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8

AntichrisT (失落伊甸園)

一向接受血腥變態的電影,會為《沉默的羔羊》或《恐懼鬥室》等有腦又有血的電影著迷;但卻從來沒看過比《失落伊甸園》(Antichrist;國:反基督;台:撒旦的情與慾) 更變態的、更有深度的、和更少影評的。我在網上看到不少電影人用「病態」、「震驚」等字眼來形容,大家都對其中自慰、虐待、自殘性器官等場面留下了很深的印像。然而,電影背後其實滿載著豐富的宗教與神話符號,只留待知識分子去破譯。

知識分子嘛,就是將簡單與顯而易見的東西,用最複雜的符號去加密,再讓其他知識分子去解密的一群無聊人罷。在這個定義上,我在這裏寫的東西都算十分無聊;不過論到真正的淵博和無聊,我跟朋友倉海君還是差一大截:在我還在搜集資料寫這影評的時候,原來他早已洋洋灑灑的寫了五千字的剖析!如果你真的想瞭解這套電影,我強烈推薦你去讀讀倉海君的大作,保證得益不少。

那我為什麼還在這裏寫呢?那是因為我對電影中那叫「三個乞丐」(The Three Beggars) 的星座很感興趣。電影中,它們分別叫「痛苦」(狐狸)「絕望」(烏雅)、與「悲傷」(鹿)。當然,這些星座並不真正存在。在維基的解釋裏,它們被連結到一則賽爾維亞與俄羅斯的童話,故事裏講述三立化身乞丐的天神,如何幫一個不幸的窮小子,取得一個不仁的富翁的財產,並娶得他的女兒為妻。這個故事怎看也與《失落伊甸園》無關。這樣說,古印度的童話《五卷書》(Panchatantra) 豈不更有可能?


另一個更有可能的來源是詩人葉慈 (W. B. Yeats) 一篇叫「三個乞丐」(The Three Beggars) 的詩篇,內容提到一位皇帝問三位老乞丐 (或流浪漢) 一個很有智慧的問題:

究竟慾望大的人得到最多,
還是慾望少的人得到最多?

Do men who least desire get most,
Or get the most who most desire?

殊不知「得到最多」本身就是「慾望」。那老乞丐也答得妙:

得到最多的人,
是人或魔鬼都無法令他疲倦的人;
只有慾望本身才能讓他們疲倦。

A beggar said, They get the most
Whom man or devil cannot tire,
And what could make their muscles taut
Unless desire had made them so?

結果皇帝用一千磅,刺激起他們的慾望,讓他們爭吵,最後累得三個都睡倒。葉慈的詩也好像不是電影裏「三個乞丐」的象徵意思。我很欣賞倉海君將鹿、狐狸和烏鴉詮釋成「新生」、「魔鬼」與「該隱」(Cain),特別是「該隱」;儘管讀過《古蘭經》,卻實在不會想起來。將他們當成「繁殖」、「犯罪」與「死亡」亦可。電影裏,它們亦有「夭折」、「自殘」與「永恆不死」的意思。代表「永恆不死」的烏鴉,最有可能的典故應是埃德加.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的《渡雅》(The Raven)。

然而,為什麼三個完全無關係的圖騰會被安上一組叫「三個乞丐」的星座裏呢?

與其亂查,不如重想電影中片段:女主角在最後曾著魔一樣地說,當「三個乞丐」到來時便會有人死去;而她所進行的,正是阻止暴風雪 (Hailstorm) 到來的巫術。歷史上,的確有一宗「女巫審判案」(Salem Witch Trials, 1692),吊死了三位懷疑是女巫的乞丐和女僕。但我相信「三個乞丐」應與巫術裏的星相學有關。電影中那本古書,是《女巫之鎚》(Malleus Maleficarum),也就是兩位異端裁判所 (Inquisition) 的審判官對巫術的記錄;女主角自慰的儀式,是崇拜酒神戴歐尼修斯 (Dionysus)、主張非理性與縱慾的邪教 (Dionysian Cult) 的儀式。因此,如果真有關於「三個乞丐」的典故,應該與這教派裏的星相學有關,可惜我才疏學淺,還沒找著。

