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對某一瞬間說:停一停吧!你真美麗!那時就給我套上枷鎖,那時我也情願毀滅!
那浮士德有沒有找到人世間真有意義、值得我們活下去的東西呢?在分成兩部的《浮士德》中,在第一部裏的答案是愛情:「感情最要緊」,而到了第二部,答案則變成了:「事業最要緊」。浮士德認為人生在世,應該要建立萬世流芳的功業。那他的理想是什麼呢?在書的最後,他因為幫助皇帝平定了叛亂,獲得了一個海灣。他於是填海造地,建立他理想的國度:
這是智慧的最後總結:要每天爭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兩者的權利。因此在這裡,幼者壯者和老者都在危險中度過有為的歲月。我願看到這樣的人群,在自由的土地上跟自由的人民結鄰!那時,讓我對那一瞬間開口:停一停吧,你真美麗!
讀書至此,你可能意識到,這本並不只是文學鉅著,也是一本反專制的政治著作。對的,事實上歌德並不只是詩人墨客,他在大學讀的是法律,並曾是德國當時一位大公(類似諸候)卡爾.奧古斯特(Karl August)的參贊與顧問,所管治的地區叫威瑪(Weimar)。雖然在歌德任期內改革的地方不多,但在奉行開明專制的卡爾.奧古斯特努力下,威瑪最終成為德意志第一個以自由主義作憲法的邦國,至少為人民保證了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
至於歌德的《浮士德》之所以精彩,在於把超越時空的一大堆神話與人物煮成一場豐盛的思想大餐,內容包括各式各樣的對立與爭論,像理性相對感性、古典主義相對浪漫主義、北歐神話相對希臘神話、甚至火成說相對水成說(自然科學的辯論)等等,就像曹雪芹在《紅樓夢》裏一樣,是歌德炫耀其淵博知識的大作。歌德的《浮士德》也因此代表了德國由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一段過渡時期,名為「狂飆突進運動」(Sturm und Drang),亦即由過度理性的作品(如《神學大全》)轉變成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如《悲慘世界》)的一段時期。
可惜,今天已很少讀者有古典文學與哲學的訓練,再加上大部分人不諳德語,無法欣賞原著像《長恨歌》般不斷押韻的修辭。幸好,自從郭沫若先生於民初翻出第一本中譯本後,已有十多位詩人譯者把《浮士德》譯成中文,其中以綠原與錢春琦先生的譯本最受推崇。綠的註釋最詳盡,但我較喜歡錢的譯本:一來因為錢的註釋較精簡,不會太影響閱讀;二來錢的譯本嚴格跟從原著的韻律,保留了原詩的特色。最讓我欽佩的,是錢春琦先生本是醫生,因為熱愛文學,竟棄醫從文,成為全職自由譯者。由於他沒有正式學德語,他自稱是「啞巴德語」,只能讀寫,不能說聽,卻竟能以詩體翻出《浮士德》、《尼伯龍根之歌》等鉅著。也許因為我自己也不是翻譯專業的,卻花了許多年在譯書,所以對錢先生特別有親切感,並誠意推薦錢的譯本給有興趣讀一讀歌德《浮士德》的漢語讀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