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8

Pen (不二情書)

電影一直扮演了把文學介紹給大眾的重要角色。最近上演的《馬克白》、《分歧者》、《殘穢》等,都是文學作品改編。以前看完電影,不期然會想讀讀原著,特別是想搞清楚電影交代得太含糊的情節。後來,當知道有暢銷小說將會被改編成電影,便會趕快讀一讀原著,好像將要上映的《列車上的女孩》,便值得先讀讀。因為文字留下的想像空間大,加上沒有篇幅限制,一般比電影精彩很多。像電影版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便讓不少讀者大失所望,甚至被金酸莓獎選為全年最爛電影。又如《殘穢》是本推理小說,藉著故事探討佛家「虛妄」這個概念。作者小野不由美讀佛學出身,因此對怪談有頗有趣的哲學反思。然而,一旦被包裝成恐怖片,便變成一套沈悶的電影。

比較有趣的是《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電影中的兩位主角因為上世紀一本叫《查令十字路84號》的書,而像書中人那樣變成了素未謀面的筆友。在今天短訊與電郵如此普遍的年代,這簡直匪夷所思。電影數次把《查》說成一本只有多情少女才讀的情信集。沒讀過原著的,不期然會以為書中人雖然遠隔重洋,但仍互相愛慕,開始透過一封又一封的情信傾訴心曲,最後卻無法相愛的故事。

這並不是《查》的故事。《查》的確是一本書信集,但內容卻是紐約一位女編劇海倫.漢芙 (Helene Hanff) 與法蘭克.鐸爾 (Frank Doel) 以及他的同事和家人的書信。首先,海倫並不是一個多情少女,而是一個又煙又酒,口裏潑辣風趣,內心卻慷慨重情的獨立女子。法蘭克也不是一個又帥又富又痴情的漢子,而是已經結婚兩次,有兩個女兒,卻連一輛車都差點買不起的古董書商買辦。海倫寫信給法蘭克,主要是要訂書;而法蘭克則主要是要告訴海倫有什麼新貨上架。那為什麼此書會如此有名呢?

那是因為他們維持了二十年的友情。海倫在戰後的 1949 年開始寫信給法蘭克任職的「馬可與柯恩書店」訂書,因為她覺得到郵局寄信比到書局近!那時法蘭克已經是年屆四十的兩女之父,並在古董書交易商之間深受敬重。海倫卻從來不賣帳,謔稱他「大懶蟲」(Sloth),說他找一本書都要找兩年。然而,有天海倫從友人口中得知英國政府仍正在配給食物、英國人都在捱餓時,她卻開始慷慨地把雞蛋、火腿等食物托運給書店的員工,令整個書店的員工以及法蘭克的家人都感激不已。儘管法蘭克一直不許其他人寫信給「他的海倫」,書店員工、法蘭克的太太、鄰居等都禁不住背著法蘭克寫信給她道謝。

之後她與他們一直互相問候送禮,並一起經歷老員工過身,小孩子長大成家等變化。其間書店的員工曾多番邀請海倫到英國旅遊,好讓他們好好報答她,她亦想過到英國看英女皇加冕,最後卻因為把錢都花在「為自己的四隻蛀牙加冕」上,而不夠錢去。結果海倫到法蘭克六十歲離世時亦從未與他見過面。

由此觀之,《查》結集的不是情書,也不是什麼「愛書人的聖經」:它是一位幽默豪爽的女子與大西洋對岸的一班老朋友維持了二十年的真摯友情的紀錄。一如既往,電影再好看,書總是更好看。因為讀書就像友誼:花的時間越久,味道越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