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5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

這個世界的瘋子可分成:
  1. 會危害社會的瘋子
  2. 被親友看成瘋子的瘋子
  3. 自己認為自己快發瘋的瘋子
  4. 正在學校裏被迫瘋的小瘋子
  5. 以為自己正常卻在各種機構與組織裏發瘋的瘋子

由於有這個市場的需要,我們相對應地發展出五種專業:
  1. 精神病醫師 (Psychiatrist),基本上是醫生,但可以開精神科藥物給第一類瘋子。

  2. 臨床心理學家 (Clinical Psychologist),可以為親友評估你有多瘋,並說服你你是真的瘋了。

  3. 輔導心理學家 (Counseling Psychologist),可以一直聽你講你如何發瘋,並教你如何裝作正常。

  4. 教育心理學家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不斷將一批又一批小朋友拿去做教育改革的實驗,直到老師學生都全瘋掉為止。

  5. 組織心理學家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篩選最適合你發瘋的工作與最適合為你工作的瘋子,並教你如何一邊追逐名利、欺壓下屬、奉迎上司,一邊裝成正常人。

放眼世界,最大需求的當然會是最後一種。所以當初我決定成為心理學家時,我選擇了組織心理學。如果閣下曾在工商管理課程讀過組織行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或領導力 (Leadership) 之類的科目,那你聽到的大部分理論,正是組織心理學家們搞出來的。你今天人事部用的系統,好像花紅的計算與分配、培訓的方法、升職的要求、聘用的條件、入職時的性格測試等等,也都是這班瘋子想出來的。

剛開始讀博士時,才知道其要求不是學習新的知識,而是創造新的知識;當時是很興奮的,覺得自己竟走在全世界的最前線。當然,之後的痛苦就不在話下。今年,我終於一償素願,來到新奧爾良 (New Orleans) 的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協會 (Society for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IOP]) 年會。這個會是組織心理學家的聖地,會裏的是全球這一行的專家,足足有七千多人。在這裏能聽到最新的研究,好像多團隊系統 (Multi-Team System)、証據為本管理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社交網絡 (Social Network)、甚至潛意識激勵方法等等。亦有機會和不同的學者交流研究的方法:真想不到自己不經不覺間已能用一籮籮的術語跟這些象牙塔裏的人交談。最厲害的是見到些元老級人物,這些人在論文裏引用了數百次,卻從來沒有立體地認識過他們:好像創造出期望理論 (Expectancy Theory) 的維克托.弗魯姆 (Victor Vroom),竟在開幕時上台表演吹單簧管!果然是瘋子大集會。

會場同一時間有多達十九種個不同種類的會議在進行,例如大堂內的講座 (Symposium & Forum)、會議室裏的小組討論 (Community of Interest)、濃縮了即將刊出的研究報告的海報演示 (Poster)、以及跟全球研究員一起想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圓桌會議 (Round-Table Discussion) 和聽聽專家們如何為未來的研究擬定議程 (Panel Discussion)。所以去之前我花了足足兩個星期研究每一個小時去開那一個會;加上時差,每天完結時簡直散了架一樣。


在會裏竟有美國心理學協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的會長 James Bray (下左) 與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協會 (SIOP) 的會長 Gary Latham (下右) 同台演出。由於 APA 與 SIOP 一直不和,這個場面實在難得:


APA 與 SIOP 一直有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情況。在閉幕的儀式裏,大會請了第一個拿首席學習官 (Chief Learning Officer [CLO]) 銜頭的 Steve Kerr 來演說。他當時任職於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當行政總裁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 Jack Welch 叫他想一個職銜給自己時,他跟 Jack Welch 說要首席教育官 (Chief Education Officer),好讓他能跟 Jack Welch 叫自己做 CEO;最後當然不成,只能叫 CLO。他現在是高盛 (Goldman Sachs) 的 CLO。他用了一個很清晰的方法講述一般心理學與組織心理學的分別:前者是微觀的 (Micro),後者則是宏觀的 (Macro)。他說大部分的公司都將業績與員工的努力掛鉤,這是微觀的,忽略了公司制度的支持與市場的因素,讓員工產生無助感並承受不必要的壓力。這正是「英雄」與「時勢」的問題。組織心理學家,就是要制造一個有利大家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的「時勢」。

工作之餘當然也要參觀一下美麗的新奧爾良。愚見認為新奧爾良是美國全漂亮的小鎮,四處是鐵花欄杆、煤氣燈和馬車,加上加拿大法式 (Cajun) 餐館和葡萄牙非洲 (Creole) 食物的香氣,混合著法國、西班牙、英國和非洲等文化:


我依舊每天跑步,並順道參觀了這裏有名的聖路易墳場一號 (St. Louis Cemetery #1)。這個墳場有名在將棺材葬在地面,有些彷如大廈一般,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水位太高:


作為宗教導師,小弟當然不忘到十九世紀時的巫毒女皇 (Voodoo Queen),Marie Laveau,的墓地。到了今天,還是有很多信徒在墓碑上畫下三個 X 許願,並在願望成真後供上祭品。

雖然用里數加廉價機票,轉了三班機,飛了足足二十四小時才到新奧爾良,結果在短短四日裏,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昏睡狀態,還要凌晨兩點幾起床清理公司堆積的工作,甚至開電話會議,但我還是覺得,很值得。

2009-04-04

GoYeah.com

大家可能記得小弟曾經在娛樂圈一段時間,當時嘔心瀝血設計並四出集資,甚至邀請白賴仁兄出手,加上他的老朋友,一起花了大半年時間打做的,便是這個能讓大家免費看正版港產片的平台:


你可以直接在網上看,或用右上角「Player 下載」裏的播放器;它是一個點對點 (Peer-to-Peer) 的播放器,所以越多人看便越流暢。

如果你在四月七日晚九點到十一點上去看,還可能有戲票送,詳情請見「夠 Yeah 媽打」的網站。雖然我們已功成身退,但還是很高興見到這個平台投產。有空便多多支持吧!

