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8

Before I Go To Sleep (別相信任何人)

還記得有次逛書店,看到一本頗有趣的小說,故事大概是說一位女子,由廿多歲開始,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忘掉昨天發生過的事,結果過了廿多年,到了四十多歲,卻仍以為自己是廿多歲,會被鏡中的自己嚇倒。這個橋段,明顯來自真實病例,我以前也有介紹過 (詳見《記憶、意識、靈魂》)。我當時因為太忙,並沒有買下來讀。

不久之後,我又要去演講,在進場時接待處的同事拿著本厚厚的書在讀,完全沒有察覺我已經來到面前。仔細一看,我又看見那本小說。不過,我仍是太忙。

早一、兩個星期前,我無意中看到電視劇集中陳茵微在讀同一本小說,更在之後看到一個妮歌潔曼 (Nicole Kidman) 的訪問,說她正在拍這個故事的電影。事不過三,既已收到訊息,只好找來讀讀。

本以為,以我有限的時間,讀一本小說,無論如何都要幾個星期。怎料我只花了幾天便讀完。嚴格來說,是「追」完。因為實在太……精彩了!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而不看著頁數或翻到目錄、想著什麼時候才讀完。

這本小說便是 S. J. 華森 (S.J. Watson) 的《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不錯,故事表面上是講一位失億的病人,每天都需要丈夫解釋一遍,才知道為什麼會在他旁邊醒來。由始至終,讀者都不禁在想究竟主角的丈夫是真的很愛她,就算她病到忘記他,仍留守在她身邊;抑或一直在欺騙她,暗地裏和別人偷情,甚至和主角早已離婚?然而,大部分書店書評都會把它歸類為懸疑、甚至驚慄小說,可見故事有個出人意表的結局。

既然說得上是出人意表,我也就不好告訴你故事的真相。除了故事精彩,舖排很用心之外,文筆亦很出色。作者把患上這種失憶症的病人生活的細節描述得很仔細,也道出了我多年前的一個領悟:「記憶定義了我們(Memory Defines Us)

所以我經常叫朋友把精力與時間投資在記憶上,因為將來當你要放下皮囊時,你有的,就只剩下記憶。

5 則留言:

匿名 說...

多謝推介好書。多謝分享投资在記憶上的智慧。

匿名 說...

hello there my memory of this blog still exists. thanks.

in the world the past week is a week full of terrible sad tragic memories....

匿名 說...

"既已收到訊息" ,那份訊息是如何掌握? 在看你(狂人)的BLOG,感覺到你有無比的推動力向前邁進,是什麼或是可以找到你那份力量吧!

匿名 說...

那份訊息是如何掌握呢? 在看你寫的BLOG,令我感覺到你有無比的推動力向前邁進,是如何建立呢? 我很想有這份力量,

paulsin 說...

只要我們少一點聽自己腦中雜亂的聲音,少一點講自己想講的說話,就會聽到祂的訊息。

至於那份力量,純粹是一個選擇。就像去旅行一樣,既然一場來到,又未必會再來,那你會選擇什麼都看看、試試、嚐嚐,還是躲在酒店內等回程?

互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