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3

Grimoires (魔法書)

我已完成翻譯前述的《創世之書》,但鑒於大部分內容參考了阿里耶.卡普蘭(Aryeh Kaplan)拉比的註解,可能要購買版權才能出版,所以我就把原稿先放著(有興趣拿去出版的朋友可私聊)。前文提過,《創世之書》同時是哲學、靈修與魔法書。正巧我也在讀一本有關魔法書的書。

那是我在研究教會驅魔傳統的時候發現的一本好書。如我經常說的,要研究一門學問,必先由歷史開始。那魔法有沒有歷史書的呢?原來也有不少。然而,我覺得不少魔法歷並不是很全面,也沒有認真辨別真偽。因此,我十分推介歐文.戴維斯(Owen Davies)《Grimoires: A History of Magic Books》。書中將由古至今不同的魔法書陳列出來,探究它們的源頭,與不同文化的交集,以及它們對後世產生的影響等等。

究竟什麼是魔法呢?我覺得可以從禁止魔法的法例中窺豹一斑。早在舊約時代便已有:「在你中間,不可容許人使自己的兒子或女兒經過火,也不可容許人占卜、算卦、行妖術或魔術;或念咒、問鬼、算命和求問死者」(申18:10-11)的記述,其實「求問死者」(Necromancy),亦即今天的通靈、問米、碟仙等等特別危險,因為答問題的一般不是先人,而是邪靈。魔鬼是謊言之父,能假裝成任何一個人。不少魔法書更像《浮士德》一樣,要求施法者與魔鬼立約,那就更愚蠢了。在世的榮華富貴,又怎抵得上永恆的福樂呢?戴維斯的書中有一段引述了十九世紀時賓夕法尼亞州議會的「抵制算命法」(Act for the Suppression of Fortune Telling)

Any person who shall pretend, for gain or lucre, to predict future events, by cards, tokens, the inspection of the head or hands of any person, or by any one's age, or by consul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heavenly bodies; or who shall, for gain or lucre, pretend to effect any purpose by spells, charms, necromancy or incantation.
Who shall pretend, for lucre of gain, to enable any one to get or to recover stolen property, or to tell where lost articles or animals are, or to stop bad luck, or to give good luck, or to put bad luck on any person or animals, or to stop or injure the business of any person, or to injure the health of any person, or to shorten the life of any person, or to give success in business, enterprise, speculation, lottery, lottery numbers or games of chance, or win the affections of any person whatever for marriage or seduction, or to make one person marry another, or to induce any person to alter or make a will in favor or against any one, or to tell the place where treasure, property, money or valuables are hid, or to tell the places where to dig or to search for gold, metals, hidden treasure.
這段冗長的法例我就不逐字翻譯了,但可總結成人的三大欲望。一、預知未來,無論是用塔羅牌、占星術、手相面相、甚或通靈等等方法。二、貪財好色,包括尋找失物、醫治牲口、在賭博投資時遇上好運、或是贏得美人歡心等等。早期的巫師召喚死人主要就是為了尋寶,也有不少是想隱身,好能淫人妻女,就像龍樹年輕時一樣。三、詛咒敵人,讓自己怨恨的人生病死亡,或讓他的牲口死亡等等,即中國歷史經常出現的魘勝術或東南亞仍然流行的降頭。這三大欲其實就是貪、嗔、痴三毒。有趣的是,今天大多數暢銷的魔法書都是假的。那些書才是真的?還是去讀一讀戴維斯的書吧。

話說回來,《創世之書》的魔法部分裏並沒有這些東西。修練《創世之書》的人主要是想攀登到天上樂園去見神一面,即得到修道人所謂的神秘經驗,以及把自己成為神的德能進駐世界的渠道,譬如把創世的能力用來激活泥偶,成為機械人或牛犢等等。書中並無點石成金或長生不老的點子,為了現世的好處而出現的力量,就不會是來自神。

最後,在讀這些嚴肅的書之外,於五一勞動節這種較為清閒的日子,很感謝朋友Dicky借了本《狂飆》給我過過癮。這書讓我想起十數年前國內的禁書《天怒》。《狂飆》沒有被禁也是國家的一種進步。據說電視播的劇集裏也有刪剪,但比起被禁好多了。《天怒》出版於朱鎔基打貪之後十年,《狂飆》又出於《天怒》之後十年,可見貪是人性,金權交易自古便已存在。要如何杜絕這些危害公義的罪犯,真是個大課題。

2023-04-15

32 Paths of Wisdom (三十二條智慧之路)

在譯完《神學大全的奧義》之後,我曾說想翻譯神秘主義的經典。老朋友馮睎乾竟提議我譯《光輝之書》(Zohar)。《光輝之書》是猶太神秘主義「卡巴拉」(Kabbalah)的經典,雖然沒有《神學大全》那樣有十幾二十部,但也是非常大堆頭的工程。所以我退而求其次,譯了「卡巴拉」最早也最難理解的經典——《創世之書》(Sefer Yetzirah)

《創世之書》是一本很短的經書,只有千多字,但它同時包含了哲學、靈修與法術三種內容,《光輝之書》便是《創世之書》裏哲學內容的詮釋。哲學的內容主要闡述這個世界的藍圖,包含三維的空間、時間維度以及由善到惡的靈魂維度等等。靈修的內容則主要是修道人上升到樂園去接近神的的方法。法術的內容則是反向的把神的創世力量引導到世上,創造像「魔像」的生命。自問不懂法術,所以主要是以《妥拉》(Torah)專家阿里耶.卡普蘭(Aryeh Kaplan)拉比的英譯本(1997)作基礎,譯出《創世之書》的哲學和靈修內容。其中,靈修的內容並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在附錄裏用了教會靈修的傳統來配合卡普蘭拉比的內容作出闡述。以下是這部分的內容,在此公諸同好,讓大家先睹為快。這裏先列出卡巴拉靈修的三十二個階段,所謂「三十二條神秘的智慧之路」(שלשים ושתים נתיבות פליאות חכמה;英:32 Mystical Paths of Wisdom),內容是我基於卡普蘭拉比的列表所作的中譯(我發現原文有些錯漏,已作出修正),表後再加上我的看法。

