書吧。

話說回來,《創世之書》的魔法部分裏並沒有這些東西。修練《創世之書》的人主要是想攀登到天上樂園去見神一面,即得到修道人所謂的神秘經驗,以及把自己成為神的德能進駐世界的渠道,譬如把創世的能力用來激活泥偶,成為機械人或牛犢等等。書中並無點石成金或長生不老的點子,為了現世的好處而出現的力量,就不會是來自神。

最後,在讀這些嚴肅的書之外,於五一勞動節這種較為清閒的日子,很感謝朋友Dicky借了本《狂飆》給我過過癮。這書讓我想起十數年前國內的禁書《天怒》。《狂飆》沒有被禁也是國家的一種進步。據說電視播的劇集裏也有刪剪,但比起被禁好多了。《天怒》出版於朱鎔基打貪之後十年,《狂飆》又出於《天怒》之後十年,可見貪是人性,金權交易自古便已存在。要如何杜絕這些危害公義的罪犯,真是個大課題。

2023-04-15

32 Paths of Wisdom (三十二條智慧之路)

在譯完《神學大全的奧義》之後,我曾說想翻譯神秘主義的經典。老朋友馮睎乾竟提議我譯《光輝之書》(Zohar)。《光輝之書》是猶太神秘主義「卡巴拉」(Kabbalah)的經典,雖然沒有《神學大全》那樣有十幾二十部,但也是非常大堆頭的工程。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譯了「卡巴拉」最早也最難理解的經典——《創世之書》(Sefer Yetzirah)

《創世之書》是一本很短的經書,只有千多字,但它同時包含了哲學、靈修與法術三種內容,《光輝之書》便是《創世之書》裏哲學內容的詮釋。哲學的內容主要闡述這個世界的藍圖,包含三維的空間、時間維度以及由善到惡的靈魂維度等等。靈修的內容則主要是修道人上升到樂園去接近神的的方法。法術的內容則是反向的把神的創世力量引導到世上,創造像「魔像」的生命。自問不懂法術,所以主要是以《妥拉》(Torah)專家阿里耶.卡普蘭(Aryeh Kaplan)拉比的英譯本(1997)作基礎,譯出《創世之書》的哲學和靈修內容。其中,靈修的內容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在附錄裏用了教會靈修的傳統來配合卡普蘭拉比的內容作出闡述。以下是這部分的內容,在此公諸同好,讓大家先睹為快。這裏先列出卡巴拉靈修的三十二個階段,所謂「三十二條神秘的智慧之路」(שלשים ושתים נתיבות פליאות חכמה;英:32 Mystical Paths of Wisdom),內容是我基於卡普蘭拉比的列表所作的中譯(我發現原文有些錯漏,已作出修正),表後再加上我的看法。

