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3

Cloud Atlas (雲圖)

大衛.米切爾 (David Mitchell) 的《雲圖》(Cloud Atlas) 被華高斯基姊弟 (The Wachowskis) 拍成電影後,褒貶參半,極具爭議性。原著小說也不遑多讓,有朋友說它充滿靈性,也有朋友說它偽高深,紐約時報則用「狡猾」來形容。我卻明白,文章千古事,一位作家印出第一部作品,未必有機會再出第二本,所以在早期的作品裏,或多或少會「賣弄」自己的學問。我自己初時寫網誌,明顯也這個想法,不會體貼地想想讀者的感受 (其實現在也不會)


由於電影的影評早已汗牛充棟 (登徒祁佳仕等等),在此不贅,讓我來談談小說 (以下中譯參考楊春雷譯本)

小說的結構,並沒有電影那麼複雜。它主要是把一個故事說到一半,便開始下一個故事,直到講完了第六個故事,才回頭講前一個故事的下半。簡單點來說,六個故事分別是:
  1. 在 1850 年時一位律師由紐西蘭乘船回三藩市的老家,在船上幫助了一位土著獲得自由,最後這位土著又從壞人手上救了這位律師。從此這位律師矢志解放所有被白人奴役的有色人種,並留下了一本日記,死後輪迴成為 1930 年代的一位音樂家。

  2. 那位音樂家初時因為意氣而沒有完成學業,又因為賭錢欠債,結果從英國逃到比利時的一位音樂大師那裏擔任抄寫員。那位音樂大師叫自己太太色誘他,然後迫他為自己的名譽創作,並利用自己在音樂界的地位恐嚇他,不讓他離去。這位音樂家結果成功逃掉,創作了《雲圖六重奏》然後自殺,留下了他寄給英國的情人的書信,以及《雲圖六重奏》這樂章。他輪迴成為 1970 年代的女記者,而他的英國情人後來則成了物理學家,在核電廠工作。

  3. 那位物理學家發現了核電廠有個安全的漏洞,結果被當權者滅口。那女記者為了查出真相,也差點被滅口。最終女記者逃過迫害,成功把整個陰謀抖出,並在過程中讀到了物理學家年輕時與音樂家的情信,與愛上了《雲圖六重奏》。她後來輪迴成為一位現代的書商。

  4. 那位書商一把年紀,因為被黑社會追數,跑去向自己兄長求助,結果卻被送到老人院,和一群老年的人一起被年輕人高壓統治。他結果和其他老人家合作,策劃了一次越獄計劃,逃出生天,並把過程拍成電影。他後來輪迴成為未來的基因複製人。

  5. 複製人原本被設計成一位女侍應,卻因為地下組織的一個實驗,腦袋忽然開竅,發展出思考能力,再被送到大學裏接受了九個月哲學教育,最終成為反對派的精神領袖。她反對的,是由資本家大集團統治的社會。而她最愛的,是看一套有關幾個老人家逃出老人院的舊電影。她後來被補,受審時的供詞被紀錄存檔,死後輪迴成為世界末日後剩餘的文明人中的一位考察員。

  6. 世界末日後,地球上只剩下散居山林的原始部落,以及少數的文明人。這些文明人派出了考察員,去找尋適合他們居住的部落。其中一位考察員,在考察時從野蠻部落殺戮和平部落的過程中拯救了一位和平的部落人。考察員經常看的,是百多年前一位複製人的供詞,當中道出了把被壓迫者從強權手上救出並賦予他們自由與平等的理想。
這六個故事,有歷險,有驚慄,有科幻,有諧趣,有暴力,亦有浪漫。但串起來,是三個故事:一個是歷史推進的故事,一個是語言演化的故事,一個則是永恆輪迴的故事。

歷史推進

作者認為,歷史是當權者透過失真的紀錄,包括六個故事裏用過的日記、唱片、錄像等媒體所重構的故事,再加上受壓迫者對更好未來的憧憬,便成為包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
One model of time: an infinite matryoshka doll of painted moments, each "shell" (the present) encased inside a nest of "shells" (previous presents) I called the actual past but which we perceive as the virtual past.  The doll of "now" likewise encases a nest of presents yet to be, which I call the actual future but which we perceive as the virtual future.

一種時間模式:一件無窮盡的彩色時間做的嵌套玩偶(俄羅斯娃娃),每一個「殼」(現在)都嵌套在「多個殼」(以前的現在)裡面,我稱它們是實際的過去,但是我們感覺是虛擬的過去。「如今」的嵌套玩偶同樣包含著即將到來的許多現在,我將其稱之為實際的將來,但是我們感覺到的是虛擬的將來。

這個想法,成為了小說的結構。作者用書裏的《雲圖六重奏》闡釋:
a "sextet for overlapping soloist": piano, clarinet, cello, flute, oboe, and violin, each in its own language of key, scale, and color. In the first set, each solo is interrupted by its successor: in the second, each interruption is re-continued, in order.