名稱音譯 詮釋
1 神秘意識 Sekhel Mufla 這是最早的光,是「第一榮耀」,也是受造物無法到達的階段。
2 放射意識 Sekhel Maz'hir 這是造物的王冠,是終極的共融與合一,是「高舉自己在各種稱為神或受祟拜者以上」(得後2:4)的光。卡巴拉學者稱這為「第二榮耀」。
3 成聖意識 Sekhel MeKudash 這是本初智慧的基礎,名為「信實的信心」。它的根源是「亞孟」(AMeN)。它是信心之父,從它的力量中產生信心。
4 安定意識 Sekhel Kavua 這樣稱呼它,是因為所有的精神力量都從它那裏流溢出來,是(最)空靈的流溢。透過最初的流溢者——願祂蒙福——的力量,從一個流溢到另一個。
5 根本意識 Sekhel Nishrash 這是同質合一的本質(神的本質就是存在,是單純的一,是一而不二,是理性的概念而不是物質的實體)。它於「理解」的本質裏合一(若神的理性是創世的藍圖,那不同的存在只是藍圖上的圖形,質料則是同質的藍圖),而「理解」則從本初的「智慧」領域裏流溢出來。
6 先驗湧現意識 Sekhel Shefa Nivdal 這樣稱呼它,是因為通過它,流溢的泉源讓自己滿溢,並流入萬物,賜予萬物祂的祝福,而這祝福讓萬物在本質上融合為一(即共享「存在」這個本質)
7 隱藏意識 Sekhel Nistar 這是照亮心眼和默觀時所見的超然力量的光輝。
8 完美意識 Sekhel Shalem 這是「本初設計」,沒有可以思考它的根源,除非透過散發著永恆本質的「偉大」的聖所(因為神原來的設計是完美的,沒有潛能,沒有變化的空間,存在於神的腦袋裏;而理性的思考一般有關因果或變化,所以不能用於完美的藍圖上)
9 純淨意識 Sekhel Tahor 這意識淨化了質點,測試了它們結構邏輯以及它們一體的內在本質,使它們發光,讓它們在沒有任何切斷或分離的情況下融合為一。
10 閃爍意識 Sekhel MitNotzetz 這意識提升了自己,坐上了「理解」的寶座上。它閃耀著所有發光體的光輝,並讓「豐富」(由一變多的能力)湧進「聖容王子」裏。「聖容王子」指「沙利葉」(Suriel),是卡巴拉創世傳說中七位創造天使之一。
11 耀眼意識 Sekhel MeTzuchtzach 這是被編排進「本初設計」裏的「帳幔」的本質(「帳幔」就是凡聖之間的分隔)。它指了示「路」(Netivot)之間的關係,讓人們可以藉此站在「眾因之因」之前。
12 光輝意識 Sekhel Bahir 這是「輪」(則1:15-21)的「偉大」(Gedulah;編上29:11)的本質。「輪」是「造化」層的天使,而「偉大」則是「慈悲」質點以前的名字。這意識又被稱為神視器(Chazchazit),是讓神魂超拔者看見神視顯現的地方。
13 合一導向意識 Sekhel Manhig HaAchdut 這是榮耀的本質,代表了靈體們合一時真實本質的完成。
14 照亮意識 Sekhel Meir 這是「說話的寂靜」(Chashmal)的本質(這是修道人的心在質點「智慧」與「理解」之間「來回疾馳」的狀態,在原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提供有關神聖秘密及其結構的奧秘的說明。
15 穩定意識 Sekhel Ma'amid 這穩定了「純淨的晦暗」(Arafaley Tahor)中的受造物的本質。卡巴拉理論大師們說這是神所在的「濃雲」(出20:21)、「黑暗和烏雲」(申4:11)或「濃雲黑暗」(申5:22),也就是「用濃霧作……襁褓」(約38:9)的意思。
16 持久意識 Sekhel Nitzchi 這是榮耀的「伊甸」(Eden)或「喜悅」(「伊甸」的意思就是「喜悅」)。事實上,沒有比它更低的榮耀,它被稱為伊甸園,是為聖徒準備的(賞報)
17 感官意識 Sekhel HaHergesh 這是為信實的聖徒準備的,使他們能夠披上聖神,在超自然個體的秩序中,它被稱為「美麗的基礎」(Yesod HaTiferet)
18 湧所意識 Sekhel Bet HaShefa 通過探究它,一個奧秘(Raz)和一個暗示會被傳遞給那些「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詠91:1),並把自己綁定在對「眾因之因」的實質的探索上。「全能者」對應質點「基礎」,「基礎」又稱「生活」(Chai[Y]),數值18,所以是第十八個意識。
19 對一切精神活動的奧秘意識 Sekhet Sod HaPaulot HaRuchniot Kulam 這是從最高的祝福和至高無上的榮耀中滲透出來的泉源。
20 意志意識 Sekhel HaRatzon 這是所有已形成的事物的結構,通過這意識狀態,人們可以了解本初智慧的本質。
21 欲求意識 Sekhel HaChafutz VeHaMevukash 這是接受了神聖泉源的流入,從而能將它的祝福賜予存在的萬物。
22 信靠意識 Sekhel Ne'eman 透過它可以增加精神力量,因而可以接近所有「在全能者蔭庇下居住的人」(詠91:1)
23 持續意識 Sekhel Kayam 這意識是支撐所有質點持續存在的力量。
24 顯現意識 Sekhel Dimyoni 這意識以合身的形式為所有受造的顯現提供了外觀。
25 測試意識 Sekhel Nisyoni 這是本初用來測試所有聖徒的誘惑。
26 更新意識 Sekhel MeChudash 這是蒙福又神聖的那一位創造出所有新的受造物的方法。
27 可觸意識 Sekhel Murgash 在整個上層世界之下受造物的意識以及他們的一切感受,都是透過這意識造就的。
28 自然意識 Sekhel Mutba 在太陽軌道之下存在的萬物的本性都是透過這意識完成的。
29 物質意識 Sekhel Mugsham 這意識描繪了天體之下所有成為物質的事物的成長(或變化)
30 一般意識 Sekhel Kelali 這是「天界概括器」收集有關星體和星座的定律的方法,形成了包含天體軌道(「輪」)知識的理論。換句話說,這是理性把自然現象概括成宇宙定律的抽象能力。
31 連續意識 Skhel Tamidi 這是以自然法則引導太陽和月亮在其正確的軌道上運轉的力量,以今天的科學來說就是引力。
32 崇拜意識 Sekhel Ne'evad 這意識準備摧毀所有從事七大行星崇拜的人。在古時,七大行星都代表著不同的神祇,像太陽神、月亮女神等,這裏就是指破除各種迷信。

