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的教義很簡單:由於人類生生世世的罪孽深重,無可救藥,沒有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能成佛解脫,遑論救其他人。幸好有一位叫法藏 (Dharmākara) 的菩薩,有皇帝不幹,花了百億年的時間淨化成佛,佛名「無量壽 (無量光)」(Amitābha),音譯「阿彌陀」。祂發願救助世人,特別是臨終的人,往生祂創造出來的淨土,即一般人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要得到救助,只需要全心信靠,不斷念祂的佛號便成。
但當你研讀淨土真宗的聖典,你便會發現一些很熟悉的概念,好像「因信稱義」:其本上,你得救不是因為你的努力,而是因為無量壽佛的功德,洗淨你的罪,讓你住進祂的國,條件是你要全心信靠祂。甚至,你之所以對祂產生信心,也是因為祂揀選了你,先住進你心裏,你才會信。簡單來說,你什麼功勞都沒有。因為如果你有努力過,你便會有「這是我應得的」、「一定是我不夠努力才未開悟」、「為什麼我比他努力,得到的卻和他一樣?」等反應,形成驕傲、焦慮、挫敗、妒忌、憤怒等情緒。就算你最後成功開悟得解脫,其實也暗藏了自私的動機。福音便有這樣一段:
那個法利塞人立著,心裏這樣祈禱:「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義、奸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祇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我告訴你們: 這人下去,到他家裏,成了正義的,而那個人卻不然。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路 18:11-14)
那是否我們胡作非為都可以進入樂土呢?這個情況根本不存在。因為只要祂揀選了你,要拯救你,你便與祂結合為一體,不能分離,也不能再犯罪。因此,在仁慈的祂面前,人人平等,都可以進入樂土。也因此,「功德」一詞是個危險的字,反而讓人犯罪。這兩個說法,不止是親鸞的觀點,也分別是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與約翰.加爾文 (Jean Calvin) 的觀點。淨土所提倡的「信願行」,也和「信望愛」極為相近。甚至大家都認為和尚與牧師可以結婚成家,反正苦行並無意義。當然,這也牽涉到「自由意志」還存不存在的問題,加爾文有套說法,這裏不贅。
淨土與基督教新教高度的相似,早於耶穌會的傳教士在十六世紀踏足日本時便已發現1。背後成因除了是社會秩序的分崩離析外,也包含從「自力」(jiriki) 得救轉成「他力」(tariki) 的發展。
一直研讀佛學,過程中有得多得著,但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對神的信仰。除了自幼培養的感情與滿懷的感恩外,也包含了一點點不敢驕傲的念頭。雖然多讀了兩本書,但自己深知人性有多軟弱,不太相信靠自己也能開悟得救。現在弄明白了淨土背後的哲學,終於對這個支派多了一份體解與同情。
1 Rubiés, J. "Real and Imaginary Dialogues in the Jesuit Mission of Sixteenth-century Japan."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55.2/3 (2012): 447-494.
後記
眨眼間三個月過去,經歷了很多改變,換了份過度刺激的工作,為此正在苦讀二千多頁的參考書。此外,接了好幾個工餘的項目,包括預備了一個心理學的工作坊的教材 (三小時,主要環繞廿多個有名的實驗,有興趣參加的可在九月底前聯絡我)、教完了一個博士的課程、寫了四份佛學論文 (本文即是其中一篇的摘要) 與雜誌專欄等等。總之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不是朋友們相繼詢問,我也差點忘了回來筆耕。我本來正在翻譯《中論》,打算每譯好一個章節便放一篇精華在這裏。之前放的幾篇,並不是什麼「佛教三部曲」,而是《中論》廿七章的首幾章的主旨。這幾天終於能搾出時間,重啟這個翻譯工作。相信很快能在這裏繼續分享讀《中論》的心得。
4 則留言:
你好, 我是你多年的忠實讀者, 我叫阿斌, 想問關於文中那心理學工作坊, 在那裡可以得到更多資料呢? 謝謝
你好!資料在這裏:http://www.iam.org.hk/courses/%E8%A7%A3%E5%AF%86%E3%80%8C%E5%BF%83%E3%80%8D%E7%B6%93/ 。謝謝!
所以,基本上你是属多神论者?
Hi Deonne,
你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我信唯一的神。
要定義「神」卻是很複雜的問題咯 ;)
Paul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