一部「重疊的獨奏構成的六重奏」:鋼琴、單簧管、大提琴、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每個都有自己的調式、音節和音色的表達方式。在第一部分,每段獨奏都被它後面的一段打斷;在第二部分,每段被打斷的獨奏都按順序再次開始。

然而,當權者為什麼要重構過去、掌握權力呢?因為這樣才可以改變未來:
"... Can you change the future of not?" Maybe the answer is not a function of metaphysics but one, simply, of power.

「...你能不能改變未來呢?」可能答案不是形而上學的空談能解釋的,而不過是根據權力

權力,是一股強大又無形的力量,壓迫著六個故事的主角;但還有讓老人墮廢、車子墮海與男女墮落的三種力量:
Power, time, gravity, love. The forces that really kick ass are all invisible.

權力、時間、地心引力、愛情。真正強大的力量都是看不見的。

在被壓迫者與當權者的鬥爭中,各自有自己的快樂:
...happiness means the conquest of adversity, or a sense of purpose, or the xercise of one's will to power

...快樂的意思是戰勝困難、有追求,或是擁有權力

當權者的目標,是讓大家習慣當奴隸:
Once any tyranny becomes accepted as ordinary... its victory is assured

一旦任何暴政被接受為「平常」...那它的成功就有保證了。

因為人本身有奴性:
I succumbed. Late-fifteenth century verb, Old French succomber or Latin succumbere, but a basic necessity of the human condition...

屈服了。十五世紀晚期的動詞,古法語叫 succomer,拉丁語叫 succumbere,但它是一項人類生活狀況中的基本需要...

那麼,應該如何分配權力呢?是否應該如柏拉圖說的,讓有智慧的哲人當王?
What i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 strata stem not from genomics or inherent xcellence or even dollars, but merely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Would this not mean the whole Pyramid is built on shifting sands?

假如社會階層的區分不是因為基因或天賦,甚至也不是財富,而只是因為擁有知識的多少,那世界會怎樣?難道這不就意味著,整個金字塔都建造在流沙之上?

就好像今天老弱傷殘正被淘汰一樣:
"... elderly are the modern lepers."

「... 上了年紀的人是現代的痲瘋病人。」

那為什麼要應該幫助被壓迫者呢?
Why fight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Why? Because of this: one fine day, a purely predatory world shall consume itself... selfishness is extinction.

為什麼要反對「自然的」萬物的秩序呢?為什麼?因為:有一天,一個完全以捕食其他動物為生的世界也會把自己吃掉... 自私就是絕滅

因此,歷史的推進是不斷地邁向文明與開明,消除不必要的殘忍與殺戮:
The Civ'lized got the same needs too, but he sees further. He'll eat half his food now, yay, but plant half so he won't go hungry 'morrow. He's angry, he'll stop'n' think why so he won't get angry next time... His will is his slave, an' if his will say-soes, "Don't!" he won't, nay... savages an' Civ'lizeds ain't divvied by tribes or b'liefs or mountain ranges, nay, ev'ry human is both, yay...

文明人也有同樣的需要,但他看得更遠。他會只吃掉一半現有的食物,對,但是種下另一半,這樣明天他就不會再挨餓了。如果他生氣了,他會停下來想想為什麼會這樣,下次就不會再生氣了... 慾望是他的奴隸,如果他的慾望命令他「不要」,他就不會做,不會... 野蠻人和文明人的區別不是根據部落、信仰或者山脈的不同而決定的,不,每個人兩者兼而有之...

那文明在什麼情況下會滅亡呢?當慾望太大,把理性打垮的時候:
Old Uns' Smart mastered sicks, miles, seeds an' made miracles ord'nary, but it din't master one thing, nay, a hunger in the hearts o' humans, yay, a hunger for more... Now the Hole World is big, but it weren't big 'nuff for that hunger...

前輩們的智慧征服了疾病,跨越了距離,插下了種子,而且能輕而易舉地創造奇跡,但是它沒有征服一件東西。人類心中的渴望,不,一種永無休止的渴望... 那時候整個世界很大,但是對於這種渴望還不夠大...

這些思想,來自尼釆的「權力意志」思想,是對是錯,則見仁見智。作者亦以第二個故事裏的音樂家最終的自殺,向尼釆致敬。

語言演化

作者除了賣弄自己的哲學造詣,也在文字語言上作了一之表演。六個故事除了風格不一外,用的語言也嚐試切合故事的年代。這個讀中譯本看不出來,所以我寧願花多一倍時間讀原著。老實說,初初差點想放棄,因為不斷遇上作者創造而字典沒有的字。不過漸漸地,我適應了這個遊戲,並明白到作者的用意。

從六個故事中的文字變化,作者表達了我們不斷簡化文字的傾向,並以新的字彙表達當代的價值觀。譬如說,在未來,由於權力集中在資本家與大財團的手裏 (其實今天早已如此),不少日常用語都改成公司與牌子的名字:電影叫「迪士尼」(Disney)、智能手機叫「索尼」(Sony)、汽車叫「福特」(Ford) 等等。在那個時代,人的價值變成與所擁有的財富同等:
Catechism Seven: "A Soul's value is the dollars therein."