由於修道是由底層開始的,所以第一步要破除迷信(32)。之後理解宇宙運轉的法則,亦則把紛陳萬象的世界理解成抽象的概念或創世的藍圖(29-31),從而感知受造背後的造物主(26-28)。這時,神可能以不同的可感知的形象出現,如光或聲音,但那並不是神的本質,只是神視,也有不少是修道人自己的幻覺與魔鬼的騙局(24-25)。很快,修道人便明白神是一切萬物背後的「存在」,「存在」就是神的本質(23),因而產生正信(22),並能消除差別心,以愛對待一切萬有(21)。

在對神有充分的理解與對萬物懷著愛之後,就會清楚靈魂的主要功能是理性與意志(18-20)。這時修道人就進入成聖的起點,開始能接受神秘經驗(17)並進入狂喜的狀態(16)。在狂喜之後,修道人便有機會墮進漫長的「心靈黑夜」(15),並學習在沒有神臨在的寂靜中聆聽祂的聲音(14),獲得奧秘知識。修道人至此明白到自我並不存在,自己是整體存在的一部分(13),因而重見神視(12)。

穿過分隔凡聖之間的帳幔(11),修道人便能看見神理性裏萬物設計的藍圖(10),並進一步理解萬物相同的本質,亦即神作為存在的本質(9)。然後,修道人便能直觀地獲得萬物受造的最終目的,感受創造本源的真、善、美(8)。這時候,除非神恩賜修道人智慧的光照(7),否則修道人便不能進一步認知神。那是因為神是完美的,而完美的狀態是沒有變化的(4),那神是如何把自己(5)傾注到受造世界(6)的呢?這就是創世的奧秘。當修道人面對這層意識時,早已遠離自己熟悉的思維方式,只能憑信心向前面的深淵一躍而下(3),從而升上最接近神的「第二榮耀」(2),而就是一面能如實反映神(1)的鏡子。沒有受造物能直視神,否則會死。所以「第二榮耀」是受造物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2023-03-24

Eileen (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

年紀大了,不少朋友都會出書。老實說,不少題材,若不是朋友寫的,我是不會讀的。那就像我的朋友會因為認識我而買我譯註的佛學與神學書一樣。對於這些盲目支持我的朋友,特別那些買書後卻沒法啃過十頁的,我心裏還是有一絲愧疚的。

看著朋友們受苦,我也下定決心讀一讀老友馮睎乾的書,償還一下這些業力。不少人都知道我和馮是相識幾十年的朋友(甚至《連登》也有載),但老友歸老友,他的書我卻是一直沒翻過,因為我並不是個有耐性或感性的人,對文學的鑑賞能力太低,而他寫的偏偏是我並不特別喜歡的張愛玲。我喜歡節奏明快,發人深省的小說,張愛玲給我的印象卻是「瑣碎」。更甚者,馮寫的不是生平、故事簡介、書評之類,卻竟然是考證。他明顯和我一樣,沒有想過出版商要承受多大的損失。

他的書名叫《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緣起他朋友宋以朗是張愛玲的遺產執行人,家裏有很多張愛玲的書信、筆記、未完的稿等等,大都是中英夾雜,極難辨識的手稿。宋邀請了馮去重新整理,把有用的東西編出來,並考證張當年寫作時的想法,在現實中面對的問題,與身邊人的關係等等。驟眼看來,一點也不吸引,和我寫的「緣起性空」或「五路論證」一樣地趕客。

怎料四百頁紙,我讀著讀著,竟一口氣讀完了,不點都不覺得沉悶。全書最精彩的地方,是馮把張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意圖,明白地剖析出來,讓我學懂欣賞張的小說,甚至重新學懂如何讀文學著作。馮幾次解釋張在小說裏的「草蛇灰線」,讓我茅室頓開。一些很容易忽略的字詞變化,經馮評點,立即點石成金。

