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Bezel 2 (智慧珍寶之二)

繼亞當之後,就是他的兒子塞特(Seth)。塞特是該隱殺了亞伯之後,神再賜給亞當的禮物,所以塞特的意思本是「神的禮物」。而神最大的禮物是什麼?那就是把自己的存在、尊名(屬性)及生命,透過「噓氣」,流溢到這個世界。因此,塞特是代表「噓氣」的智慧珍寶。至於神的禮物是否來自我們的祈求呢?伊本.阿拉比認為神既已預定過去未來的一切事情,那祂自會按計劃給我們所需要的,因為我們本是祂流溢出來的,有著相同的本質。當我們覺得神沒有聆聽我們的禱告時,那便是我們求錯了東西。

在塞特這一章裏還有一個有趣的結尾。由於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神的噓氣,當神停止噓氣,人類便不能再生育,那便會是末日的先兆。在伊本.阿拉比的神視中,最後一個人則會降生在中國,是一對孿生姐弟的弟弟。

諾亞(Noah)代表的智慧,是「超越」。諾亞知道洪水快要滅世,於是叫大家逃離,去追隨超越世界的神。神的超越性在於我們不能用世界裏的東西來比擬祂。不過,有關超越性的智慧有兩種,分別是「超越的智慧」(ḥikma subūḥiyya)與「聖潔的智慧」(ḥikma qudūsiyya)。前者指神比世間一切更完美(因為祂是設計圖,設計圖一定比實物完美),後者指神與世間一切都不相同。

伊本.阿拉比認為「「超越」只是神的一面。神除了超越性,也有內在性。因為世間萬物都分有祂的本質,都是祂的反映,所以神也有可比擬的地方。譬如說,神是「光明者」,好像日月一樣光明,但當然比日月更光。日月就是為了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光明」的受造物,目的正是用來比擬神,所以神是「超越」的「一」,也是「內在」的「多」。「超越」的智慧只反映了比日月更光的意思,但神不單超越世上一切而無可比擬,神的完美是我們理性所無法想像和理解的。換句話說,神不單比世上最光的太陽更光,神的「光」根本不是世上的光。後者這種「超越」被稱為崇高的「聖潔」,神那崇高的「聖潔」,超越了「一」與「多」,而代表神這「聖潔」的智慧珍寶,是以諾(Enoch)。代表這智慧的以諾,其「聖潔」來自他十六年不吃不睡的苦修,把理性靈魂與肉體完全分離,上升到第十五層的「太陽天」去獲得超越世間的知識(古蘭經,19:56-57)。

在伊斯蘭教裡,亞伯拉罕(Abraham)被稱為「至慈者的密友」(al-Khalil al-Rahman),因此他所代表的智慧珍寶是「迷戀(hayamān),代表不只是喜歡對方一個方面或一個屬性,而愛上對象的全部,甚至融合成一體。「密友」(khalīl)與「滲透」(takhalalta)的字根都是「kh-l-l」,所以亞伯拉罕是因著神的尊名「滲透」他全身而讓他成為神的「密友」,互相「迷戀」對方,亦即「全心、全靈、全意」(思高版)或「盡心、盡性、盡力」(和合本)地愛對方。

神構想的東西,透過創造,無中生有,成為真實。代表把想法變成「真實」的智慧的,是亞伯拉罕的獨生子以撒(Isaac),因為當以撒知道父親在夢中得到神視,要把他當成犧牲時,他要求父親執行神的旨意(古蘭經,3:102),把夢境變成「真實」。

亞伯拉罕在以撒之前,還有一個兒子,叫以實瑪利(Ishmael),是阿拉伯人的始祖。他除了認識神在世上透過尊名所反映的「多」,同時也認識神作為整體的「一」,並與神結合,依神的意志行動,最終得享樂園的甜蜜回報。因此,神賞賜給他「崇高」的聲望(古蘭經,19:50)。

至於以撒的兒子雅各(Jacob;即以色列)則代表了「靈性」,因為他和爺爺一樣,要求子孫歸順神所啟示的宗教(古蘭經,2:132)。歸順,並不代表為了賞罰而遵守律法、行善積德,而是要順從神賜給我們的本性。換句話說,行善者,樂在其中矣;作惡者,苦亦在其中矣。當我們覺得好人沒有好報、惡人沒有惡報時,便只是沒有瞭解神整盤計劃而已。

雅各最愛的兒子約瑟(Joseph),代表了「光明」,因為若瑟出了名能解夢,而夢則是神透過把光照進我們心靈來傳遞訊息。由此推之,世界本就是神的光,透射了像電影膠片般的「固定實體」,投射到像屏幕般的世界的影像。約瑟就是代表這光。

既然世間一切就是同一道光的投射,無論我們看到的「多」有多七彩繽紛,背後其實也是「一」。因此挪亞第五代孫希伯(Hud)才孜孜告誡當時的阿德人不要拜偶像,因為神只有「一」個。不過他們並沒有理會,最終被神以風暴摧毀。然而,被摧毀的阿德人的本質,其實也包含在神的「一」裏。反正死亡就是把靈魂從肉體中釋放而已。希伯代表的智慧,就是「單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