從此大家便不用再 BT 港產片了。

Sunglass (間諜太陽鏡)

早前在赤柱花了數百元買了對間諜太陽鏡,內有 2GB 記憶體,可以播 MP3 音樂,並有針孔攝影機,隨時拍下沿途風光;自此,我便多了個跑步的伴侶:


且讓你看看我每朝跑步偷拍回來的「春色」:


和這兩天凌晨在密西西比河畔拍的夜色:


不過跑步時難免心跳加速,很難屏息拍一張完全沒震動又對焦的照片。至於為何在美國,且看下回分解。

2009-04-02

Obama (奧巴馬)

讀完奧巴馬總統的早期作品《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此台譯名甚差,國內譯《我父親的夢想》好像貼切點),其中記下了他母親的一句說話:
A healthy dose of guilt never hurt anybody. It’s what civilization was built on, guilt. A highly underrated emotion.
適量的內疚不會傷害人。內疚是文明的基礎。一種被大大地低估的情緒。

這讓我有很深的感受。一直覺得不應活在悔疚之中;但回頭想想,內疚的感覺,其實來自「同理心」(Empathy),也就是愛的基礎。若果父親不愛子女,便不會因為所提供的生活條件差而內疚;若果母親不愛子女,便不會因為工作時不能在家而內疚。內疚,也許就是愛。

最近香港出版了一本新的《心理雜誌》,裏面有說情人不應為「欠對方人情」而繼續一起。不過若仍會為「欠對方人情」而內疚的話,畢竟也是一種關愛罷?

這讓我想起我尊敬的南懷瑾老師,在講《莊子》時,解釋為什麼「頭陀不三宿空桑」,因為修道人怕在一個地方住久了,會有感情;因此要「絕嗜禁慾,所以除累也」。那豈不是要一世奔奔波波?
註:我手上的是版本是坊間的《莊子講記》,據說沒有新修訂的台版《莊子諵譁》正確;畢竟它們都只是南老師的學生筆錄的講義,難免有偏差。

當奧巴馬在芝加哥工作了三年後,他絕對是產生了感情;所以當他可以離開草根階層的戰友去哈佛進修時,他竟覺得內疚。不過他並沒有逃避這種「負累」,最後回到了芝加哥成了參議員,更將其同理心擴張開來,包含了整個州、整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看他之後寫的《歐巴馬勇往直前》(The Audacity of Hope;國內版《無畏的希望》),明顯地成熟了,沒有了第一本書的矯情,內容明快持平,用最簡單的道理震撼著人心靈,並穿插著很多他在社區工作時的小人物小故事,讓他的論點充滿說服力。


我最欣賞是他從來不會一面倒地辯論,因為那只是過度簡化問題。看我們今天的社會,全是二元的討論:好像支持還是反對最低工資,大家為了選票,完全忽視問題的複雜性。他在 2004 年的演講便是憑這種無差別心、近乎「齊物」的思想,贏得全國的支持。



三月十六日的商業週刊 (BusinessWeek),可見奧巴馬正在一一實行他寫在書中與競選時的承諾,不惜惹來工商界群起而攻 (Sasseen & Epstein, 2009):在他書中他提過巴菲特的稅率比秘書還低,所以他現在就真的加投資利得稅;書中也提到他很欣賞巴西用蔗糖作燃料,故此他在迫能源公司與車廠用再生能源,這亦是徹底破壞中東恐怖份子的資金來源;他亦在推行排污的限額、拿六千三百億出來改革醫療、取消外判國外的稅率優惠以製造國內就業機會、減低低收入家庭的稅率等。在我看來,這些其實都是常識,只是政客財團們為了私利而一直不肯推行。

我想,正直 (Integrity) 的意思,就是表裏如一,貫徹始終;每一個決定,都由原則與價值觀主導。奧巴馬的智慧與雄辯,建基在他對民眾的同理心與對原則的堅持,而不是為增加自己的權力。他的成功,也就是正直的勝利,讓我首次明白政治也可以不污穢。有這樣正直與誠實的領袖,是美國的福氣,也是全球的福氣。我當然亦知道有很多人對他不滿。但誰又能贏得全世界的讚美?可以的也只是一個大滑頭罷。

自從上次看過李光耀回憶錄後,很久沒有這麼震撼與感動過。李光耀是一個在逆境中成功掙扎求全的領袖,他充滿智慧卻缺乏同理心;奧巴馬卻是在未成為總統之時便寫下這兩部書,當中一點野心都沒有,第一本書初版時更是賣不出;內容都只是對人們發自內心的關懷。單憑他十多年來,由一個社工變成一個總統,其原則一直無變,便已非常值得欣賞。

若你真的想看書,《歐巴馬勇往直前》(The Audacity of Hope) 會是更好的選擇。我看《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時,最大的得著是更瞭解自己的弟弟;雖然他的工作不完全一樣,但我現能更明白社工、社區發展和政治的功能。

拉雜地在不同的酒店寫了這些,亦無時間整理,只好如此。之前在公教進行社買了一套 DVD,名為《進入偉大的寂靜》(Into Great Silence),當中拍攝了法國阿爾卑斯山上隱修院的生活。製片人足足等了十六年才獲得批准拍攝。影片中沒有旁白,只有光影、時間流逝、與空間。我現正過著「不三宿空桑」的生活,最適合晚上在酒店播放兼冥想,所以就此打住,下回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