脂硯齋曾這樣評《紅樓夢》:「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至草蛇灰線、空穀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傅粉、千皴萬染諸奇。」而張愛玲亦曾說《紅樓夢》是她一切的泉源。她迷上了對《紅樓夢》的考證,到了「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的地步,並留下了《紅樓夢魘》一書。因此,她自己寫的書滿是「草蛇灰線」便一點也不意外。

張愛玲之於曹雪芹,其實就如馮睎乾之於張愛玲。他們是隔世的知己。大家都花上不少光陰去破解對方的幾十年前留下的謎題。譬如在《色.戒》裏有這樣的一句:「本來以為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樣的奇遇」,並在幾頁之後又有:「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番遇合」,少了「本來以為」四字。我這樣低水平的讀者根本不會留意到這個變化,但經馮解釋,這四個消失的字卻大有文章:前者表達了易先生對王佳芝的失望,他以為王佳芝對自己並不是真愛;後者則表達了易先生終於知道王佳芝畢竟是真愛他的。不是馮那樣細心兼記憶超強的讀者,根本不會發現。不久之前我才在這裏說年輕時好不容易才讀完《紅樓夢》,原來只是我不懂得欣賞,看不出過癮的地方。

《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我們其實不是在讀張愛玲的一生與鑑賞她的作品,我們也是在讀曹雪芹所啟發的文字藝術,我們更是在經驗學貫古今中西的馮睎乾是如何讀書的。馮讀每一個字都會觸發一個神經網絡,牽引出無數其他的典故、名句、人物。這是他這幾十年不懈地博文強記的成果。我們不用花那麼多心力去讀書,卻能享受這種很少人會有的讀書經驗,確實是賺了。

在這裏寫下這些,主要是因為一點點的感概。馮睎乾是我認識的朋友中最博學的(沒有之一),但他一直不肯寫書。他曾跟我說,寫一本書花那麼多時間,不如多讀一本書。我自己也一直不太想寫,儘管有出版社朋友邀請過我,但我卻是因為沒有自信寫出在無崖書海中還未出現過的內容,所以不敢寫。後來馮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大受歡迎,有人叫他結集成書,他也不肯。而我在科技領域薄有名聲時,亦有寫科技書的邀約,但我也婉拒了。相信我倆都不會想到,多年之後,我們會花那麼大的力氣與那麼長的時間,去詮釋前人的作品,並成為我們(至今)唯一的作品。雖然如此,我仍是覺得,如果有人能續寫《少帥》,那便非最瞭解原作者的馮睎乾莫屬了。

2023-02-01

Lotus Destiny (金瓶梅的命盤)

《金瓶梅》有個有趣的地方,勍是由於書中載有各主角的命造。我本想也幫他們算算看,卻發現他們的八字有很多錯誤之處,像西門慶的八字在二十九回時是「丙寅年,戊申月,壬午日,丙辰時」,到七十九回時卻變了「丙寅年,辛酉月,壬午日,丙子時」;潘金蓮則是「庚辰年,庚寅月,乙亥日,己丑時」,但按五虎遁,庚辰年的寅月是戊寅月,按五鼠遁,則乙亥日的丑時是丁丑時。那並不是因為作者不懂,像幫李瓶兒算命的吳神仙便明顯是懂的,算出來的結果頭頭是道,所以必然有另一些原因。

書中各人的命造前後不符,甚至安錯天干,有兩個可能性。一是表達那時在書中算命的人是個江湖騙子;二是作者在影射一些活於明朝而不是宋朝的人,所以用了在明朝才出現的八字。各人八字只有李瓶兒較為靠譜。她生於宋朝元祐年(1086-1094),其中的確有辛未年(1091),而正月又正好是庚寅月。相反,潘金蓮屬龍,只比李瓶兒大三年,便不是庚辰年而是戊辰年(1088)。戊辰年的正月(寅月)便是甲寅月,而不是庚寅月。無論如何,只要年份對,書中又有她們生日的日子(潘是正月初九、李是正月十五),那便可以起個紫微斗數基本盤,只有用日與時干支的星會有出入(下圖灰掉的星)



結果發現,兩位女主角竟不約而同地用「紫破在丑」的基本盤。潘金蓮紫破坐命在丑,即有皇帝般的領導能力,卻又要親力親為。在書中,潘金蓮雖排第五,卻是負責西門慶一家的營運,掌管財政大權,特別是在西門慶精盡人亡之後。據葉漢良老師所言,太陰在辰化權六合七殺武曲,主慓悍獨立,不安多勞,工於心計。因子得竉的李瓶兒便是被潘金蓮使計間接害死的。貪狼化祿與廉貞六合天同天梁,則主性格刁鑽、行事乖戾、情緒波動。

同樣是「紫破在丑」,李瓶兒雖同梁坐命,基本六合相同,只是走的大運不同。所以李瓶兒前半生一樣是凶狠無比,與花子虛有名無實,隨意辱罵,不讓他治病,把他活活氣死;在等不到西門慶娶她時嫁了蔣竹山,到西門慶回來時立即把蔣竹山趕走,絕對不是省油的燈。只是四化與大運順行逆行的分別,讓李瓶兒後來變得柔順,甚至對花子虛感到內疚,最終鬱抑而死。

至於能否看出子嗣有無、病死斬死,就讓各位去研究吧。

金瓶梅第三位女主角是龐春梅,屬馬,生於四月二十五日午時。龐春梅死於二十九歲,但潘金蓮三十二歲死的時候,龐春梅還在生,並一直有拜祭她,所以龐春梅不可能只少潘金蓮兩歲。故此推斷屬馬的龐春梅少潘金蓮十四歲,即生於壬午年(1102)。底盤紫殺在巳,所謂「紫微駕殺為權」,即特別多慮,因而有控制欲。死前走到酉宮,遇廉貞破軍,主為家事辛勞,也許因而病死(辛勞地與情夫交歡)