名稱音譯 詮釋
1 神秘意識 Sekhel Mufla 這是最早的光,是「第一榮耀」,也是受造物無法到達的階段。
2 放射意識 Sekhel Maz'hir 這是造物的王冠,是終極的共融與合一,是「高舉自己在各種稱為神或受祟拜者以上」(得後2:4)的光。卡巴拉學者稱這為「第二榮耀」。
3 成聖意識 Sekhel MeKudash 這是本初智慧的基礎,名為「信實的信心」。它的根源是「亞孟」(AMeN)。它是信心之父,從它的力量中產生信心。
4 安定意識 Sekhel Kavua 這樣稱呼它,是因為所有的精神力量都從它那裏流溢出來,是(最)空靈的流溢。透過最初的流溢者——願祂蒙福——的力量,從一個流溢到另一個。
5 根本意識 Sekhel Nishrash 這是同質合一的本質(神的本質就是存在,是單純的一,是一而不二,是理性的概念而不是物質的實體)。它於「理解」的本質裏合一(若神的理性是創世的藍圖,那不同的存在只是藍圖上的圖形,質料則是同質的藍圖),而「理解」則從本初的「智慧」領域裏流溢出來。
6 先驗湧現意識 Sekhel Shefa Nivdal 這樣稱呼它,是因為通過它,流溢的泉源讓自己滿溢,並流入萬物,賜予萬物祂的祝福,而這祝福讓萬物在本質上融合為一(即共享「存在」這個本質)
7 隱藏意識 Sekhel Nistar 這是照亮心眼和默觀時所見的超然力量的光輝。
8 完美意識 Sekhel Shalem 這是「本初設計」,沒有可以思考它的根源,除非透過散發著永恆本質的「偉大」的聖所(因為神原來的設計是完美的,沒有潛能,沒有變化的空間,存在於神的腦袋裏;而理性的思考一般有關因果或變化,所以不能用於完美的藍圖上)
9 純淨意識 Sekhel Tahor 這意識淨化了質點,測試了它們結構邏輯以及它們一體的內在本質,使它們發光,讓它們在沒有任何切斷或分離的情況下融合為一。
10 閃爍意識 Sekhel MitNotzetz 這意識提升了自己,坐上了「理解」的寶座上。它閃耀著所有發光體的光輝,並讓「豐富」(由一變多的能力)湧進「聖容王子」裏。「聖容王子」指「沙利葉」(Suriel),是卡巴拉創世傳說中七位創造天使之一。
11 耀眼意識 Sekhel MeTzuchtzach 這是被編排進「本初設計」裏的「帳幔」的本質(「帳幔」就是凡聖之間的分隔)。它指了示「路」(Netivot)之間的關係,讓人們可以藉此站在「眾因之因」之前。
12 光輝意識 Sekhel Bahir 這是「輪」(則1:15-21)的「偉大」(Gedulah;編上29:11)的本質。「輪」是「造化」層的天使,而「偉大」則是「慈悲」質點以前的名字。這意識又被稱為神視器(Chazchazit),是讓神魂超拔者看見神視顯現的地方。
13 合一導向意識 Sekhel Manhig HaAchdut 這是榮耀的本質,代表了靈體們合一時真實本質的完成。
14 照亮意識 Sekhel Meir 這是「說話的寂靜」(Chashmal)的本質(這是修道人的心在質點「智慧」與「理解」之間「來回疾馳」的狀態,在原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提供有關神聖秘密及其結構的奧秘的說明。
15 穩定意識 Sekhel Ma'amid 這穩定了「純淨的晦暗」(Arafaley Tahor)中的受造物的本質。卡巴拉理論大師們說這是神所在的「濃雲」(出20:21)、「黑暗和烏雲」(申4:11)或「濃雲黑暗」(申5:22),也就是「用濃霧作……襁褓」(約38:9)的意思。
16 持久意識 Sekhel Nitzchi 這是榮耀的「伊甸」(Eden)或「喜悅」(「伊甸」的意思就是「喜悅」)。事實上,沒有比它更低的榮耀,它被稱為伊甸園,是為聖徒準備的(賞報)
17 感官意識 Sekhel HaHergesh 這是為信實的聖徒準備的,使他們能夠披上聖神,在超自然個體的秩序中,它被稱為「美麗的基礎」(Yesod HaTiferet)
18 湧所意識 Sekhel Bet HaShefa 通過探究它,一個奧秘(Raz)和一個暗示會被傳遞給那些「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詠91:1),並把自己綁定在對「眾因之因」的實質的探索上。「全能者」對應質點「基礎」,「基礎」又稱「生活」(Chai[Y]),數值18,所以是第十八個意識。
19 對一切精神活動的奧秘意識 Sekhet Sod HaPaulot HaRuchniot Kulam 這是從最高的祝福和至高無上的榮耀中滲透出來的泉源。
20 意志意識 Sekhel HaRatzon 這是所有已形成的事物的結構,通過這意識狀態,人們可以了解本初智慧的本質。
21 欲求意識 Sekhel HaChafutz VeHaMevukash 這是接受了神聖泉源的流入,從而能將它的祝福賜予存在的萬物。
22 信靠意識 Sekhel Ne'eman 透過它可以增加精神力量,因而可以接近所有「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詠91:1)
23 持續意識 Sekhel Kayam 這意識是支撐所有質點持續存在的力量。
24 顯現意識 Sekhel Dimyoni 這意識以合身的形式為所有受造的顯現提供了外觀。
25 測試意識 Sekhel Nisyoni 這是本初用來測試所有聖徒的誘惑。
26 更新意識 Sekhel MeChudash 這是蒙福又神聖的那一位創造出所有新的受造物的方法。
27 可觸意識 Sekhel Murgash 在整個上層世界之下受造物的意識以及他們的一切感受,都是透過這意識造就的。
28 自然意識 Sekhel Mutba 在太陽軌道之下存在的萬物的本性都是透過這意識完成的。
29 物質意識 Sekhel Mugsham 這意識描繪了天體之下所有成為物質的事物的成長(或變化)
30 一般意識 Sekhel Kelali 這是「天界概括器」收集有關星體和星座的定律的方法,形成了包含天體軌道(「輪」)知識的理論。換句話說,這是理性把自然現象概括成宇宙定律的抽象能力。
31 連續意識 Skhel Tamidi 這是以自然法則引導太陽和月亮在其正確的軌道上運轉的力量,以今天的科學來說就是引力。
32 崇拜意識 Sekhel Ne'evad 這意識準備摧毀所有從事七大行星崇拜的人。在古時,七大行星都代表著不同的神祇,像太陽神、月亮女神等,這裏就是指破除各種迷信。

由於修道是由底層開始的,所以第一步要破除迷信(32)。之後理解宇宙運轉的法則,亦則把紛陳萬象的世界理解成抽象的概念或創世的藍圖(29-31),從而感知受造背後的造物主(26-28)。這時,神可能以不同的可感知的形象出現,如光或聲音,但那並不是神的本質,只是神視,也有不少是修道人自己的幻覺與魔鬼的騙局(24-25)。很快,修道人便明白神是一切萬物背後的「存在」,「存在」就是神的本質(23),因而產生正信(22),並能消除差別心,以愛對待一切萬有(21)。

在對神有充分的理解與對萬物懷著愛之後,就會清楚靈魂的主要功能是理性與意志(18-20)。這時修道人就進入成聖的起點,開始能接受神秘經驗(17)並進入狂喜的狀態(16)。在狂喜之後,修道人便有機會墮進漫長的「心靈黑夜」(15),並學習在沒有神臨在的寂靜中聆聽祂的聲音(14),獲得奧秘知識。修道人至此明白到自我並不存在,自己是整體存在的一部分(13),因而重見神視(12)。