要不要看這電影,我沒意見;看完後感到強烈不安,亦屬正常。電影一開拍便有「撒旦就是大自然」的主題,導演更拍到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可想而知有多變態。

2010-07-26

Calendar (曆法)

曆法,是記錄時間的方法。

古人發現,地球的氣候,與地球的公轉有關。因此,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周,期間春耕秋收,叫一「年」。由地球的潮汐漲退,到生物的生理週期,又與月亮的盈虧有關。因此,月亮盈虧一次的時間,叫一「月」。日出日落,又為之一「日」。為了方便溝通,又將一日早晚分為均等的十二個「時」,時又可以再均等分為「刻」與「分」。

古人接著記下:一年有大概十二個月,每個月大概又有三十日。因此,一年大概有三百六十日。從此,三百六十變成西方古文明的單位,好像一個圓便有三百六十度。

至於代表東方文明的中國,用的,是十二與三十的最少公倍數:六十。它能被三十除盡,又能被十二除盡,天體的變化因此每六十個週期便重疊一次。

為免造六十個符號作單位,中國人發明了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最少公倍數正是六十;它們分別是: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史書《世本》記載了「容成作曆,大橈作甲子」、「二皆黃帝之臣」、「甲乙之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之名月,謂之支」;換言之,根據傳說,早於黃帝時期便有干支曆法。第一個甲子年,正是黃帝於公元前 2697 年時登基的那一年;古人稱黃帝元年。

數的時候,就從甲子、乙丑、丙寅等,一直數到癸亥。留意單數干 (甲、丙、戊等) 是不會與雙數支 (丑、卯、巳等) 相配。因此單數排位的干支為「陽」,雙數的為「陰」。

中國的曆法,就是以甲子年、乙丑年等一年一年地數下去,每六十年循環一次;又以甲子月、乙丑月等一月一月的數;由於一年有十二個月,所以每逢一月便是寅月。日也是一樣,由甲子日、乙丑日等開始數,每六十日完成循環。時辰也是一樣,每天由晚上十一時開始,每兩小時一個時辰,由甲子時開始,五日後便又回到甲子時。一個時辰再分為八刻,一刻有十五分。

到了宋代邵雍,即著名的邵康節,更推而廣之,創下以「元會運世」為單位的宇宙曆。簡而言之,世界由始到終為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又有三十「年」。也就是說,一元有 129,600 年。自然地,十二會以地支為編號、三十運則以干支配合來數。他的曆法,由堯帝登基時五星連環的那一刻開始。

由始推出一個結論:在六十年裏任何一個時辰,都可以用四組干支,或八個中文字代表:這就是所謂「八字」;它們分別構成年柱、月柱、日柱、時柱等「四柱」。之後就每六十年循環一次,直至永遠。

在這裏,我同時想介紹如何用 Excel 計算任何一個時刻的四柱。由於 1984 年是「甲子」年,只要算出今年與 1984 的差,再除六十後的餘數,便可以知道今年的干支。算餘數的函數為 MOD。假如你將今年年分輸入 A1 的格內,又設定甲子是 0,乙丑是 1,丙寅是 2 等,那:

=MOD(A1-1984, 60)

便會得出除 60 的餘數。要化為年干,只要除 10 得餘數,0 為甲、1 為乙等;化年支則除 12,0 為子、1 為丑。當然,你也可以加 1,讓結果變成 1 為甲、為子。

可以說,算年干是最容易的。起月柱亦不難。既然一年有十二個月,每逢農曆一月便是寅月。至於月干,由於有十個,每六十個月便會循環一次,亦即每五年就會有一次甲寅月,逢甲或己年,正月便一定是丙寅月。古人於是設計了一首「五虎遁月」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為什麼叫「五虎」?因為「寅」代表虎,寅年就是虎年。同樣道理,一日有十二時辰,每五日便會遇上一次甲子時。子又代表鼠,故有「五鼠遁日」歌: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當從壬子求。