若看星座,則西門慶是善於照顧別人又愛排場的獅子座,潘金蓮和李瓶兒都是聰明又痴情執著的水瓶座,兩個星座是相對的固定星座,倒是登對。龐春梅則是「性聰慧、喜謔浪、善應對」的雙子座。

Golden Lotus (金瓶梅)

年輕的時候讀《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讀得津津有味,便以為所謂「四大名著」都是這般好看。怎料當我拿起第四本《紅樓夢》來捧讀時,才發覺有多難啃,原因是我那時才初中,實在太年輕,不太能理解大家族裏的恩怨情愁、爾虞我詐,也不太耐煩書中如百科全書一般的記述。後來,我還是抱著把「四大名著」讀完的決心,一邊為數以百計的人物畫家譜做筆記(據說有名有姓的人物共732個,我沒數過),一邊夜夜挑燈苦戰,終於在高中畢業前讀完全書。事隔多年,我才發現原來「四大名著」是共和國成立後才有的說法,前身是「四大奇書」,乃明朝馮夢龍所定的,而其中並沒有《紅樓夢》,取而代之的是《金瓶梅》。事實上,若沒有《金瓶梅》,便不會出現《紅樓夢》。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金瓶梅》,知道是本淫書、禁書,但我肯定大部分現代人沒有讀過(或不會讀完)原著,因為它和《紅樓夢》的份量與煩瑣實在不相上下,而且顧名思義,原著叫《金瓶梅詞話》,是一本充滿詩詞的話本小說。如果你期待像《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一樣節奏快的情色小說,那你很快便會睡著。我讀《金瓶梅》的目的不一樣,因為主要是為了讀完「四大奇書」,所以一直耐心地啃到最後。當然,作為一本禁書,它絕對有色情的內容,不止繪聲繪影,而且尺度極大,由正常偷情、通姦,到口交、肛交、各種道具(包括韆鞦架)、印度「偉哥」、皮鞭、「燒香」(估計作用如滴蠟)、孌童、甚至吞精飲尿,總之今天四級片有的它都有,稱之為淫書是當之無愧。不過,清初張竹坡稱它為「第一奇書」,是另有原因的。

過往的假道學會說《金瓶梅》是以淫戒淫,勸世人別淘空身子之類。然而,《金瓶梅》實質上作出了很多在當時來說非常創新的嘗試,包括把人物立體化(不是非忠即奸)、把情節網狀化(不是線性舖排)、把對話口語化(不是半文半白)等等。書中男主角西門慶亦不只是一條淫蟲。他長袖善舞,精於攀附,辦事高效,面面俱圓。一方面處理繁多的刑獄案子,一方面又要打理自己的生意,還要擺平家裏五房(以及妓院女子)的醋罈子,再加晚晚應付不同女子,甚至同一晚要到不同房間「交功課」,絕不是一般男人能勝任的工作。越是讀下去,越不羨慕他,甚至替他感到非常辛苦。

至於書中女主角,正是書名所指的潘金蓮、李瓶兒和龐春梅(所以英文本譯成《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是有點搞笑的)。潘金蓮妖嬈善妒、李瓶兒婉約多愁、龐春梅聰慧貪驕,可謂貪嗔癡的代表。我最喜歡是李瓶兒臨終到西門慶思念亡妻的那幾章,情真意切。雖然中間穿插潘金蓮因嫉妒死去的李瓶兒而怒不可遏,西門慶又因為肉體需要而處處忍讓,但不減西門慶與李瓶兒夫妻感情的動人。難怪清代張潮的《幽夢影》裏有:「水滸傳為怒書,西遊記為悟書,金瓶梅為哀書。」至於潘金蓮的妒或龐春梅的貪,也實在不可憎,只是可憐。當你無親無故,卻擠身五位太太之間,只為搏一個男人的歡心時,爭風吃醋自然不可避免,甚至有機會飲尿亦會爭著來。

雖然書中人命途多舛,但大都相信命運與業力,身邊充斥道士和僧人,亦進行了數次算命。書中還附了整個有關蘇軾前世是五戒和尚,因貪戀女子紅蓮而破戒的傳說。這個故事來自宋代的話本小說,再移花接木改編而成,被載入書中以作勸化之用。至於書中的算命部分,留待下一篇跟大家分享。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主角的原型。西門慶的原型據說為權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出名荒淫,要裸女們張口為他作痰盂。但是潘金蓮卻是真有其人,且是賢妻良母,丈夫武植,是縣令,兩人恩愛白頭。潘金蓮之所以被污衊,全因武植有個義兄弟找他求職,並以為武植拒絕幫助他,所以才散播破壞他們名聲的故事(事實上武植卻在暗地裏幫助了他)

讀《金瓶梅》有個問題,就是有很多版本,但主要可分為「詞話本」(即《金瓶梅詞話》)、「崇禎本」(即《新刻綉像批評金瓶梅》)和「張評本」(即《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有關這些版本之間的關係,網上有大量的研究與討論。愚見認為寫於萬歷年間的「詞話本」最接近原著,文筆亦因而最質樸,且有大量詩詞,最能體現原作者的表現模式,我較推薦。「崇禎本」雖有二百張插圖,但這不會讓書變成《花花公子》雜誌;加上書中有文人的斧鑿痕跡,又要說教,又要避諱(例如因皇帝叫朱由校,花子由便要改名為「花子油」),所以不是我會選的版本。至於清初的「張評本」則是以「崇禎本」為基礎作點評,並作出刪減,適合喜歡有眉批夾注的朋友。