穿過分隔凡聖之間的帳幔(11),修道人便能看見神理性裏萬物設計的藍圖(10),並進一步理解萬物相同的本質,亦即神作為存在的本質(9)。然後,修道人便能直觀地獲得萬物受造的最終目的,感受創造本源的真、善、美(8)。這時候,除非神恩賜修道人智慧的光照(7),否則修道人便不能進一步認知神。那是因為神是完美的,而完美的狀態是沒有變化的(4),那神是如何把自己(5)傾注到受造世界(6)的呢?這就是創世的奧秘。當修道人面對這層意識時,早已遠離自己熟悉的思維方式,只能憑信心向前面的深淵一躍而下(3),從而升上最接近神的「第二榮耀」(2),而就是一面能如實反映神(1)的鏡子。沒有受造物能直視神,否則會死。所以「第二榮耀」是受造物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2023-03-24

Eileen (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年紀大了,不少朋友都會出書。老實說,不少題材,若不是朋友寫的,我是不會讀的。那就像我的朋友會因為認識我而買我譯註的佛學與神學書一樣。對於這些盲目支持我的朋友,特別那些買書後卻沒法啃過十頁的,我心裏還是有一絲愧疚的。

看著朋友們受苦,我也下定決心讀一讀老友馮睎乾的書,償還一下這些業力。不少人都知道我和馮是相識幾十年的朋友(甚至《連登》也有載),但老友歸老友,他的書我卻是一直沒翻過,因為我並不是個有耐性或感性的人,對文學的鑑賞能力太低,而他寫的偏偏是我並不特別喜歡的張愛玲。我喜歡節奏明快,發人深省的小說,張愛玲給我的印象卻是「瑣碎」。更甚者,馮寫的不是生平、故事簡介、書評之類,卻竟然是考證。他明顯和我一樣,沒有想過出版商要承受多大的損失。

他的書名叫《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緣起他朋友宋以朗是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家裏有很多張愛玲的書信、筆記、未完的稿等等,大都是中英夾雜,極難辨識的手稿。宋邀請了馮去重新整理,把有用的東西編出來,並考證張當年寫作時的想法,在現實中面對的問題,與身邊人的關係等等。驟眼看來,一點也不吸引,和我寫的「緣起性空」或「五路論證」一樣地趕客。

怎料四百頁紙,我讀著讀著,竟一口氣讀完了,不點都不覺得沉悶。全書最精彩的地方,是馮把張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意圖,明白地剖析出來,讓我學懂欣賞張的小說,甚至重新學懂如何讀文學著作。馮幾次解釋張在小說裏的「草蛇灰線」,讓我茅室頓開。一些很容易忽略的字詞變化,經馮評點,立即點石成金。

脂硯齋曾這樣評《紅樓夢》:「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至草蛇灰線、空穀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傅粉、千皴萬染諸奇。」而張愛玲亦曾說《紅樓夢》是她一切的泉源。她迷上了對《紅樓夢》的考證,到了「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的地步,並留下了《紅樓夢魘》一書。因此,她自己寫的書滿是「草蛇灰線」便一點也不意外。

張愛玲之於曹雪芹,其實就如馮睎乾之於張愛玲。他們是隔世的知己。大家都花上不少光陰去破解對方的幾十年前留下的謎題。譬如在《色.戒》裏有這樣的一句:「本來以為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樣的奇遇」,並在幾頁之後又有:「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番遇合」,少了「本來以為」四字。我這樣低水平的讀者根本不會留意到這個變化,但經馮解釋,這四個消失的字卻大有文章:前者表達了易先生對王佳芝的失望,他以為王佳芝對自己並不是真愛;後者則表達了易先生終於知道王佳芝畢竟是真愛他的。不是馮那樣細心兼記憶超強的讀者,根本不會發現。不久之前我才在這裏說年輕時好不容易才讀完《紅樓夢》,原來只是我不懂得欣賞,看不出過癮的地方。

《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我們其實不是在讀張愛玲的一生與鑑賞她的作品,我們也是在讀曹雪芹所啟發的文字藝術,我們更是在經驗學貫古今中西的馮睎乾是如何讀書的。馮讀每一個字都會觸發一個神經網絡,牽引出無數其他的典故、名句、人物。這是他這幾十年不懈地博文強記的成果。我們不用花那麼多心力去讀書,卻能享受這種很少人會有的讀書經驗,確實是賺了。

在這裏寫下這些,主要是因為一點點的感概。馮睎乾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最博學的(沒有之一),但他一直不肯寫書。他曾跟我說,寫一本書花那麼多時間,不如多讀一本書。我自己也一直不太想寫,儘管有出版社朋友邀請過我,但我卻是因為沒有自信寫出在無崖書海中還未出現過的內容,所以不敢寫。後來馮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大受歡迎,有人叫他結集成書,他也不肯。而我在科技領域薄有名聲時,亦有寫科技書的邀約,但我也婉拒了。相信我倆都不會想到,多年之後,我們會花那麼大的力氣與那麼長的時間,去詮釋前人的作品,並成為我們(至今)唯一的作品。雖然如此,我仍是覺得,如果有人能續寫《少帥》,那便非最瞭解原作者的馮睎乾莫屬了。

