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

Islam (伊斯蘭)

在每天都有恐怖襲擊的今天,不少人對「伊斯蘭」(Islam) 有很多誤解。「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與皈依真主,因此舊稱「回教」。伊斯蘭教徒亦叫「穆斯林」(Muslim)

伊斯蘭教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猶太教和基督教信仰同一個神,有著同一位祖先:他就是亞巴郎、亞伯拉罕 (Abraham) 或易卜拉欣 (Ibrahim)。伊斯蘭的經典則是《古蘭經》(Qur'an),是天使加俾額爾、加百列 (Gabriel) 或吉卜利里 (Jibril) 誦讀給先知穆罕默德聽的。「古蘭」的意思就是誦讀。亞巴郎 (為免麻煩,以下全用思高聖經翻譯) 當年有位妻子叫撒辣 (Sarah),又有一位「非傭」、來自埃及的婢女,叫哈加爾 (Hagar)。由於哈加爾先有孕,生下了依市瑪耳 (Ishmael),聖經說她「看不起自己的主母」(Gen 16:4),即「妹仔大過主人婆」,於是被主母撒辣趕走了。後來撒辣生了依撒格 (Isaac),成了猶太人的祖先,最後誕下了耶穌。至於依市瑪耳,神說要「祝福他,使他繁衍,極其昌盛。他要生十二個族長,我要使他成為一大民族」(Gen 17:20)。這個「大民族」就是阿拉伯,最後誕下了先知穆罕默德。因此,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其實是兄弟。我查過族譜,先知穆罕默德是耶穌誕生後六百年,晚耶穌四十四輩的疏堂侄孫。也因此,《古蘭經》並不反對猶太教與基督教,它把亞巴郎、梅瑟 (Moses)、耶穌等都稱為先知,即神的使者 (The Qur'an 2:87; Bewley & Bewley, 2011)

我確已把經典賞賜穆薩 (梅瑟),並在他之後繼續派遣許多使者,我把許多明証賞賜給麥爾彥 (瑪利亞) 之子爾撒 (耶穌),並以玄靈 (聖神) 扶助他。

We gave Musa the Book, and sent a succession of Messengers after him. We gave 'Isa, son of Maryam, the Clear Signs and reinforced him with the Purest Ruh.

並把這些信唯一真神的信徒稱為「信奉天經的人」(People of the Book; The Qur'an 3:65)。這個天經,包含了《討拉特》(Torah)、《引支勒》(Injil) 和《古蘭經》。《討拉特》就是舊約《托辣》或《梅瑟五經》;《引支勒》就是新約福音。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史上唯一一段三教和平共融的時候,就是伊斯蘭統治西班牙安達魯西亞 (Andalucia) 的時候。那時候猶太人能在西班牙安居樂業,讓猶太哲學迅速發展,出現了像邁蒙尼德 (Moses Maimonides) 等大師;也因為伊斯蘭保留了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才會有聖湯瑪斯.阿奎那 (St. Thomas Aquinas) 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可以說,沒有伊斯蘭當天的寬容,就沒有今天的神學。

此外,在公元六百年時,全球民智還未開發的年代,先知穆罕默德所提出的人道主義是超越時代的,比西方的啟蒙運動早了千多年。首先,他是第一個提出要提升女性地位的領袖。他要求遺產不止要分給兒子,也要留給女兒 (The Qur'an 4:11)。他不容許人們把剛誕下的女兒殺掉 (The Qur'an 16:58-59, 81:8)。他不容許男人休妻後卻不讓前妻再娶 (The Qur'an, 33:4),也不得取回聘禮 (The Qur'an 2:229)。如果兒子需要喂哺但父親卻休了母親,父親需發工資給前妻,因為養育孩子是父親的責任 (The Qur'an 2:233)。這些律例,在全球女人地位都和貨物一樣低的年代,是極為罕見的。就算在今天大家為了贍養費而對簿公堂的年代,也發人深省。