讀畢全書,對於作者能寫出朝庭上的官樣文章,又能寫出妓院裏的詞曲,亦能起盤算命,外加一大堆烹飪、醫藥、服飾等雜學,實在令人讚嘆不已。補充一下為什麼「詞話本」有大量詩詞會是有趣的事情。就算你不懂平仄韻律,你也會為《金瓶梅詞話》裏的詩詞讚嘆不已。書中的詩詞好壞我不敢亂說,但作者上至佛道下至閨房都可以配詩我則覺得是一絕。自問從來沒有讀過那麽多淫詩,故且節錄一些特別露骨的讓大家參考,不喜勿讀:

那話約有六寸許長大,紅赤赤黑胡,直豎豎堅硬,好個東西!有詩單道其態為證:

一物從來六寸長,
有時柔軟有時剛。
軟如醉漢東西倒,
硬似風僧上下狂。
出牝入陰為本事,
腰州臍下作家鄉。
天生二子隨身便,
曾與佳人鬭幾場。

西門慶摸見牝戶上並無毳毛,猶如白馥馥、鼓蓬蓬、軟濃濃、紅縐縐、緊䋺䋺,千人愛、萬人貪,更不知是何物!有詩為證:

溫緊香乾口賽蓮,
能柔能軟最堪憐。
喜便吐舌開口笑,
困時隨力就身眠。
內襠縣裏為家業,
薄草涯邊是故園。
若遇風流清子弟,
等閒戰鬭不開言。

2023-01-19

ChatGPT

最近大家都在玩 OpenAI 新出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 ChatGPT,我也就找同事幫忙弄了個戶口來試試。作為一個半吊子哲學家,我日常會遇上的問題可能會與大家不同,而似乎 ChatGPT 大都覺得很深奧,最後一條還要連說兩次深奧,所以只能交些「行貨」給我。我的結論是,儘管他朝人工智能能取替很多行業,哲學家還是需要人來當的。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世間是虛幻的還是真實的?

世界是否是虛幻或真實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在歷史上被許多哲學家、宗教領袖和科學家探討。不同的哲學學派和宗教信仰有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例如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真實的,而唯心論者則認為世界是虛幻的。科學研究也有自己的觀點,例如量子物理學研究發現了現實世界的多重性和不確定性,但這並不能證明世界是虛幻的。這個問題可能永遠無法得到絕對的答案,最終還是要靠個人信仰和意見。

為什麼神要創造邪惡?

許多宗教和信仰系統都有關於邪惡的存在的解釋,通常是與人類的自由意志有關。 例如,在基督教中,邪惡是人類犯下的罪,是在上帝创造人类自由意志的前提下造成的。 在其他宗教和信仰系统中,邪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和世界的缺陷,而不是上帝的旨意。也有人認為邪惡是沒有根據的,是人類自己的想像。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不同宗教和信仰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一個個人信仰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

人生在世有什麼目的呢?

人生在世的目的是一個複雜且深奧的問題,在歷史上被許多哲學家、宗教領袖和科學家探討。不同的文化、宗教和個人背景將有不同的答案。 一些人認為人生的目的是找到幸福,有些人認為是實現靈性命運,還有一些人認為是通過善良和同情心使世界變得更好。這是一個個人信仰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是指人們在選擇和行動上的自主能力,也就是說人們能夠自己做出決定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自由意志在哲學和心理學上是一個長期的辯論。哲學家們一直在辯論人類是否真正擁有自由意志,有些哲學家認為人們是受制於外在因素的,而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行為,而另一些哲學家則認為人們擁有自由意志。現代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也提供了一些觀點,但結論仍然是有爭議的,有的研究發現人類的行為受到腦部活動的影響,而有的研究則認為人類擁有自由意志。這是一個深奧的問題,沒有絕對答案,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討論。

Sefer Yetzirah (創世之書)

讓我告訴你一個奇怪的故事。

據聖經裏說,亞巴郎(Abraham)出發往客納罕(Canaan)福地時,「帶了妻子撒辣依、他兄弟的兒子羅特(Lot)和他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僕婢』(原文『נֶּפֶשׁ』,指『生魂』」(創12:5)。什麼是「獲得的生魂」?據說是一種叫「魔像」(Golem)的泥偶,透過一種法術而變成一個會活動但不會說話的「機械人」,能夠像僕人一樣服務主人。

後來,有四個王打敗了包括索多瑪王在內的五個王,搶了他們的財物和糧食,也搶走了包括亞巴郎的侄兒羅特在內的俘虜,因為羅特就住在索多瑪。亞巴郎於是帶著「僕人」打敗了四王,把財物和羅特救回來。這時候「撒冷王默基瑟德(Melchizedek)也帶了餅酒來,他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祝福他說:『願亞巴郎蒙受天地的主宰,至高者天主的祝福!願將你的敵人交於你手中的至高者的天主受讚美!』亞巴郎遂將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了默基瑟德。」(創14:18-20)

在傳說中,這個不知在那裏冒出來的默基瑟德,經上這樣記載:「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生無始,壽無終:他好像天主子,永久身為司祭」(希7:3),而他就是傳授亞巴郎造「魔像」秘法的人。這秘法的基礎就是學習神創世的方法,而這方法不單能創造「魔像」,也能創造食用的牛犢。傳統便指若瑟的哥哥們會變牛犢出來生吃,但因為若瑟不明所以,以為他們在作「惡事」(創37:2)。