2023-02-01

Lotus Destiny (金瓶梅的命盤)

《金瓶梅》有個有趣的地方,勍是由於書中載有各主角的命造。我本想也幫他們算算看,卻發現他們的八字有很多錯誤之處,像西門慶的八字在二十九回時是「丙寅年,戊申月,壬午日,丙辰時」,到七十九回時卻變了「丙寅年,辛酉月,壬午日,丙子時」;潘金蓮則是「庚辰年,庚寅月,乙亥日,己丑時」,但按五虎遁,庚辰年的寅月是戊寅月,按五鼠遁,則乙亥日的丑時是丁丑時。那並不是因為作者不懂,像幫李瓶兒算命的吳神仙便明顯是懂的,算出來的結果頭頭是道,所以必然有另一些原因。

書中各人的命造前後不符,甚至安錯天干,有兩個可能性。一是表達那時在書中算命的人是個江湖騙子;二是作者在影射一些活於明朝而不是宋朝的人,所以用了在明朝才出現的八字。各人八字只有李瓶兒較為靠譜。她生於宋朝元祐年(1086-1094),其中的確有辛未年(1091),而正月又正好是庚寅月。相反,潘金蓮屬龍,只比李瓶兒大三年,便不是庚辰年而是戊辰年(1088)。戊辰年的正月(寅月)便是甲寅月,而不是庚寅月。無論如何,只要年份對,書中又有她們生日的日子(潘是正月初九、李是正月十五),那便可以起個紫微斗數基本盤,只有用日與時干支的星會有出入(下圖灰掉的星)



結果發現,兩位女主角竟不約而同地用「紫破在丑」的基本盤。潘金蓮紫破坐命在丑,即有皇帝般的領導能力,卻又要親力親為。在書中,潘金蓮雖排第五,卻是負責西門慶一家的營運,掌管財政大權,特別是在西門慶精盡人亡之後。據葉漢良老師所言,太陰在辰化權六合七殺武曲,主慓悍獨立,不安多勞,工於心計。因子得竉的李瓶兒便是被潘金蓮使計間接害死的。貪狼化祿與廉貞六合天同天梁,則主性格刁鑽、行事乖戾、情緒波動。

同樣是「紫破在丑」,李瓶兒雖同梁坐命,基本六合相同,只是走的大運不同。所以李瓶兒前半生一樣是凶狠無比,與花子虛有名無實,隨意辱罵,不讓他治病,把他活活氣死;在等不到西門慶娶她時嫁了蔣竹山,到西門慶回來時立即把蔣竹山趕走,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只是四化與大運順行逆行的分別,讓李瓶兒後來變得柔順,甚至對花子虛感到內疚,最終鬱抑而死。

至於能否看出子嗣有無、病死斬死,就讓各位去研究吧。

金瓶梅第三位女主角是龐春梅,屬馬,生於四月二十五日午時。龐春梅死於二十九歲,但潘金蓮三十二歲死的時候,龐春梅還在生,並一直有拜祭她,所以龐春梅不可能只少潘金蓮兩歲。故此推斷屬馬的龐春梅少潘金蓮十四歲,即生於壬午年(1102)。底盤紫殺在巳,所謂「紫微駕殺為權」,即特別多慮,因而有控制欲。死前走到酉宮,遇廉貞破軍,主為家事辛勞,也許因而病死(辛勞地與情夫交歡)

若看星座,則西門慶是善於照顧別人又愛排場的獅子座,潘金蓮和李瓶兒都是聰明又痴情執著的水瓶座,兩個星座是相對的固定星座,倒是登對。龐春梅則是「性聰慧、喜謔浪、善應對」的雙子座。

Golden Lotus (金瓶梅)

年輕的時候讀《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讀得津津有味,便以為所謂「四大名著」都是這般好看。怎料當我拿起第四本《紅樓夢》來捧讀時,才發覺有多難啃,原因是我那時才初中,實在太年輕,不太能理解大家族裏的恩怨情愁、爾虞我詐,也不太耐煩書中如百科全書一般的記述。後來,我還是抱著把「四大名著」讀完的決心,一邊為數以百計的人物畫家譜做筆記(據說有名有姓的人物共732個,我沒數過),一邊夜夜挑燈苦戰,終於在高中畢業前讀完全書。事隔多年,我才發現原來「四大名著」是共和國成立後才有的說法,前身是「四大奇書」,乃明朝馮夢龍所定的,而其中並沒有《紅樓夢》,取而代之的是《金瓶梅》。事實上,若沒有《金瓶梅》,便不會出現《紅樓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金瓶梅》,知道是本淫書、禁書,但我肯定大部分現代人沒有讀過(或不會讀完)原著,因為它和《紅樓夢》的份量與煩瑣實在不相上下,而且顧名思義,原著叫《金瓶梅詞話》,是一本充滿詩詞的話本小說。如果你期待像《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一樣節奏快的情色小說,那你很快便會睡著。我讀《金瓶梅》的目的不一樣,因為主要是為了讀完「四大奇書」,所以一直耐心地啃到最後。當然,作為一本禁書,它絕對有色情的內容,不止繪聲繪影,而且尺度極大,由正常偷情、通姦,到口交、肛交、各種道具(包括韆鞦架)、印度「偉哥」、皮鞭、「燒香」(估計作用如滴蠟)、孌童、甚至吞精飲尿,總之今天四級片有的它都有,稱之為淫書是當之無愧。不過,清初張竹坡稱它為「第一奇書」,是另有原因的。