要求女子蒙頭的說法,其實只是先知為了保護女子的建議 (The Qur'an 33:59),所以如果附近不會有男人對女子不利,女子就不用這樣保守 (The Qur'an 24:31)。而且,阿拉伯原文「adna al-jilbab」是俚語,意思是不要太暴露,並沒有「包裹」的意思。伊斯蘭教的確讓教徒娶最多四位妻子,但有條件,就是要能公平對待她們,不能貪新忘舊 (The Qur'an 4:129)。先知穆罕默德自己也不能例外,被神親自訓諭不能多娶美女 (The Qur'an 33:52)

除了女權,又因為阿拉伯的先祖哈加爾是黑人,所以從來沒有種類歧視,黑人白人一直和平共處。伊斯蘭提倡的動物權益也是超越時代的。《古蘭經》要求屠宰動物必須人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觝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凡為饑荒所迫,而無意犯罪的 (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The Qur'an 5:3)。在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Hadith) 裏,連殺死螻蟻都不許,因為它們的存在也是在榮耀神。

很多人認為伊斯蘭好戰,並用武力威脅迫使其他信徒轉信伊斯蘭教。這是大錯特錯。儘管先知穆罕默德在被麥加人迫害時也有這樣想過,但神並不容許他這樣做,不斷要求他有耐性。《古蘭經》只讓信徒用武力自衛 (The Qur'an 2:190, 22:39)。當先知穆罕默德為了傳教而焦急時,神這樣說 (The Qur'an 10:99)

如果你的主意欲,大地上所有的人,必定都信道了。難道你要強迫眾人都做信士嗎?

If your Lord had willed, all the people on the earth would have believed. Do you think you can force people to be believers?

《古蘭經》如此超越時代,讓人相信它真的是天啟的經文。最令人莞爾的,是神不時會教訓先知穆罕默德。如果《古蘭經》只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創作,他肯定不會寫自己歧視了傷殘人士 (The Qur'an 80:1-10)、自己的太太泄密 (The Qur'an 66:3)、自己的兒子夭折而被異教徒恥笑 (The Qur'an 108:1-3) 等等。

然而,《古蘭經》卻又與其他天啟的經書有所分別。如果說《托辣》是故事,《福音》是教訓,那《古蘭》就是詩歌。前文提過,如果你抱著讀歷史故事與箴言的心態,讀任何一本譯本,我保證你無法完成。《古蘭經》是詩,要抱著讀《唐詩三百首》的心態來讀。最好選一本詩體的譯本。如第五十章 (The Qur'an 50:6-8) 的三個版本:

Have they not looked at the sky above them:
how We structured it and made it beautiful
and how there are no fissures in it?
And the earth: how We stretched it out
and cast firmly embedded mountains onto it
and caused luxuriant plants of every kind to grow in it,
an instruction and a reminder for every penitent human being
(Bewley & Bewley, 2011).

Do they not see the sky above them – how We have built and adorned it, with no rifts in it; how We spread out the earth and put solid mountains on it, and caused every kind of joyous plant to grow in it, as a lesson and reminder for every servant who turns to God (Haleem, 2004).

難道他們沒有仰觀天體嗎?我是怎樣建造它,點綴它,使它沒有缺陷的?我曾展開大地,並將許多山岳投在上面,還使各種美麗的植物生長出來,為的是啟發和教誨每個歸依的僕人 (馬堅譯本;其他中譯http://www.islam.org.hk/cqse/surah.asp?surahno=50)