作為「至高者天主的司祭」,他不單傳了造魔像的秘法給亞巴郎,也教曉了亞巴郎上樂園尋找神的方法,所以亞巴郎能夠經常與神對話(創12:1-7、13:14等),與後來的先知們不一樣,後者相信人一旦接近神便會死(出3:5、列上19:13等)。

亞巴郎的這個秘法一直透過口授心傳,傳給每一代的大司祭,直到一、二世紀時,世人才知到有這種秘法。在《塔木德》裏便有這個著名的故事:

曾有四位賢者進入了樂園(Pardes),他們分別是本.阿祖伊(ben Azzai)、本.佐瑪(ben Zoma)、以利沙.本.阿布亞(Elisha ben Abuyah)和他們的師傅阿奇巴(Akiba)拉比。阿奇巴在攀升之前跟他們說:「當你來到純大理石所建的地方時,千萬別說『水!水!』,因為『說謊不實的人,不得在我眼前存在』(詠101:7)。 
為什麼不能說「水!水!」呢?這裏指的是神曾將水分開:「在水與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開!」(創1:6),但在樂園裏,代表天上的水與地下的水並不分離,而是一體的,是人與神的結合。 
到了樂園後,本.阿祖伊凝視了神,並死了。本.佐瑪凝視了神,並瘋了。以利沙.本.阿布亞則砍掉了樹,意即成了異教徒。只有阿奇巴拉比平安地進去又平安地回來。

據說,這個故事來自拉什拉比。拉什是十一世紀的人,那時還未公開這個攀升樂園的秘法,但坊間已流傳著很多不同的版本。一直到了十六世紀,才終於有人把不同的版本整理並註解,成為今天猶太教神秘主義的經典——《創世之書》(Sefer Yetzirah)

2023-01-12

Angel (天階序論)

《失樂園》裏提過不少天使的名字,原來在托名狄奧尼修斯(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所著的《天階序論》(拉:De Coelesti Hierarchia;英:On the Celestial Hierarchy)中,天使曾被分為九級,如下:
   
中文 英文 天主教 譬喻
熾天使 Seraphim 色辣芬 唱機
智天使 Cherubim 革魯賓 暖風機
座天使 Ophanim 上座者 座駕
主(權)天使 Dominions 宰制者 管家
力(德)天使 Virtues 保鏢
能天使 Powers 異能者 保安
權天使 Principalities 率領者 海外分公司主管
大天使 Archangels 總領天使 總部部門主管
天使 Angels 一般員工

若神是宇宙有限公司的總裁,那這些天使便是祂的員工。保祿宗徒曾說過:「眾天使豈不都是奉職的神,被派遣給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務嗎?」(希1:14),說明奉職的天使就是神與世人互動的工具。

由低層數起的話,「大天使」、「總領天使」或「天使長」一般是指負責戰爭的彌額爾(Michael)、負責醫療的辣法額爾(Raphael)、負責公關的加俾額爾(Gabriel)和負責培訓的優禮(Uriel)等等,是部門主管。

「權天使」或率領者是分公司主管,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所謂護國天使,像波斯護國、希臘護國和以色列護國等,經上有「但是波斯國的護守天使卻反對我,使我在波斯國護守天使那裏滯留了二十一天,後來忽有總領護守天使之一的彌額爾前來協助我。」(達10:13)。

經上在這裏提到了「異能者」:「至於耶穌基督,他升了天,坐在天主的右邊,眾天使、掌權者和異能者都屈伏在他權下。」(伯前3:22)「異能者」就是「能天使」。他們是守護天國大門的天使,指揮官是卡麥爾(Camael),是保安部。

「力天使」不存在於聖經裏,但在傳說中,他們守護著耶穌升天,也守護厄娃分娩,是保鏢的角色。他們也會守衛天地的疆界,所以你也可以當他們是禁衛軍。

經上又有:「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下的一切,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領者,或是掌權者,都是在他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着他,並且是為了他而受造的。」(哥1:16)和「超乎一切率領者、掌權者、異能者、宰制者,以及一切現世及來世可稱呼的名號以上。」(弗1:21)其中,「宰制者」就是「主天使」,負責維持宇宙秩序,可說是宇宙的大管家。他們也管理其他天使,有人事部的功能。

「座天使」來自舊約先知的神視:「我觀望那些活物時,看,靠近那些活物的四面,在地上各有一個輪子。那些輪子及其構造的外表,光澤有如橄欖石,四輪都有同樣的形狀。四輪結構的樣式,好像輪子套在輪子中。輪子轉動時,可向四方旋轉,前行時不必轉轍。輪輞高大,我看見四個輪輞都佈滿了眼睛。活物行走時,輪子也在牠們旁邊轉動;活物由地面升起時,輪子也升起。」(則1:15-19)。那個四個輪子就是「座天使」或「上座者」。橫看豎看,都像一輛會飛的交通工具。

「智天使」又名革魯賓,最早出現在伊甸園:「天主將亞當逐出了以後,就在伊甸樂園的東面,派了革魯賓和刀光四射的火劍,防守到生命樹去的路。」(創3:24)但在先知書裏卻有一個很詳細的描述(則10:1-17):