過往的假道學會說《金瓶梅》是以淫戒淫,勸世人別淘空身子之類。然而,《金瓶梅》實質上作出了很多在當時來說非常創新的嘗試,包括把人物立體化(不是非忠即奸)、把情節網狀化(不是線性舖排)、把對話口語化(不是半文半白)等等。書中男主角西門慶亦不只是一條淫蟲。他長袖善舞,精於攀附,辦事高效,面面俱圓。一方面處理繁多的刑獄案子,一方面又要打理自己的生意,還要擺平家裏五房(以及妓院女子)的醋罈子,再加晚晚應付不同女子,甚至同一晚要到不同房間「交功課」,絕不是一般男人能勝任的工作。越是讀下去,越不羨慕他,甚至替他感到非常辛苦。

至於書中女主角,正是書名所指的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所以英文本譯成《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是有點搞笑的)。潘金蓮妖嬈善妒、李瓶兒婉約多愁、龐春梅聰慧貪驕,可謂貪嗔癡的代表。我最喜歡是李瓶兒臨終到西門慶思念亡妻的那幾章,情真意切。雖然中間穿插潘金蓮因嫉妒死去的李瓶兒而怒不可遏,西門慶又因為肉體需要而處處忍讓,但不減西門慶與李瓶兒夫妻感情的動人。難怪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裏有:「水滸傳為怒書,西遊記為悟書,金瓶梅為哀書。」至於潘金蓮的妒或龐春梅的貪,也實在不可憎,只是可憐。當你無親無故,卻擠身五位太太之間,只為搏一個男人的歡心時,爭風吃醋自然不可避免,甚至有機會飲尿亦會爭著來。

雖然書中人命途多舛,但大都相信命運與業力,身邊充斥道士和僧人,亦進行了數次算命。書中還附了整個有關蘇軾前世是五戒和尚,因貪戀女子紅蓮而破戒的傳說。這個故事來自宋代的話本小說,再移花接木改編而成,被載入書中以作勸化之用。至於書中的算命部分,留待下一篇跟大家分享。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主角的原型。西門慶的原型據說為權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出名荒淫,要裸女們張口為他作痰盂。但是潘金蓮卻是真有其人,且是賢妻良母,丈夫武植,是縣令,兩人恩愛白頭。潘金蓮之所以被污衊,全因武植有個義兄弟找他求職,並以為武植拒絕幫助他,所以才散播破壞他們名聲的故事(事實上武植卻在暗地裏幫助了他)

讀《金瓶梅》有個問題,就是有很多版本,但主要可分為「詞話本」(即《金瓶梅詞話》)、「崇禎本」(即《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和「張評本」(即《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有關這些版本之間的關係,網上有大量的研究與討論。愚見認為寫於萬歷年間的「詞話本」最接近原著,文筆亦因而最質樸,且有大量詩詞,最能體現原作者的表現模式,我較推薦。「崇禎本」雖有二百張插圖,但這不會讓書變成《花花公子》雜誌;加上書中有文人的斧鑿痕跡,又要說教,又要避諱(例如因皇帝叫朱由校,花子由便要改名為「花子油」),所以不是我會選的版本。至於清初的「張評本」則是以「崇禎本」為基礎作點評,並作出刪減,適合喜歡有眉批夾注的朋友。

讀畢全書,對於作者能寫出朝庭上的官樣文章,又能寫出妓院裏的詞曲,亦能起盤算命,外加一大堆烹飪、醫藥、服飾等雜學,實在令人讚嘆不已。補充一下為什麼「詞話本」有大量詩詞會是有趣的事情。就算你不懂平仄韻律,你也會為《金瓶梅詞話》裏的詩詞讚嘆不已。書中的詩詞好壞我不敢亂說,但作者上至佛道下至閨房都可以配詩我則覺得是一絕。自問從來沒有讀過那麽多淫詩,故且節錄一些特別露骨的讓大家參考,不喜勿讀:

那話約有六寸許長大,紅赤赤黑胡,直豎豎堅硬,好個東西!有詩單道其態為證:

一物從來六寸長,
有時柔軟有時剛。
軟如醉漢東西倒,
硬似風僧上下狂。
出牝入陰為本事,
腰州臍下作家鄉。
天生二子隨身便,
曾與佳人鬭幾場。

西門慶摸見牝戶上並無毳毛,猶如白馥馥、鼓蓬蓬、軟濃濃、紅縐縐、緊䋺䋺,千人愛、萬人貪,更不知是何物!有詩為證:

溫緊香乾口賽蓮,
能柔能軟最堪憐。
喜便吐舌開口笑,
困時隨力就身眠。
內襠縣裏為家業,
薄草涯邊是故園。
若遇風流清子弟,
等閒戰鬭不開言。

2023-01-19

ChatGPT

最近大家都在玩 OpenAI 新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 ChatGPT,我也就找同事幫忙弄了個戶口來試試。作為一個半吊子哲學家,我日常會遇上的問題可能會與大家不同,而似乎 ChatGPT 大都覺得很深奧,最後一條還要連說兩次深奧,所以只能交些「行貨」給我。我的結論是,儘管他朝人工智能能取替很多行業,哲學家還是需要人來當的。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世間是虛幻的還是真實的?