明顯地,只有第一個譯本能掌握少許原文的美。不少經文都是這類內容的,如十六章、三十五章、五十五章等,都是非常美麗的詩篇。

除了體裁,內容也和聖經有些出入。有小小的差異,例如:十二支派的祖先若瑟,在聖經裏是被誣陷入獄的 (Gen 39:1-23),在《古蘭經》裏卻是因為太多狂蜂浪蝶,自己跑進牢裏避難的 (The Qur'an 12:23-35);也有別處沒有的插曲,例如:梅瑟曾經尋找神秘主義,遇上了「希爾」或所謂「綠人」(al-Khidr),見證了三個類似塞翁失馬的故事,明白了神的計劃有多神奇 (The Qur'an 18:60-82)。後世有認為希爾就是厄里亞或以利亞先知 (Elijah),也有認為他是蘇非主義的遠祖。關於耶穌,《古蘭經》記載了他是因聖神受孕,由童貞女瑪利亞所生 (The Qur'an 3:45-47, 19:20),但誕生的地方不是馬槽,而是椰棗樹旁 (The Qur'an 19:23)。《古蘭經》也記載了耶穌童年顯奇蹟,用泥土捏出小鳥,並吹氣把它們變活 (The Qur'an 3:49)。這個故事也載於《多馬童年福音》(Infancy Gospel of Thomas)。《古蘭經》明確地說,耶穌來是要除去教條主義:「(我奉命來) 証實在我之前降示的《討拉特》,並為你們解除一部分禁令。」

然而,《古蘭經》與聖經最大的差異在於,《古蘭經》是徹底的一神主義,反對三位一體:「麥西哈‧爾撒——麥爾彥之子,只是真主的使者,只是他授予麥爾彥的一句話,只是從他發出的精神;故你們當確信真主和他的眾使者,你們不要說三位。你們當停止謬說,這對於你們是有益的。真主是獨一的主宰,讚頌真主,超絕萬物,他絕無子嗣,天地萬物只是他的。」(The Qur'an 4.171)。其實這個想法並不只是伊斯蘭獨有,在基督教剛開始的三百年裏,基督徒都是這樣相信的,這叫「阿里烏主義」(Arianism),耶穌自己也說過「父比我大」(Jn 14:28)。這個說法一直到 325 年尼西亞大公會議才被定為異端,並因此令東方教會分裂。

但若耶穌不是神,又如何能復活呢?對此,《古蘭經》這樣說:「他們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明白這件事的真相。為爾撒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迷惑之中。他們對於這件事,毫無認識,不過根據猜想罷了。他們沒能確實地殺死他。」(The Qur'an 4:157)。在伊斯蘭傳統裏,當時是有一位門徒代耶穌被釘十字架,有說正是要出賣耶穌的猶達斯或猶大 (Judas)。耶穌並沒有被釘死,隨後更被提升天 (The Qur'an 4:158)。《古蘭經》用的是「擢升」(rafa'a) 而不是「復活」(ba'atha)。耶穌在末日再降臨參與和敵基督 (al-Dajjāl) 的決戰,才最終戰死,並在末日審判時和眾人一起復活。至於為何會釘錯人,那有很多傳說。試想想,耶穌那麼出名,有成千上萬人跟著他四處去,為什麼還要猶達斯吻他才能把他認出來 (Mt 26:49)?比較正常的說法是:那些捉耶穌的士兵並不認識祂;比較詭異的說法是:耶穌能不斷變臉,並經常變成小孩的臉。那天晚上,耶穌與猶達斯正是交換了樣貌,上演古代版《奪面雙雄》。其他有關對比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中的耶穌,可到《伊斯蘭、基督教、真理》這網站看,但留意這網站的立場並不中立。

伊斯蘭不只是反對崇拜耶穌,而是要徹底地破除迷信。因此清真寺裏不會有聖像、聖相、聖物、也不會有先知穆罕默德的畫像,只會用《古蘭經》的經文作裝飾。

儘管在「耶穌是神」的問題上伊斯蘭持反對意見,作為一個一千四百年前的「信仰」(dīn,不止是宗教,也包含生活),伊斯蘭教絕對當時最文明最理性的。不論是對不同性別、種族、宗教等的寬容,對動物權益的保護和對破除迷信的努力等等,都是超越時代的。其後的一千年裏沒有一個文化與信仰能相提並論,難怪它的版圖能不斷擴大,差點把歐亞非大陸都佔據了。這樣輝煌的文明,落到今天的真主黨、阿爾蓋達、塔利班、伊斯蘭國等恐怖份子手上,變成了全球最反文明的組織,你說怎能不痛心疾首?伊斯蘭國違反教義的程度,連同是恐怖份子的阿爾蓋達都認為是非法的 (Haram)。我還是希望年輕人在加入任何宗教組織前,先瞭解一下正統的教義,判斷一下組織領導人是否一個真的信徒才入會吧。