即每逢甲日或己日,就由甲子時數起。乙日庚日,就由丙子時數起。

到此,你會問我究竟想做什麼?原來自古中國曆法有一難題,就是起日柱。如果每個月都是三十日,就很簡單:兩個月便循環一次;問題出在每一個月的日數不一樣,又無算式可跟。舉例,正月初一是定在冬至後的第二次新月、大寒後的第一次新月、或最近立春的新月。月,顧名思義,是根據月亮盈虧來定的;但「冬至」、「大寒」、「立春」等「節氣」,則是由公轉、亦即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來釐定的。冬至正是日照最短的一天,一般落在子月 (即十一月)子是開始,由子月冬至開始,日照便越來越長,所謂「陽火之始」、「冬至一陽生」,所以「做冬大過年」。子月更曾經是周代的歲首,即新年。寅月為歲首,是夏朝留下來的傳統。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則為一「節」,一年於是有十二個氣、十二個節,為二十四節氣。

在人類的曆法上,以羅馬代表的西方文明,是用以太陽為主的數學曆 (Arithmetical Calendar);以阿拉伯世界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是用以月亮為主的陰曆;只有中國人用日月兼備的天體曆 (Astronomical Calendar),應該是全世界最複雜的 (Aslaksen, 2009)。我們用「年」和「節氣」來標誌太陽的週期,再用「月曆」來標誌月亮的盈虧,以至沒有萬年曆,根本推算不出每一天的日柱。

用數學曆的公曆,能輕易地讓你算出兩個日期之間相隔多少日,因為閏月閏年都是有公式計算的。但是你也許沒留意,中國農曆並不是每隔一年便有閏月。有時是隔一年,有時是隔兩年,要看日月位置!每個月亦不是一定有三十日,也不是一月大二月小這樣數。二、三、四、五、六、八等月都有可能有閏月!這樣做,有個公曆做不到的效果:就是每逢初一都是新月、每逢十五都是滿月。

因此,所有算命的師父,手邊都有萬年曆,否則無法憑簡單的出生年月日推算出八字。為什麼要算八字?因為中國人相信,我們一生的命運、健康、財富、官職等,以及每年的吉凶,都是註定的,並能由代表出生時間的四柱八字推算出來。不過,不同的派別在用不同的曆法。批八字的,用陽曆,以立春為一年之始,以出生日與節氣的距離除三為起大運的歲數;批紫微的,用陰曆,以正月初一為一年之始,以逆數月順數時等方法安身立命算大限。算鐵版的,集大成,陰陽曆皆用,還要考刻:要知道你出生在那時辰的那一刻。若你不清楚,他們便問你父母生肖等資料,以確定你的刻數。由於要求這樣精確,推出的條文亦更細緻。以我所知,只有鐵版才會直接談到你壽元有多長,死於何時,身邊有幾多子女送終!

那麼,盲人師父讀不到萬年曆,豈不吃虧?這就要提到據說千金難求的「大小金鉗訣」。盲人師父憑訣便能起八字。「大小金鉗」是我遇過最高度加密的口訣;它記下了由 1930 年到 1990 年 71 年間每個正月初一的日柱、整年的大小月分佈、和立春的時間,但你若在什麼仙洞裏看到它,肯定不知它在說什麼。讓我分享開首兩句,你便明白:

白龍隨井六戌飛,黑兔家解丑十八。……

第一句「白龍隨井六戌飛」的「白龍」,指的是 1930 年 (庚午) 的正月初一是「庚辰」日。「龍」是第五個生肖,故代表「辰」;「白」是金的顏色 (見《起卦》裏的五行圖),而天干中「庚、辛」都屬金。不過「辰」是陽支,不會配「辛」這陰干,故「白龍」只會是「庚辰」。「隨、井」嘛,是兩個卦象的名字!「澤雷隨」與「水風井」,或「澤雷水風」,由上往下數,陽爻為大月 (30 日),陰爻為小月 (29 日),便是「小大大小小大、小大小大大小」。「六戌」,是指立春在初六戌時。那是十二月初六還是正月初六呢?那就看「戌」在「六」之前還是之後。現在是在後,所以是正月,否則就是新年前,即十二月。同樣地,1931 年的正月初一是癸卯日,立春在十二月十八丑時。