世界是否是虛幻或真實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在歷史上被許多哲學家、宗教領袖和科學家探討。不同的哲學學派和宗教信仰有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例如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真實的,而唯心論者則認為世界是虛幻的。科學研究也有自己的觀點,例如量子物理學研究發現了現實世界的多重性和不確定性,但這並不能證明世界是虛幻的。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法得到絕對的答案,最終還是要靠個人信仰和意見。

為什麼神要創造邪惡?

許多宗教和信仰系統都有關於邪惡的存在的解釋,通常是與人類的自由意志有關。 例如,在基督教中,邪惡是人類犯下的罪,是在上帝创造人类自由意志的前提下造成的。 在其他宗教和信仰系统中,邪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和世界的缺陷,而不是上帝的旨意。也有人認為邪惡是沒有根據的,是人類自己的想像。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不同宗教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一個個人信仰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

人生在世有什麼目的呢?

人生在世的目的是一個複雜且深奧的問題,在歷史上被許多哲學家、宗教領袖和科學家探討。不同的文化、宗教和個人背景將有不同的答案。 一些人認為人生的目的是找到幸福,有些人認為是實現靈性命運,還有一些人認為是通過善良和同情心使世界變得更好。這是一個個人信仰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是指人們在選擇和行動上的自主能力,也就是說人們能夠自己做出決定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自由意志在哲學和心理學上是一個長期的辯論。哲學家們一直在辯論人類是否真正擁有自由意志,有些哲學家認為人們是受制於外在因素的,而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行為,而另一些哲學家則認為人們擁有自由意志。現代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也提供了一些觀點,但結論仍然是有爭議的,有的研究發現人類的行為受到腦部活動的影響,而有的研究則認為人類擁有自由意志。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討論。

Sefer Yetzirah (創世之書)

讓我告訴你一個奇怪的故事。

據聖經裏說,亞巴郎(Abraham)出發往客納罕(Canaan)福地時,「帶了妻子撒辣依、他兄弟的兒子羅特(Lot)和他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僕婢』(原文『נֶּפֶשׁ』,指『生魂』」(創12:5)。什麼是「獲得的生魂」?據說是一種叫「魔像」(Golem)的泥偶,透過一種法術而變成一個會活動但不會說話的「機械人」,能夠像僕人一樣服務主人。

後來,有四個王打敗了包括索多瑪王在內的五個王,搶了他們的財物和糧食,也搶走了包括亞巴郎的侄兒羅特在內的俘虜,因為羅特就住在索多瑪。亞巴郎於是帶著「僕人」打敗了四王,把財物和羅特救回來。這時候「撒冷王默基瑟德(Melchizedek)也帶了餅酒來,他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祝福他說:『願亞巴郎蒙受天地的主宰,至高者天主的祝福!願將你的敵人交於你手中的至高者的天主受讚美!』亞巴郎遂將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了默基瑟德。」(創14:18-20)

在傳說中,這個不知在那裏冒出來的默基瑟德,經上這樣記載:「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生無始,壽無終:他好像天主子,永久身為司祭」(希7:3),而他就是傳授亞巴郎造「魔像」秘法的人。這秘法的基礎就是學習神創世的方法,而這方法不單能創造「魔像」,也能創造食用的牛犢。傳統便指若瑟的哥哥們會變牛犢出來生吃,但因為若瑟不明所以,以為他們在作「惡事」(創37:2)。

作為「至高者天主的司祭」,他不單傳了造魔像的秘法給亞巴郎,也教曉了亞巴郎上樂園尋找神的方法,所以亞巴郎能夠經常與神對話(創12:1-7、13:14等),與後來的先知們不一樣,後者相信人一旦接近神便會死(出3:5、列上19:13等)。

亞巴郎的這個秘法一直透過口授心傳,傳給每一代的大司祭,直到一、二世紀時,世人才知到有這種秘法。在《塔木德》裏便有這個著名的故事:

曾有四位賢者進入了樂園(Pardes),他們分別是本.阿祖伊(ben Azzai)、本.佐瑪(ben Zoma)、以利沙.本.阿布亞(Elisha ben Abuyah)和他們的師傅阿奇巴(Akiba)拉比。阿奇巴在攀升之前跟他們說:「當你來到純大理石所建的地方時,千萬別說『水!水!』,因為『說謊不實的人,不得在我眼前存在』(詠101:7)。 
為什麼不能說「水!水!」呢?這裏指的是神曾將水分開:「在水與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開!」(創1:6),但在樂園裏,代表天上的水與地下的水並不分離,而是一體的,是人與神的結合。 
到了樂園後,本.阿祖伊凝視了神,並死了。本.佐瑪凝視了神,並瘋了。以利沙.本.阿布亞則砍掉了樹,意即成了異教徒。只有阿奇巴拉比平安地進去又平安地回來。