2016-07-20

Independence (新約寓言之島獨)

從前,有個小島。島上有個特別的民族,營商能力特高,累積了不少財富。然而,島民一向對政治漠不關心,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被軍事強大的波斯王統治。波斯王奉行一國兩制,任由島民建自己的聖殿、講自己的語言、穿自己的服飾。島民於是努力賺錢,生活質素不斷地提升。

好景不常,數百年後小島被羅馬人佔領,開始委任當地人做傀儡統治者,並實施極權統治。這時,民眾出現了分化,發展成四大黨派:「民主法利賽黨」、「建島撒都該黨」、「島獨奮銳黨」以及「獨立艾賽尼黨」。

「民主法利賽黨」的黨員認為,小島有小島的核心價值,包括拼搏向上、和衷共濟等等,統稱錫安山下的精神。因此,無論是誰在統治,只要島民同心同德,維持小島的法制、文化、信仰等等,便能把小島的光榮傳統延續下去。他們以前不會和波斯王反目,現在亦不會和羅馬人對著幹,因為「法利賽」的意思就是「分離」,即與俗世的權力與物慾分離,追求精神上的團結。他們重視法治,黨內有不少律師與教師,因而讓不少人覺得他們保守。但由於他們重視地區民生問題,所以仍是獲得基層普遍的支持。

「建島撒都該黨」則是比較入世的黨派,認為與其與羅馬人劃清界線,甚至對抗,倒不如妥協,與他們一起把島務搞好,讓小島經濟繼續起飛。他們代表著島上的上流社會,是既得利益者,內心希望社會穩定,不希望出現各種動亂而威脅到他們的事業與資產。故此,撒都該黨是一個親羅馬的政黨。他們同時尊重羅馬的法律與羅馬頒布給小島的「基本律法」。他們也支持反動亂的立法,因為只有安定才能繁榮。由於不相信來世,他們只重視現世的幸福,並漸漸受羅馬的腐敗影響,盛行享樂主義。

「獨立艾賽尼黨」是一群禁欲的修道人。他們見地上的王國已敗壞,於是在小島藏風聚水的山洞裏修練升天術,完全不參與政治。他們吸引了不少信徒,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們是邪教。

「島獨奮銳黨」是一群對小島有著強烈身份認同的人,認為小島必需獨立,心需用暴力結束羅馬人的極權統治。他們剛開始的時候只是遊行、示威、集會等。後來開始絕食、自焚、並佔領羅馬總督府。然而,羅馬不像後世的大英帝國,不會因為一個傻子絕食便徹離印度。奮銳黨黨員於是把行動升級,開始刺殺羅馬官員,甚至刺殺島上反對他們的人。結果,奮銳黨變成一群可怕的恐怖份子,不單羅馬人要殺之後快,連島民都畏之若虎。不同的黨派都異口同聲地讉責他們「野蠻」、「暴徒」,但他們卻變本加厲,組織了一支游擊隊,最終佔領了政府總部與各立法行政的機關。羅馬帝國當然不會坐視。經過四年斡旋不果,帝國派兵重新佔領小島,殺了不少奮銳黨人,並進行了比以前更高壓的統治。

奮銳黨剩下的九百六十位黨員,逃到馬薩達山,築起碉堡,抵抗了帝國軍隊三年。最終因為糧絕,全部自盡。這就是島獨的下場。

後記:這是應馮兄的邀請在《蘋果日報》 寫的第三篇實驗品。馮兄提議把小弟的一樣專門知識,混合一個香港人有興趣的題材,寫出有《新春秋》風格的文章。我現在回看,好像有點不倫不類。不過幾好玩,又有稿費,我還是挺感謝馮兄的邀請。

