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名加入了娛樂圈一陣子,真正見識不少。好多人以為能列席高層會議,一定可以遇見很多名星名人。事實上,名星只有兩種:大牌到老板都唔得閒見的,與細粒到老板根本唔識的。所以高層只接觸經理人。加上我出名孤陋寡聞,曾經面對面遇上名導演都不知叫啥,見到時裝界鉅子又當「茄厘啡」,認真「唔襟撈」。
旁人以為做娛樂大亨會發達,實情做娛樂事業的多為「名」,不太為「利」。好多時都是貼錢做宣傳。真正賺大錢的是少數當紅藝人與名導,動輒佔去製作費的大半,結果背後還要有大量的廣告贊助才不至蝕大本。
由於目的是「名」,故排場最講究。公司會議室都放滿古董,對著無敵大海景;合約都在酸枝大圓桌上簽訂;公司更有能容納三十多人的私人影院、紅酒室、雪茄房等等,再有「御廚」每日為高層準備午飯,十分講究。
很多朋友好奇,為何小弟能進入娛樂圈「高層」。事實上,如果你瞭解娛樂集團的架構,讀讀年報,便會發現大部分高層都不是圈中人,而是有投資銀行背景的所謂「數佬」。高層的工作是「傾生意」,而不是製作電影和音樂。高層裏亦有很多有奇才異能的,如專責為老板抄股票的或處理祖傳遺產的,甚有春秋孟嘗之風,真是大開眼界。然而,沒有會「傾生意」、「搞宣傳」的高層,便沒有搞藝術的空間。
好多「藝術家」,強調自己不會隨波逐流,與商界妥協。Beyond 便曾經因為由另類路線走向大眾化,以至幾位創隊團員離開。事實證明家駒的策略是對的。若 Beyond 堅持要做 Post-Punk 的音樂,便永遠是一支無人問津的地下樂隊,沒法建立與大眾溝通的平台,最後便無法宣揚其他關於戰爭、膚色、農民等訊息出去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