據說,這個故事來自拉什拉比。拉什是十一世紀的人,那時還未公開這個攀升樂園的秘法,但坊間已流傳著很多不同的版本。一直到了十六世紀,才終於有人把不同的版本整理並註解,成為今天猶太教神秘主義的經典——《創世之書》(Sefer Yetzirah)

2023-01-12

Angel (天階序論)

《失樂園》裏提過不少天使的名字,原來在托名狄奧尼修斯(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所著的《天階序論》(拉:De Coelesti Hierarchia;英:On the Celestial Hierarchy)中,天使曾被分為九級,如下:
   
中文 英文 天主教 譬喻
熾天使 Seraphim 色辣芬 唱機
智天使 Cherubim 革魯賓 暖風機
座天使 Ophanim 上座者 座駕
主(權)天使 Dominions 宰制者 管家
力(德)天使 Virtues 保鏢
能天使 Powers 異能者 保安
權天使 Principalities 率領者 海外分公司主管
大天使 Archangels 總領天使 總部部門主管
天使 Angels 一般員工

若神是宇宙有限公司的總裁,那這些天使便是祂的員工。保祿宗徒曾說過:「眾天使豈不都是奉職的神,被派遣給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務嗎?」(希1:14),說明奉職的天使就是神與世人互動的工具。

由低層數起的話,「大天使」、「總領天使」或「天使長」一般是指負責戰爭的彌額爾(Michael)、負責醫療的辣法額爾(Raphael)、負責公關的加俾額爾(Gabriel)和負責培訓的優禮(Uriel)等等,是部門主管。

「權天使」或率領者是分公司主管,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所謂護國天使,像波斯護國、希臘護國和以色列護國等,經上有「但是波斯國的護守天使卻反對我,使我在波斯國護守天使那裏滯留了二十一天,後來忽有總領護守天使之一的彌額爾前來協助我。」(達10:13)。

經上在這裏提到了「異能者」:「至於耶穌基督,他升了天,坐在天主的右邊,眾天使、掌權者和異能者都屈伏在他權下。」(伯前3:22)「異能者」就是「能天使」。他們是守護天國大門的天使,指揮官是卡麥爾(Camael),是保安部。

「力天使」不存在於聖經裏,但在傳說中,他們守護著耶穌升天,也守護厄娃分娩,是保鏢的角色。他們也會守衛天地的疆界,所以你也可以當他們是禁衛軍。

經上又有:「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下的一切,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領者,或是掌權者,都是在他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着他,並且是為了他而受造的。」(哥1:16)和「超乎一切率領者、掌權者、異能者、宰制者,以及一切現世及來世可稱呼的名號以上。」(弗1:21)其中,「宰制者」就是「主天使」,負責維持宇宙秩序,可說是宇宙的大管家。他們也管理其他天使,有人事部的功能。

「座天使」來自舊約先知的神視:「我觀望那些活物時,看,靠近那些活物的四面,在地上各有一個輪子。那些輪子及其構造的外表,光澤有如橄欖石,四輪都有同樣的形狀。四輪結構的樣式,好像輪子套在輪子中。輪子轉動時,可向四方旋轉,前行時不必轉轍。輪輞高大,我看見四個輪輞都佈滿了眼睛。活物行走時,輪子也在牠們旁邊轉動;活物由地面升起時,輪子也升起。」(則1:15-19)。那個四個輪子就是「座天使」或「上座者」。橫看豎看,都像一輛會飛的交通工具。

「智天使」又名革魯賓,最早出現在伊甸園:「天主將亞當逐出了以後,就在伊甸樂園的東面,派了革魯賓和刀光四射的火劍,防守到生命樹去的路。」(創3:24)但在先知書裏卻有一個很詳細的描述(則10:1-17):

我觀望時,見在革魯賓頭上,穹蒼之上,有一塊像碧玉的石頭,看似寶座,出現在他們上邊。上主問那身穿細麻衣的人說:「你到革魯賓下邊的輪子中間,由革魯賓中間取一滿掬火炭,撒在城上。」他就在我眼前進去了。當那人進去時,革魯賓站在聖殿的右邊,雲彩瀰漫了內院。上主的光榮,由革魯賓之間升起,停在聖殿的門限上,聖殿內充滿了雲彩,庭院中也充滿了上主光榮的燦爛。革魯賓展翅的響聲達於外院,像全能的天主講話的聲音。以後他吩咐那身穿細麻衣的人說:「從輪子中間,從革魯賓中間取火罷!」那人就前去,站在輪子旁邊。一位革魯賓由革魯賓中間伸手,到革魯賓中間的火上取了火,放在那身穿細麻衣的手中;那人接過去就走了。我看見革魯賓在翅膀下的手好像人手。我觀望時,見革魯賓旁邊有四個輪子,每一位革魯賓旁有一個輪子,輪子的外表光澤有如橄欖玉石。輪子的外表,四個都有同樣的形狀,好像輪子套在輪子中。轉動時可向四面旋轉,前行時不必回轉;頭朝着那一方,它們都向那一方轉動,前行時不必回轉。在他們的身體、背、手、翅膀和四個輪子上,佈滿了眼睛。我所說的輪子名叫「加耳加耳。」每一個革魯賓有四個形狀:第一個形狀是牛形,第二個形狀是人形,第三個形狀是獅形,第四個形狀是鷹形。以後革魯賓上升去了;這是我在革巴爾河岸所見的活物。革魯賓前行時,輪子也在他們旁邊轉動;革魯賓展開翅膀,由地面升起時,輪子也不離他們左右。他們站住,輪子也停下;他們升起,輪子也同他們一起升起,因為輪子內有活物的神力。