2016-07-19

Identity (禪門公案之誰是香港人)

不少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與中國大陸的同胞劃清界線,涇渭分明。根據香港大學的民意調查,只有兩成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四成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但亦有覺得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等等混合身分。對此,善財童子拜訪了佛門各部派的傳人,看看大家有什麼看法。

大家也許不知道,就在佛陀涅槃後幾百年,經過幾次大會,佛教已經百家爭鳴,分裂成十幾廿個部派。他們對於「人」的本質有很不同的定義。

「分別說部」的大師認為,這個問題是多餘的。一個中箭的人,最重要的是拔箭療傷,而不是去研究「是誰射的箭」、「箭是用什麼造的」、抑或「為什麼要射中我」等等問題。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飯吃、有樓住。如果今天叫自己做香港人有更多自由,就做香港人;如果明天叫自己做中國人有更多工作,就做中國人。反正都是一個名稱而已。

「說一切有部」的大師同意「香港人」只是一個假名,但不同意大家能隨意自稱香港人。他們把「香港人」這個概念拆散,成為住在香港的人、講廣東話的人、寫繁體字的人、崇尚民主自由的人等等「組件」。他們認為,縱然「香港人」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出生地、廣東話、繁體字等,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是隨便能冒認的。

這當然引起了不少困惑:那移居美加的是否不能再自稱香港人?土生土長但講潮州話的,是否又不是香港人?茶餐廳裏在餐牌上寫簡體字的,又是否香港人?

「說轉部」的大師於是提出,你心裏相信自己是香港人,便是香港人,等於信耶穌便是基督徒一樣。大家別忘了,大部分香港人的先祖都是大陸移民來香港的。那為什麼早來的便是香港人,晚來的便不是?同樣,移民外國也好,留學出差也好,只要你認為你是香港人便是香港人,並不需要別人認同或客觀證據。反正人生如浮萍,總是在不同的地方轉來轉去,正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犢子部」的大師覺得這個想法很危險,很容易讓人墮入輕飄飄的無重狀態。他們提出了「香港魂」這個概念,學名「香港補特伽羅」。他們認為無論一個人身居何處,持什麼護照,只要有獅子山下的精神,諸如拼搏、奮鬥、同舟共濟等特質,那便是生為香港人、死為香港魂。就算香港再無墳地龕位,人人都被化骨揚灰,香港魂仍會在這遍彈丸之地上永存不朽。

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善財童子遇上了「大乘」集團的創辦人。他淡然地說:「中國香港,不一也不異;新舊移民,不來也不去;經濟政治,不常也不斷;香港精神,不生也不滅。」善財童子似懂非懂,唯有拜謝離去。從此,「誰是香港人」這個問題,變成了禪門公案。不少高僧大德更由此破迷入悟,頓生法喜。

註:原文刊於《蘋果日報》(2016-07-17)

2016-07-04

Ten (漢傳打工仔十大流派)

前言:友人馮睎乾邀稿,叫我把不同領域的東西混合一下,於是寫了下文。可惜太長未能刊登,那就在此公諸同好吧!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外來學問都被改良、優化、昇華。例如三星變小米、eBay 變淘寶、社會主義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作為印度哲學的顛峰之作,佛教來到中國後亦演變成「漢傳十宗」,即:俱舍宗、成實宗、律宗、三論宗、法相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密宗、淨土宗。這十個佛教流派,經過上千年的潛移默化,早已和儒道思想一起滲入了國人心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變成今天觸目皆是的「打工仔十大流派」。

