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是一個完全沒有目標的一個月,卻不知不覺間看了不少書和電影,那是因為我總是跟隨「訊息」(Message):誰突然向我推介,我便去看看。結果竟然看了大部份今年奧斯卡提名的電影。
其中一套是《少女失落園》(An Education)。網上那麼多朋友寫影評,我就不寫了。事緣倒是有趣:老友一天致電,神秘兮兮地告訴我必定要看這齣戲。驟耳一聽片名,加上他的語氣,還以為是色情片。卻原來是為了裏面描述一位「Killer」(情場殺手) 怎樣欺騙無知少女的感情。
我和這位兄台由幼稚園時開始認識,卻一直到中學畢業才熟絡,原因是之前除讀書,並沒有共同興趣。到了預科時,我們因為開始一起研究如何追女仔,竟變成死黨。不用說,最初都是失敗收場。我知,相比現在小學便濫交吸毒,我們是比較遲熟。我們竟等到十八歲才相約一起看人生第一套三級片!結果,由於讀男校,我們的知識只能來自那些不成材的日本卡通男主角,就是那些等二十集都未敢示愛的垃圾教材。熬了很多年,我們才學懂《少女失落園》裏兩個小時教完你的秘技。與其說那是少女的「教育」(An Education),倒不如說是男生必讀。那當然不是叫你有老婆還四處胡搞,只是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簡言之,八個字:「欲擒先縱、欲拒還迎」。如果我有兒子,我一定不會讓他看什麼《橙路》、《相聚一刻》等垃圾,而讓他先看《少女失落園》!
不少朋友在看《寡佬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 時都想起我。是的,那就是顧問的生活,也是我現已告別了的生活。其中,主角在機場幫那位新丁丟掉行李裏的雜物那一幕,我最深刻。當你要日以繼夜地出閘入閘,你自然會發展出一套高效率的習慣:零金屬、鞋易脫、少行李、不寄倉、電腦常待機等等。主角的看法是對的,亞洲人在這方面是最高效率的。
記得新年和表弟妹團拜時,大家問為什麼還要讀博士。我說想將來教書,離開商業社會,寧願嫌少點。這種想法,別人很難瞭解,以為是炫耀自己有錢、賺夠、甚至「嫌錢腥」。大家不明白,公司或客戶願意花這麼多錢請你,還讓你四處出差、住五星級酒店,他們一定要在其他地方賺回來。而無論我是做流程改造、IT 規劃、企業重組、積效管理、平台外判、抑或收購合併,最終的回報仍是來自精簡掉的人手。只不過,現實世界很少像電影一樣,那麼直接和血淋淋地面對被開除的員工而已。至於教書,則有點救贖的成份:彷彿可以帶來幫被裁掉的員工增值、讓他們重新找到工作的感覺。
其他的電影中,我是頗喜歡《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 和《不敗雄心》(Invictus) 的。老實說,我是因為嘉芙蓮碧嘉露 (Kathryn Bigelow) 與占士金馬倫 (James Cameron) 之爭才看《拆彈雄心》的。同行的舊情人在與你同爭一個獎,不知是什麼滋味?當然,我知這種想法很幼稚。無論如何,電影初段我還怕是一套悶片,估不到後來還是越來越緊湊。我不懂電影,但純粹從娛樂性來說,是十分不俗了。
至於《不敗雄心》,那是由於朋友說摩根費曼 (Morgan Freeman) 跟曼德拉 (Nelson Mandela) 很像,我才看的。早就知到美國演員很專業,卻估不到摩根費曼連南非口音都學得那麼似!跟我以前的南非同事一樣難聽!當然了,電影的內容與訊息都是一流的。
談到訊息,最震撼和感人的,還是看了在公教進行社買回來的《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她完全服從神的意思,不畏懼、不憂慮,燃燒自己,然後安全交托。如果一件善事,遇著障礙,她會認為是衪心中的時機未到,而不會怨恨連善事都阻礙的政府、居民、甚至教會本身。如果缺乏錢,她也不擔心,因為需要的時候,祂自然會給予。亦因為這樣強大的信心,她十分不喜歡規劃、組織、制度和系統。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撞擊,因為我是一個會為生活過度規劃的人,而且還靠為大公司搞制度和系統為生。我忽然反思,我是否留下太小的空閒,讓祂的意旨承行呢?也許,祂就是想我像過去這個月那樣,學著即興點。
這又讓我想起,恐懼的人,無論是害怕失去工作、愛情、或財富的人,都是會變得越來越醜陋的。事事計劃,其實也是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是時候添點信心了。
3 則留言:
我都很想凡事交託,可是,當我遇上親人無理扭曲想法時,卻無法處理。
拖延憤怒卻不能止息憤怒。
以現今社會進化的速度, 恐懼當你的兒子"懂性"時, 《少女失落園》已經過時了 -_-"
又, 計劃趕不上變化, 有時在航行的時候把引擎關掉, 任由自己隨波飄盪, 冒個險都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當然, 冒險的後果是看不見將來, 而事事規劃, 就算當中有什麼變化, 都只不過跟航道稍為偏離, 錯不到去那裡. 冒險定規劃, 那就視乎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了.
oops, 錯字, 是恐"怕", 不是恐"懼".
不過, 有時這類無心錯字可能是反映內心狀態的一種, 哈哈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