有了這七個字,就能為全年每一個時辰算出四柱八字,而無需萬年曆。我最欣賞的,是這口訣壓縮字數的加密法,真是少點基礎都看不明白。至於全套大小金鉗訣,已有高人在網上發佈,我就不再轉載了。另有一套叫「銀盤子」的口訣,讓人快速背出每年氣節交替的日子與時辰,亦已有高人發表,不贅。

可是,大家記住的出生日期,大都是公曆的,很少人記住自己的農曆生辰。這樣做成了另一個挑戰,就是要先將公曆轉農曆。認識我的朋友,到此可能已估到我想做什麼:我其實是想用 Excel 的函數,把公曆轉換成農曆,再起四柱八字。你也不用找了:網上無數的萬年曆,背後大都是一個表,記住了農曆每個月初一的公曆日子,再每次查出來相減;所以全部都有一個輸入年份的有效範圍。就算楊河理與熊曉東先生最近的論文 (Yang & Xiong, 2006),也沒有離開「大小金鉗訣」的模式,只是用二進制數字來代替卦名罷。

由於公曆是以數學為基礎的,要轉換農曆便十分因難,中間要對天體運作有很深的認識;特別是起月柱的時候,要先知道月圓月缺的時間。但是,由公曆起日柱卻竟變得相對容易:因為四柱八字其實是一個數學曆,純粹一個以六十為單位的循環,故此有條件造成方程式。只要你找一個甲子日為基準,再與你查的日子相減,再為中間公曆農曆的閏年閏月做調整,便能得出任一日的日柱。

正當我雄心壯志,想訂出這個由公曆算日柱的方法時,卻發現已有人捷足先登,那就是張雲鶴先生的《張氏日柱公式》(Zhang, 2008)。張氏的公式,需要知道那一年是否公曆閏年,可用這個 Excel 公式來決定 ([年] 是 Excel 裏輸入了年份的位置):

[閏}:=IF(OR(AND(MOD([年],4)=0,MOD([年],100)<>0),MOD([年],400)=0),1,0)

張氏的基數:

[基數]:=5*[年]-60*FLOOR([年]/12,1)+FLOOR([年]/4,1)-FLOOR([年]/100,1)+FLOOR([年]/400,1)+[月]*30-59*FLOOR([月]/2,1)+FLOOR([月]/9,1)-FLOOR([月]/10,1)+FLOOR([月]/11,1)-FLOOR([月]/12,1)+FLOOR(2/[月],1)+[日]+38+IF(AND([月]=1,[閏]<>0),-1,0)+IF(AND([月]=2,[閏]=0),1,0)

[基數] 除 10 的餘數就是日干 (0 = 甲)、除 12 的餘數是日支 (1 = 子)。

現在你也可以用 Excel 做萬年曆。如果有朋友記得自己的公曆與農曆生日,你可以不用萬年曆便能為他起四柱八字。你亦可以以它為基礎,配合 VBA 來排紫微斗數命盤。自己有自己的程序,便能將解盤的心得都寫進程序,不用金睛火眼的在三方四正數星星,又不用靠想像將大限流年的盤轉來轉去。你甚至可以自動為四柱起卦納甲排六親,再在網上下載鐵版神數的一萬二千條條文,排出一生命書。簡直可謂:

算命不求人,只需按 Button!

這是有點誇張。始終解盤、考刻等工作還是要人工處理。想算命的人亦是想傾訴多於想知道未來。越扯越遠,我還是在未完全離題之前,就此打住吧。

Reference:
Aslaksen, H. (2009). The Mathematic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Retrieved from http://www.math.nus.edu.sg/aslaksen/calendar/chinese.shtml

Yang, H. & Xiong, X. (2006). The Conversions betwee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in the Electronic Perpetual Calendar. Retrieved from 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10479

Zhang, Y. (2008). Zhangyunhe Rizhu Formula: Mathematical Formula to Convert a Certain Day from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nto the Heavenly Stems and the Earthly Branches. Journal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1(2), Retrieved from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cgxyxb200802004.aspx