我觀望時,見在革魯賓頭上,穹蒼之上,有一塊像碧玉的石頭,看似寶座,出現在他們上邊。上主問那身穿細麻衣的人說:「你到革魯賓下邊的輪子中間,由革魯賓中間取一滿掬火炭,撒在城上。」他就在我眼前進去了。當那人進去時,革魯賓站在聖殿的右邊,雲彩瀰漫了內院。上主的光榮,由革魯賓之間升起,停在聖殿的門限上,聖殿內充滿了雲彩,庭院中也充滿了上主光榮的燦爛。革魯賓展翅的響聲達於外院,像全能的天主講話的聲音。以後他吩咐那身穿細麻衣的人說:「從輪子中間,從革魯賓中間取火罷!」那人就前去,站在輪子旁邊。一位革魯賓由革魯賓中間伸手,到革魯賓中間的火上取了火,放在那身穿細麻衣的手中;那人接過去就走了。我看見革魯賓在翅膀下的手好像人手。我觀望時,見革魯賓旁邊有四個輪子,每一位革魯賓旁有一個輪子,輪子的外表光澤有如橄欖玉石。輪子的外表,四個都有同樣的形狀,好像輪子套在輪子中。轉動時可向四面旋轉,前行時不必回轉;頭朝着那一方,它們都向那一方轉動,前行時不必回轉。在他們的身體、背、手、翅膀和四個輪子上,佈滿了眼睛。我所說的輪子名叫「加耳加耳。」每一個革魯賓有四個形狀:第一個形狀是牛形,第二個形狀是人形,第三個形狀是獅形,第四個形狀是鷹形。以後革魯賓上升去了;這是我在革巴爾河岸所見的活物。革魯賓前行時,輪子也在他們旁邊轉動;革魯賓展開翅膀,由地面升起時,輪子也不離他們左右。他們站住,輪子也停下;他們升起,輪子也同他們一起升起,因為輪子內有活物的神力。

可見叫「革魯賓」的「智天使」有四位,並被稱為「活物」,而「座天使」就在他們旁邊,以輪子象徵,充滿了活物的能力。我曾在《眾神》裏提過,四種活物(牛、人、獅、鷹)其實是四個星座,代表四季,加上輪子,就象徵了時間。當然,你也可以想像神是外星人,而這是祂的飛行工具,因為經上也有:「他乘坐革魯賓飛揚;藉着風的翼羽翱翔。」(詠18:11、撒下22:11)在我看來,神就是在家中四角有四部暖風機,又有火又有旋風,暖暖地吹著。

最後,又名「色辣芬」的「熾天使」,出現在這裏:「我看見吾主坐在崇高的御座上,他的衣邊拖曳滿殿。色辣芬侍立在他左右,各有六個翅膀:兩個蓋住臉,兩個蓋住腳,兩個用來飛翔。他們互相高呼說: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依6:1-3),以及「那四個活物,個個都有六個翅膀,周圍內外都滿了眼睛,日夜不停地說:聖!聖!聖!上主,全能的天主,是昔在、今在及將來永在者。」(默4:8)由於他們日夜不停歌頌神,他們也許是一種唱機或收音機般的存在。


這個分類來自中世紀,今天教會也不會提。加上在不同地方不同時候,天使的配對又有很多出入,像彌額爾,有時是大天使,有時是權天使,甚至有時是熾天使色辣芬之一。所以這些在人類智識範圍以外的東西就不必太深究了。

2023-01-08

Paradise Lost (失樂園)

今天提起《失落園》,大部人會想到渡邊淳一的情色小說與電影。然而,百年前的人只會想起英國的經典史詩《失樂園》(Lost Paradise),作者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大家都會猜到這書是有關魔鬼撒旦引誘原祖父母亞當、厄娃偷吃禁果,結果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 然而, 全書的主角其實是魔鬼撒旦。

十七世紀時英國的改革換湯不換藥,改革派的彌爾頓於是和保皇黨的沙爾馬修展開十萬言的筆戰,結果彌爾頓把沙爾馬修氣死,卻也把自己累到失明。及後查理二世復辟,革命成果付諸流水,彌爾頓在家寫作亦被嚴密審查,所以才透過助手寫成《失樂園》,以神代表暴君,而以撒旦代表革命者。因此,儘管故事結局早已命定,彌爾頓在字裏行間卻對撒旦處處透露著同情。

忽然提起《失樂園》, 是由於中間有關創世的部分,正巧與最近在譯的猶太神秘主義「卡巴拉」(Kabbalah)的神話很相似。首先,天使警告了亞當(以下朱維之先生的中譯)

Of knowledge within bounds; beyond abstain.
超過這個界限以外的事,就不必問。

這是所有神秘主義的共通點。上師因著你的根器傳授知識,知道太多反而會走火入魔。

...Ride forth, and bid the Deep
Within appointed bounds be Heaven and Earth;
Boundless the Deep, because I am who fill
Infinitude; nor vacuous the space,
Though I uncircumscribed myself retire,
And put not forth my goodness, which is free
To act or not: Necessity and Chance
Approach not me, and what I will is Fate. 
上馬吧,吩咐混沌把它那
被指定的範圍,變成天和地。
混沌是無邊無際的,為了充滿在
那裡面的我是無限的,空間並不空。
我把無限的我自己引退,也不
顯示自己或行或止、自由無礙的「善」,
「必然」和「偶然」不能接近我,
我意志所決定的就是命運。

在卡巴拉的傳說中,神是無所不在、非物質的無限光(Ein Sof),因此祂必須要在自己中心虛空自己,騰出空間,再把自己的光射入這虛空裏,放入容器内,才能創造出物質世界。而這虛空便叫「限制」(Tzimtzum)。所以爾頓說「空間並不空,我把無限的我自己引退」,不單在光中劃出「沒有神」的範圍,亦劃出「沒有必然」的範圍,意思即是讓我們有自由意志。

同樣,如果修道人若要進入光那裏,也必需要在心裏騰出一個虛空的位置,才能讓神把自己灌注進來。「把自己引退」,是接受神、接受愛、接受世界的第一步。老子說「持而盈之」,即心中充滿自我,便不符合天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