俱舍宗成實宗,為十大流派中的小乘流派。前者為「小乘有宗」,後者則為「小乘空宗」。小乘者,渡己;大乘者,渡人。因此,小乘流派主要信徒為基層打工仔,一般只想默默耕耘,無興趣參與管理與行政工作;大乘流派一般愛管別人,成為管理層主力。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俱舍」。「俱舍」是印度梵文「kośa」,來自《阿毗達磨俱舍論》(Abhidharma-kośa),意譯「進階-法-寶藏」,而「法」在這裏是指組成事物的主素。簡單點說,儘管「森林」只是一個概念,但組成森林的樹木、花朵、鳥獸等「法」都是真實存在。因此,俱舍宗的信徒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律。對俱舍打工仔來說,工作就是薪水、福利、職位名稱等「法」構成的,前景是虛幻的,培訓是多餘的,鼓勵也不過是出口術,最重要是薪優糧準。一份好工,重點在公平,好能在加班後開公數叫的士,最好連晚飯也能報銷,總之付出後要有相應的收穫,不能吃虧。

成實宗則是來自《成實論》(Satyasiddhi-śāstra),意指返工是痛苦的,但若你跟隨「成實宗」,便能「成就」解除痛苦的「真實方法」。成實宗的主張是:不但「森林」是一個概念,連組成森林的樹木、花朵、鳥獸等,都其實是由更小的原素組成,諸如細胞、水份等;而細胞等又是由電子、中子等組成。如此類推,所有東西都只是集合、概念,即所謂「假名」,並不真實,都是「空」。瞭解這個道理,便能解除痛苦。試想,什麼是職位?職位只是一個稱呼。總裁經理與阿豬阿狗,也不過是一些無意義的音頻。升職與否,又有什麼區別?同事賺得比我多,也是一樣到飯堂食同一個飯盒,多賺幾百又如何?老闆責罵與顧客投訴,無論有罪還是冤枉,也不過一句,和地盤的噪音無分別。只要把每樣事情分拆再分拆,變成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你便解脫了,從此再無煩惱。

相對俱舍和成實,律宗簡單多了。顧名思義,律宗就是研究並嚴守戒律的流派。他們認為痛苦來自放縱,所以只有通過律人律己,才能從痛苦中解脫。他們的門人普遍見於中層管理層,一般熟讀公司章程,背誦如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道貌岸然,令人望而生畏。他們特別喜歡流程,買塊橡皮擦都要填十張表格,收集廿個簽名,還是把收據用心對齊黏貼,一絲不苟。遲到早退更是不能姑息的重罪,必需在大會上公開批鬥,並罰抄公司規條五十次。

三論宗,來自對三本論著的研究,分別是《中論》、《十二門論》、《百論》,源自印度龍樹菩薩的中觀派。三論宗看似有很多理論,但中心思想只有四個字:「緣起性空」。「緣」即條件。「緣起」即所有現象都是因為條件成熟而生起的,隨著那些條件消失,現象亦消失。例如,一般人認為先要有「父」,才會有「子」。然而,在父未生子之前,「父」並不為父,卻只是平凡男人一個。「父」是在有「子」這個條件底下才出現的。同樣,若你覺得返工痛苦,是因為老闆凶惡刻薄,那你老闆回家後可能是個軟弱的女婆奴,又或是個廿十四孝爸爸。他的刻薄,純粹是在公司給他的崗位與壓力下產生的。他一旦離開了這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便又變成另一個人了。你問,那誰才是他的本性?答案是沒有。所有不同的性格,都是在不同條件下迫出來的,並沒有所謂原始的「本性」,這就是「性空」。這亦解釋了為什麼納粹黨的士兵會服從殘忍的命令,屠殺猶太人。心理學家叫「路西法效應」(Lucifer Effect)。這派的打工仔,看破一切,寵辱不驚,一般能待在一間公司幾十年,幾過無數朝代更替與風風雨雨,卻仍慢慢地攀上了高位,直到榮休。

法相宗,基礎是《瑜伽師地論》、《唯識論》等。唐三藏法師玄奘拖猴帶豬地跑到老遠的印度,要取的主要就是這一派的經論。法相宗的理論很複雜,簡單來說,便是一切世間現象都是你內心主觀地投射出來的。同一杯水,你說冷他說暖,你說半滿他說半空,卻仍是同一杯水。因此這個世界並無客觀與絕對的事實,只有從心而發的境界。來自法相宗的打工仔,每天上班無論遇上什麼事,都覺得是好的。捱罵,是老闆有心栽培你;加班,省掉家裏的燈油火蠟;凍薪,是保住大家飯碗的努力。這類打工仔,每天都在累積快樂,這些快樂如香薰般「薰染」著他們的內心,讓心裏的快樂「種子」再生出更加多的快樂,漸漸從痛苦中解脫。