2010-07-15

Musician (樂器與壽命)

剛寫下學拳為什麼可以延壽,再告訴你學什麼樂器會更長命。

幾年前考過 (不是學,也不是玩) 鋼琴,又認真考過薩克斯風 (Saxophone),感覺玩管樂會長命些:一來管樂在同一時間只會有一個音,不像鋼琴要同時讀一大堆音符,又同時按一堆相對應的琴鍵,手指又要不斷在感覺一樣的琴鍵上走位,極傷腦筋;二來管樂迫你用丹田呼吸,暗合氣功原理。不過,如果我就這樣隨口說說便算,那實在對不起我個博士學位。因此我在維基百科抄下了 392 位已逝世的樂手的生卒年份、主要樂器與音樂類型,決定做過統計上的分析。由於時間關係,我只選了鋼琴小提琴來代表弦樂薩克斯風單簧管代表管樂若有高人有時間來個「通殺」,記得告訴我結果。

在討論樂手壽命之前,大家先要理解,壽命受很多因素影響,好像遺傳、性別、疾病、戰爭、生活方式等,這些因素又受國家有多富裕、不同年代的醫學有多發達、食物有多充足等等。舉例,根據世衛的報告,1900 年時我們平均壽命只有 31 歲,到 1950 年上升至 48 歲,2005 年則到達 65.6 歲。這樣看,生於 1756 年的莫札特死於 35 歲,已算是長壽。不過,在我的數據裏,無論十八、十九、抑或二十世紀的音樂家,平均壽命都超過 63,大大高於平均壽命,更有兩位有百歲高壽。可以說,玩音樂的,會較長命

當然,這是個有偏頗的樣本:能在維基百科出現的,都比較有名,亦因而較富有。其實家裏有條件學音樂的,便已較富有。較富裕的環境,自然有較衛生的居所、較有營養的食物、較高機會享有醫療等等。不過,玩音樂的亦特別多吸毒的癮君子。亦可能因為這個原因,玩搖滾的都比較短命,平均只有 55.09 歲:

玩不同音樂類型的音樂家的壽命:F(7, 384) = 3.101, p = .003




不過這個研究純屬無聊搞笑,大家就不必那麼認真;要認真的話,就要去找兩班人,一半玩音樂、一半不准玩,再等他們全死去,我們才能下判斷。

好,言歸正傳。結果發現,玩弦樂的 (M = 65.42) 竟然比玩管樂的 (M = 61.49) 長壽一點點 (t = 2.254, p = .025)!再仔細分析 (Tukey HSD),原來小提琴手特別長命 (M = 68.54),而鋼琴手、薩克斯風手和單簧管手則沒有顯著的分別。

玩不同樂器的音樂家的壽命:F(3, 388) = 4.685, p = .003



 無論如何,數據似乎支持弦樂手會長命些,特別是小提琴。無怪乎熱愛小提琴的愛因斯坦有 76 歲命!也許不斷狂用腦才是長壽的關鍵。看來,我這種可以懶就懶的業餘管樂手,無論如何氣運丹田都不會太長命的了。

2010-07-01

Martial Art (武術)

從不諱言自己的國學知識,最先都是來自武俠小說;可以說,金庸是我啟蒙老師,黃藥師則是我年少時的偶像。當然,長輩的藏書贈書、以及遇上倉海君等朋友亦很大影響,但最早仍是武俠小說真正引起了我對這些的興趣。我最初讀《易》、研究奇門遁甲,亦只因看完《三國演義》與《神鵰俠侶》,想排出「八陣圖」和「二十八星宿大陣」而矣。還記得當年會考試場外,人人都拿著課本作最後衝刺時,我卻捧著梁羽生讀得津津有味!

因此,我以前書櫃裏最多的,除了各種旁門左道以外,便是「武功秘笈」!可能有點難以置信,但我收藏的「秘笈」種類極多,由少林七十二絕技、武當劍譜、洗髓易筋五禽戲、輕功點穴暗器童子功、各大門派的氣功練法、醉拳形意拳八卦掌、甚至奧運的拳腳套路、十八般武器的耍法等等,幾乎齊全過嵩山藏經閣!

