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1

Cathedral (聖殿)

朋友,謝謝你們一直守候。想不到,整個月沒有更新,訪客次數會與上個月一樣;這有著什麼啟示呢?

過去這四個多月,我和公司的兄弟姊妹們日以繼夜,創下了業界更換股票系統最快的紀錄。本來,要換一個實時買賣、延時交收的系統本身已經頗複雜,再加上李生忽然超前推出第一隻人民幣結算的股票、港交所又無啦啦升級 AMS/3.8,強迫大家每兩個星期搞一次連接測試及市場演習;最抵死係臨到埋門一腳,忽然打八號風球,休市一天,之前預備好的交易數據結果又要補丁,總之就一頭煙。到排除了萬難,讓系統在上星期上線後,投訴的電話就開始響過不停,求助的電郵滿天飛。終於捱到這個星期,天色灰暗不明,同事半死不活,客人神經兮兮,小弟則早已筋疲力盡。所以整整一個九月,我都是靠讀小說熬過的,一本學術性的書都沒讀過。

這篇作為從地獄重返人間的第一頁,不如就介紹一下在我消失了的九月裏所讀的三本小說。前兩本都是男作家寫的,都是有關興建教堂的,亦都是發生在中世紀的。首先是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tzing) 的《科隆 911》(德:Tod und Teufel;英:Death and the Devil)。薛慶便是《群》的作者,而《科隆 911》則是他的處女成名作,寫於 1995 年,所以這書與 911 的恐怖襲擊是無關的,純粹巧合。小說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一個小偷因為目睹了一隻「魔鬼」殺害興建教堂的工程師,而被魔鬼追殺的故事。不過,驚悚懸疑的故事只是這小說的包裝,作者的目的是述說十三世紀時教會與富有的貴族的權鬥。如果《群》(The Swarm) 講的是生物與環保,《悄無聲息》(Lautlos) 講的是物理與政治,那《科隆 911》講的則是歷史、中世紀的歷史。不一樣的著作,一樣地好看。

另一部讀完的小說則是《上帝之柱》(又譯:《聖殿春秋》;The Pillars of the Earth)。這小說並不新,寫於 1989 年;出版的時候亦不轟動,用作者自己的說話:「一本不被看好的小說,一位不被看好的作家,我還差點就沒寫了,然而這卻是我最好的作品,有你們的賞識。」結果,《上帝之柱》成了作者肯.弗雷特 (Ken Follett) 最暢銷的著作,與作者其他著作一起,全球售出了過億冊!每年版稅超過二千萬美金!肯.弗雷特亦因此擠身富比士 (Forbes) 全球最富有的十大作家之一。而我,絕對同意這是一部極為精彩的歷史小說。去年,它更被拍成電視劇集,在英美極為受歡迎。

《上帝之柱》的精彩,不像《三國》那樣波瀾壯闊,卻像《紅樓》那樣細緻立體。讀著讀著,自己便彷彿生活在中世紀一樣,衣食住行、節日慶典、生老病死,全在這千頁鉅著裏。故事主要圍繞一個虛構的英國小鎮,有位建築師,矢志興建一坐大教堂,卻因此而被捲進英國內戰的漩渦裏。故事的背景正是著名的諾曼王朝 (Norman Dynasty) 與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中間的內戰時期 (1135-1154),斯蒂芬王 (Stephen of Blois) 因著「白船事件」(Wreck of the White Ship) 而奪位之後,開始了「無政府時期」(The Anarchy) 或「十九年的冬天」(The Nineteen-Year Winter),是《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 喻為「基督與諸聖都睡了」的黑暗時期。故事跨越了主角三代的奮鬥,涵蓋教會、皇室、貴族、商人、農民、工匠等等的日常生活與恩怨情仇,可以說「目不暇給」。故事最後在湯瑪士‧貝克特 (Thomas Becket) 主教被刺的事件 (1170) 中結束,成為神權與王權鬥爭一個完美的象徵,亦恰當地成了完書前的次高潮。也許因為我曾經親身到過坎特伯里 (Canterbury) 大教堂朝聖,所以對這部分特別覺得投入。

兩部小說,都是圍繞偉大的歐洲大教堂而寫的。對於曾到歐洲旅行的朋友,相信你一定同意大教堂差不多是所有城市的主要景點,亦是極偉大的建築。其實,中世紀的城市本來便是圍著教堂而形成的。當高棉帝國在興建讓世人讚嘆的吳哥窟時,其實法國已在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了,可以想見當時興建大教堂的難度與技術有多高。

至於第三部小說,由於作者是女性,風格可謂截然不同,下回再介紹。

4 則留言:

Water Moon 說...

原來你的九月是這樣過的

paulsin 說...

出黎行,預左還啦,所以一早儲定些稿在你那裏,才不至於脫稿 ;)

匿名 說...

狂人兄你好,我常跟你的書單買/看書的!尤其喜歡你介紹的"群",今次也會照單執書 :)

怒火

paulsin 說...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