守則第七條:靈魂珠的價值在於裡面的錢。

到了世界未日後,原始人的語言則有點像 Hip-Hop,如 Baby 變成了 Babbit 等。你可以從本文的引文中看到這些不同的文字風格。

永恆輪迴

作者另一個引用尼釆的地方,便是「永劫回歸」這個概念。這種輪迴,不同佛教的輪迴,並沒有報應與業力的概念,而是生生世世不斷重覆一個使命。對主角來說,便是從懦弱中振作起來,把被壓迫者解放出來。
Valleysmen only had one god an' her name it was Sonmi... When a truesome'n'civ'lized Valleysman died she'd take his soul an' lead it back into a womb somewhere in the Valleys. Time was we mem'ried our gone lifes, times was we cudn't... but we knew we'd always be reborned as Valleysmen, an' so death weren't so scarysome for us...

山谷人只有一個神,她的名字叫星美... 當一個真誠而且文明的山谷人去世時,她會帶走他的靈魂,將它帶回山谷某個孕育他的地方。有時候我們能記得上輩子的生活,有時候記不得... 但是我們都知道自己總會再次投胎做山谷人,所以死亡對我們來說不是多麼可怕的事

人類只是無數靈魂的載體:
... the gone-lifes outnumber the now-lifes like leafs outnumber trees.

... 死去的人的數目要遠超過活著的人,就像樹葉的數目超過樹的數目。

作者認為,古老的文明比現代人更清楚真相:
Meronym knows a lot 'bout Smart an' life but Valleysmen know more 'bout death.

麥克尼姆知道很多關於智慧和生命的事情,但是山谷人知道更多關於死亡的事

至於神,則是指引靈魂生生世世輪迴的地圖--「雲圖」:
Souls cross ages like clouds cross skies, an' tho' a cloud's shape nor hue nor size don't stay the same, it's still a cloud an' so is a soul. Who can say where the cloud's blowed from or who the soul'll be 'morrow? Only Sonmi the east an' the west an' the compass an' the atlas, yay, only the atlas o' clouds.

穿過時空的靈魂就像穿過天空的雲彩,盡管一片雲彩的形狀、顏色和大小都不會一成不變,它還是一塊雲彩,靈魂也是如此。誰知道雲彩是從哪裡吹來的或者靈魂明天會化身成誰?只有東西方無處不在的星美、指南針還有地圖,對,只有雲圖
為了表達這個意思,電影用同一組演員,分飾了不同年代的不同角色,就像我們生生世世都遇上那些靈魂一樣。《前世今生》(Many Lives, Many Masters) 裏提過,這是靈魂們為學習而組成一組來投胎 (Soul Group) 的結果。


整體來說,小說是有趣而特別的。當你習慣了每個故事的語調後,也不會覺得特別艱澀。不過對於最後這個永恆輪迴的概念,我是傾向想信:只要你完成你今生的課,考試合格,那下一世便會上下一課,而不是不斷重覆。永恆輪迴是從物理現象裏悟出來的唯物哲學,而我心裏相信的,是唯心的古老信仰。

6 則留言:

albertwui 說...

我所認識的Paul,回來了:)

albertwui 說...

我認識的Paul,返來左 :)

匿名 說...

我好渴望快些看到這部電影。

paulsin 說...

朋友,我一直都在,只是寫書評不像寫影評,兩小時便能看一套。一本像《雲圖》這樣的書,要花時間閱讀與消化,寫之前又要思考與整理,一個月有一篇出品已經是好勤力 ;)

話說回來,看見網上的朋友們,為了要看盡每一套提名、得獎、參展的電影,弄得筋疲力盡,又好像有點失去了看電影為娛樂的意義... 我閱讀時也不時引以為戒 ;)

匿名 說...

if one becomes exhausted by books, movies, art etc what's the point of the enjoyment & pleasure?

worse, some people lose their lives pursuing pleasure eg. the hot air balloon accident in egypt.

wise sages from the past already warn people of the dangers pursuing pleasure

Eugene ESP J 說...

一個穿越古今未來一千年的靈魂,六趟奇異的生命旅程,以及一種不變的宿命。

如果馬奎斯、卡爾維諾、村上春樹合寫一部小說,大概就會是這本吧!

最能挑戰閱讀想像的小說,小說上癮者必讀!

被熱帶寄生蟲啃蝕大腦的太平洋船客、寄生在音樂大師羽翼下的年輕作曲家、一心揭發建商弊案的八卦雜誌記者、出版暢銷書後開始被黑道追殺的出版商、在餐館努力工作而升等為人類的複製人女孩、後末日時代殘餘文明的小島牧羊男孩——在時間的長廊裡,《雲圖》的敘事者可以聽見彼此回響的跫音,因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之乎書坊免費推送:http://book.siagoo.com/book/book_info/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