據說當年佛祖拈花微笑,沒說一字,便創立了禪宗。之後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在少林寺山洞裏面壁九年,把禪宗帶到中國,再由六祖惠能的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發揚光大。禪門打工仔人數較少,不易碰到。他們主要是技術人員,終日埋首解決高深的技術問題,經常若有所思,答非所問。到老闆忍無可忍,迫他們解釋現時狀況時,他們會最少的字數回覆,尤其會省略主格受格,彷彿在發送電報密碼,例如「應該是塞住」(究竟是什麼塞住什麼?)、「好棘手、好棘手」等等。一旦問題解決,亦不會告訴你,便飄然下班,高深莫測。

華嚴宗,依於被奉為「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內裏有佛教中最為複雜的世界觀。簡單來說,每個人皆可成佛,而每位佛都可憑願力創造一個世界,所謂「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即出自《華嚴經》。此派打工仔,上班只為學東西,準備授業完滿則自立門戶,滿腦子創業想法,要有自己的天地。因此他們會像《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那樣,不停轉工,四處拜師,閒來則愛讀富豪傳記、哈佛案例等等。

當然不是人人有華嚴信徒那般的毅力與勇氣。不想創業的打工仔,不少成了淨土宗的信徒。淨土宗依於《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與《無量壽經》,「無量壽」是「阿彌陀」的意譯。阿彌陀佛是一位創業者,他有感於各大企業風歪氣戾,發誓要創立烏托邦式的企業,店名「淨土」,即一般人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打工仔,一心想著跟個好老闆。一旦找到了,便隨著他打拼江湖,不離不棄。就算被老闆罵得狗血淋頭、身心飽受蹂躪,仍然會為他盡說好話;老闆過檔,他們亦跟著過檔,成為老闆的班底與籌碼,忠心耿耿,直至老闆退休之日。

天台宗,有別於印度入口的其他佛門流派,是完全的中國製造。天台宗由智顗大師於天台山創立,以《妙法蓮華經》為依據,所以又叫法華宗,是一個有理論有實際的流派。傳到日本後變成「日蓮正宗」,之後又演變出有名的「創價學會」。天台宗認為,一個佛教,之所以演變出小乘大乘密乘,又分圓教漸教頓教等等,無非是因為眾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才因材施教。所以天台宗的信徒,一般是經理級,有很強的變面能力。碰上好員工時,便和顏悅色;根器魯鈍的,便嚴詞厲色;碰上客人,則巧言令色;向老闆請罪,則面如土色。當變面能力到達爐火純青時,每每能在一剎那之間發生,瞬息間把任何劣勢扭轉過來。

密宗的「密」,是「秘密」的意思。既然是秘密的教法,靠的是師徒相傳,外人自然無從瞭解。不過,無論是透過咒語、手印、灌頂、觀想、明點、脈輪、還是儀軌等等方法,密宗修練的方向是清楚的,就是「極速成佛法」。既然法相宗認為苦樂全是心的投射,華嚴宗進一步認為世界也是心的投射,那為什麼不能把上師投射到自己身上,讓自己變成上師?然後再變成上師的上師?如此類推,最終便能成佛。密宗的打工仔,一點不神秘。他們模仿老闆的聲調、態度、姿勢、作息等等,直至臣在如君在一樣。當他們最終成了老闆後,他們又開始模仿成功人士的談吐、衣著、生活各樣,直至打入上流社會,直至名成利就,直至完全迷失。

綜合打工仔十大流派的理論與修煉,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就是不要低估「心」的力量。只要你改變你的想法,你便能改變一切,離苦得樂,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