不過,這絕不代表我懂得武功。不少武術都十分難練。例如武當劍譜,其實是一堆堆的圓圈 (劍花圖譜),實際動作要自己想像;又例如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拈花指」,一開始便聲明要用左手練,免得你一時衝動用右手殺死人!驟聽上來好像好吸引,卻原來叫你用三隻手指,日日夜夜捏著粒豆子磨。到你能磨碎一顆豆時,就改磨小沙小石,如此練下去,三年小乘、七年大乘云云。其他的絕技都大同小異,起碼重覆做一個動作三五七年。亦有不少武功要三歲開始練,好像輕功童子功,有些甚至嬰兒時便要浸藥酒。可恨我早已超齡,否則馬拉松比賽裏幾時輪到非洲人跑贏我……

結果,我真正有練的,有三種。第一是氣功。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以意引氣,再「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先跑任督二脈小周天、再跑大周天,幾乎所有門派都一樣。不過,練氣功往往到了一個地步時,便需要一位師傅「護法」,以致我這種自閉練武的「電車武俠」不敢再練下去,免得走火入魔。

第二,是我花了最多時間研究的「楊式太極拳」。我當時只有十多歲,硬拉著住在鄰座的同學一起晨早到球場練,正是「子午常練功」嘛。當身邊的公公婆婆在模仿師傅的動作時,我們則不斷翻閱那本兩寸厚的《太極拳全書》,揣摩楊澄甫先生當年的英姿。我不單學套路,亦念口訣:事關趙半山教胡斐太極時,也只是傳了他口訣 (見《飛狐外傳》)。記得那時並沒有互聯網,好辛苦才在舊書局裏找到成套口訣。後來又買了另一堆書,瞭解為什麼慢吞吞的套路可以用來格鬥 (還打敗了白鶴派,成了誕生香港武俠小說的契機;雖然現在重看那短片,一點不像大師比武)。我一直練到中學畢業、能熟練地打出八十五式全套的楊式太極拳為止。之後便又漸漸遺忘了。(右圖是從當年在大學裏與兩位兄弟以武術為題的多媒體功課裏抽出來的圖片。)

相信你已發現,由於我年少氣盛、囂張自大,加上銀根短缺,所以到此都沒有正式跟過師傅。一直到我工作了數年後,我才真正拜師學第三套武術:詠春。

也許奇怪的人總會遇上奇怪的人,我跟過的兩位師傅都很特別。先談談我尋師的經過。其實香港不少有名的詠春師傅,但都有點拖鐘騙財之嫌。一式三套的詠春拳,每套才兩、三分鐘,卻教足三年。經過一番調查,最後決定拜訪葉問親傳的徐尚田師傅。可惜徐尚田師傅年事已高,被他婉拒了。於是我再四處尋訪,找到另一位李師傅。李師傅的主要事業是跌打,教拳只是副業。因此他教曉我「小念頭」後,便不斷鼓勵我自己打木人摏和與其他師兄過招,好讓他專心看症。結果我每星期兩次上拳館,主要的練習是「被打」。一個只學了「小念頭」的新手,是無可能和一位學過「尋橋」馬步的師兄過招的;結果只有不斷被來自不同方向的「寸勁」彈埋牆、臉上被掌摑了無數次、又中掌又中拳搞到差點吐血。



別誤會,其實李師傅教了我不少東西。他雖然在看症,但每次我們過手犯錯時,例如「飛踭」,他都會出言指定。他亦多次示範如何只用「小念頭」的入門招數,在自己不用力、純粹借力打力的情況下,化解各式各樣的攻擊。很難想像,身材短小的他,能在一眨眼間將六尺高的師兄彈開三米!他還錄下掌斷雲石的示範放上網!時至今日,我仍然很享受能和別人純憑感覺過手的快感。那種速度、那種讓你心裏一念不生的空靈感覺,很難在其他運動裏感受得到。這些都是李師傅教的。不過,他一直沒時間教我「尋橋」,我亦後來搬了屋,找到第二位師傅。