可見叫「革魯賓」的「智天使」有四位,並被稱為「活物」,而「座天使」就在他們旁邊,以輪子象徵,充滿了活物的能力。我曾在《眾神》裏提過,四種活物(牛、人、獅、鷹)其實是四個星座,代表四季,加上輪子,就象徵了時間。當然,你也可以想像神是外星人,而這是祂的飛行工具,因為經上也有:「他乘坐革魯賓飛揚;藉着風的翼羽翱翔。」(詠18:11、撒下22:11)在我看來,神就是在家中四角有四部暖風機,又有火又有旋風,暖暖地吹著。

最後,又名「色辣芬」的「熾天使」,出現在這裏:「我看見吾主坐在崇高的御座上,他的衣邊拖曳滿殿。色辣芬侍立在他左右,各有六個翅膀:兩個蓋住臉,兩個蓋住腳,兩個用來飛翔。他們互相高呼說: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依6:1-3),以及「那四個活物,個個都有六個翅膀,周圍內外都滿了眼睛,日夜不停地說:聖!聖!聖!上主,全能的天主,是昔在、今在及將來永在者。」(默4:8)由於他們日夜不停歌頌神,他們也許是一種唱機或收音機般的存在。


這個分類來自中世紀,今天教會也不會提。加上在不同地方不同時候,天使的配對又有很多出入,像彌額爾,有時是大天使,有時是權天使,甚至有時是熾天使色辣芬之一。所以這些在人類智識範圍以外的東西就不必太深究了。

2023-01-08

Paradise Lost (失樂園)

今天提起《失落園》,大部人會想到渡邊淳一的情色小說與電影。然而,百年前的人只會想起英國的經典史詩《失樂園》(Lost Paradise),作者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大家都會猜到這書是有關魔鬼撒旦引誘原祖父母亞當、厄娃偷吃禁果,結果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 然而, 全書的主角其實是魔鬼撒旦。

十七世紀時英國的改革換湯不換藥,改革派的彌爾頓於是和保皇黨的沙爾馬修展開十萬言的筆戰,結果彌爾頓把沙爾馬修氣死,卻也把自己累到失明。及後查理二世復辟,革命成果付諸流水,彌爾頓在家寫作亦被嚴密審查,所以才透過助手寫成《失樂園》,以神代表暴君,而以撒旦代表革命者。因此,儘管故事結局早已命定,彌爾頓在字裏行間卻對撒旦處處透露著同情。

忽然提起《失樂園》, 是由於中間有關創世的部分,正巧與最近在譯的猶太神秘主義「卡巴拉」(Kabbalah)的神話很相似。首先,天使警告了亞當(以下朱維之先生的中譯)

Of knowledge within bounds; beyond abstain.
超過這個界限以外的事,就不必問。

這是所有神秘主義的共通點。上師因著你的根器傳授知識,知道太多反而會走火入魔。

...Ride forth, and bid the Deep
Within appointed bounds be Heaven and Earth;
Boundless the Deep, because I am who fill
Infinitude; nor vacuous the space,
Though I uncircumscribed myself retire,
And put not forth my goodness, which is free
To act or not: Necessity and Chance
Approach not me, and what I will is Fate. 
上馬吧,吩咐混沌把它那
被指定的範圍,變成天和地。
混沌是無邊無際的,為了充滿在
那裡面的我是無限的,空間並不空。
我把無限的我自己引退,也不
顯示自己或行或止、自由無礙的「善」,
「必然」和「偶然」不能接近我,
我意志所決定的就是命運。

在卡巴拉的傳說中,神是無所不在、非物質的無限光(Ein Sof),因此祂必須要在自己中心虛空自己,騰出空間,再把自己的光射入這虛空裏,放入容器内,才能創造出物質世界。而這虛空便叫「限制」(Tzimtzum)。所以爾頓說「空間並不空,我把無限的我自己引退」,不單在光中劃出「沒有神」的範圍,亦劃出「沒有必然」的範圍,意思即是讓我們有自由意志。

同樣,如果修道人若要進入光那裏,也必需要在心裏騰出一個虛空的位置,才能讓神把自己灌注進來。「把自己引退」,是接受神、接受愛、接受世界的第一步。老子說「持而盈之」,即心中充滿自我,便不符合天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