第二位師傅不單是跌打醫師,在文革前更是留學俄國的腦科醫生,曾當武術隊的軍醫,亦是一位茅山師傅,幫人驅鬼捉妖……找到他,純粹是因為路過,或者是物以類聚吧!鄭師傅不單學過葉問傳下來的詠春,亦學過佛山傳下的少林永春拳。看他精神奕奕,出手又快又狠又重,很難相信他已經七十多歲!他教的詠春拳,可謂雜綿套路。在教「小念頭」時,摻合了「尋橋」的「挖手」、「拋拳」;教「尋橋」又加入了「標指」的「毒蛇出洞」(他最喜歡的叫法)。不出幾個月,你已經學完整套拳而自己都不知道!那邊廂,他又忽然間耍起棍掄起刀來。

最後,正宗的葉問詠春拳,我還是在 YouTube 裏的徐師傅偷學的!慚愧慚愧。鄭師傅曾說,以前偷師學拳,會爬上鄰座的天台,遠觀拳館裏的師生。現在你只需要在網上逐格重播便成。不過,對完全無學過的朋友,就算能因此將「小念頭」、「尋橋」、「標指」練到滾瓜爛熟,都不能用來黐手過招;但對我這種半桶水的電車武俠,這不啻是大大的驚喜。你可能問,為什麼不買拳譜自閉練功?卻原來坊間的拳譜很多都不全,或寫得不清楚。YouTube 卻是非常清晰!



為何在芸芸武術裏,我會選氣功、太極與詠春呢?主要是因為學這些拳術的師傅,大多很長壽:楊澄甫雖然不幸在奔波中染病去世,但其祖父與父親都過七十歲;在兩個世紀前可是「七十古來稀」呀。葉問曾沉迷鴉片,卻仍七十多歲才逝世;徐尚田師傅生於三三年,至今仍精神矍鑠、目光炯炯。我兩位師傅的外表至少比真實年齡年輕十多廿年,鄭師傅還要煙不離手!究其原因,這些拳術都屬於「內家拳」,由意引氣,意在拳先,打通一身經脈,絕對能強身健體。

舉例,「標指」一開始有一招很奇怪的,用腕力把手掌縱向橫向各揮動三次。武術家可能可以舉出很多摶擊上的用途,但從中醫學上,手腕那裏有一系列的原穴,元氣從指尖的井穴出發,在這裏儲存能量,再向體內射出,提供臟腑所需的原動力。雙手手腕有肺經的「太淵」、心經的「神門」、心包的「大陵」、小腸的「腕骨」、大腸的「合谷」、三焦的「陽池」。這和現在流行的「拍手功」原理相同。又例如,每一下扭腰上馬「膀手」或「批踭」,都會牽動腋下平常不會碰到的陽蹻脈、帶脈等奇經,進而把營衛之氣迫入足太陽、足少陽、手太陽、手陽明等主要經脈。因此,你不要小看詠春這種小架式的武術,背後可隱藏著嚴密的養生基礎。

屬於大架式的太極拳更不用說,十三勢裏第一句「虛靈頂勁」,就已打通了最難打通的督脈!第一式「起式」,便打通小週天,並氣貫手掌勞宮穴與各井穴。不信?有人就在八十五式裏單單抽出「起式」,創立「無極氣功」,成為一個氣功派別!據說,楊澄甫當年揮掌,其氣感能牽動十呎以外的燭光。燭光是鈉、鉀等離子,帶電,被生物電所產生的磁場影響,不是不可能;但元氣能運用到這個距離這個地步,則應能百病不侵了。

至於氣功,則更是捨末逐本,直指源頭。那些花拳綉腿,又那堪灌滿真氣的一下掌擊?話說當年無極氣功的創辦人蔡松芳師傅,曾在九龍公園與門生佈氣站樁,大家都不敢站在蔡師傅的正前方,否則隨時會被彈開!也許在將來,我應該謙虛下來,又再登門拜師去也!

在此聲明,這些東西,並非用來作學術研究的,我也沒時間翻查各典故出處,只是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