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教授的書中,他提到聖女小德蘭的回憶錄,即《靈心小史》(Story of a Soul)、《一朵小白花》或《聖女小德蘭回憶錄》是一本並不易看的書,因為開首九章都是些日常瑣事,所以他建議由第十章開始讀。於是我決定讀一讀《靈心小史》。我沒有聽從溫教授的提議,而是從頭開始,結果並不覺得很難讀,反而從眾多瑣事中,我讀到一個滿載聖寵但毫不自我的聖人的「真」。但我明白,溫教授原是量子力學碩士,又是神哲學博士,有著非常理性的腦袋,一下子要從聖十字若望那些有系統的靈修框架跳去日常瑣事,衝擊一定不少。然而,我們都是凡人,要做到聖十字若望和聖大德蘭修女的成就著實不易,但要在生常生活中用聖女小德蘭的態度去活,去成聖,似乎更有望成功。難怪聖女小德蘭那麼受世人歡迎了。
聖女小德蘭全名聖嬰耶穌與耶穌聖容德蘭(Therese of the Child Jesus and the Holy Face;法:Thérèse de l’Enfant-Jésus et de la Sainte-Face),是一位非常受愛戴的聖人。在法國,除露德聖母外,第二個最多人朝聖的地方便是法國里修的聖德蘭聖殿(Basilica of Saint Therese of Lisieux)。聖女小德蘭自少便有聖召,很少的時候便瞭解塵世的快樂最終都只會帶來痛苦:
「天堂之外,從來沒有毫無陰霾的歡樂。」(5)「日光之下,盡是虛空。只有全心愛主,為神而放棄屬世的財富,生命才有價值。」(11)
但由於她的年齡,也由於她的謙卑,她一直把聖召交託給主。在書中,「卑微」這詞出現了三十一次,「微不足道」則出現了十二次:
「我長年來始終懷著成聖的心志。我並不仰賴自身的行為,因為我的行為毫無可誇之處,我只是仰賴他,因為他就是道,就是聖潔。他所要求我的,就是我微不足道的努力。」(10)
而她在初領聖餐的時候便已體會到與神共融的喜樂與甜蜜:
「儘管我如此卑微,但當我們在默然中四目相望之時,我們便已心靈相通,相知相愛了。而如今,這種愛更加深沉而甜蜜,已經不僅僅是無言相望了。最後的障礙也消融於無形之中,我,德蘭已經消失不見,我已經融於他之中,宛如涓滴之水融入海洋。」(12)
但在修道人的生活裏,甜蜜的時候少,受苦的時候多。聖女小德蘭不只主動尋找受苦的機會與方法,並愛上了「苦」:
「是的,我受過苦,但沒有愛過苦,現在,我真正感覺到苦深深吸引著我。」(12)
聖女小德蘭家境富裕,父母從事鐘錶手飾行業,有很多與上流社會宴會的機會,但她一直都覺得那些浮華都是「偽裝後的痛苦」:
「迷失靈魂原是極易發生的事情,我們只要沿著俗世那條開滿櫻花的道路迷失下去,就往往會難以回頭。但如果你能超脫於俗世之上,自然就能明白:世俗帶給人的歡樂不過是偽裝後的痛苦,這時,你就再也不會滿足於過眼雲煙的虛譽。」(14)
她把快樂都建築在對主的愛上:
「我並非不渴望天堂,但愛本身就是我渴望的天堂。」(18)
到了她十三歲時,便決心入修院。但由於年齡太輕,院長不肯破例收她,於是她央父親帶她去求主教。當主教也拒絕她時,她又央父親帶她去羅馬求教宗。在羅馬,她遇上不少達官貴人,但這更堅固了她遁世的心志:
「那些榮華富貴或權勢官銜,不過都是過眼雲煙而已。我們遙望之時,也許會心生企慕,但走近細看之時,才知道,發光的未必都是真金。」(19)
結果她如願在十五歲便進入了修院。在修院中,她除了沉浸在主的愛裏,亦開始在團體中實踐愛德。然而,她亦遇上「神枯」的情況,即聖十字若望所說的「心靈黑夜」,但她的想法很值得修道者學習:
「我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覺得天主暫時不再照料著我。他再度在船上睡著了,有幾人能夠體恤他,不去驚動他的睡眠呢?他不能總是應答人們的要求,為他們忙這忙那呀。我寧願他不受驚擾,靜靜地睡去。」(26)
她喜歡讀會祖聖十字若望的書,但卻發現沒有什麼用處:
「我雖然覺得靈脩書籍並無多大益處,不論讀多少本,我屬靈的生命依舊枯竭,但我仍然很喜歡讀。」(29)
反而,如聖施禮華所言,在進行日常工作中,神自會臨在:
「我深知,他住在我的心中,引導著我的言行舉止。當我最需要指引之時,光明便照進我的心中。但這並不是發生在我祈禱的時候,不論我祈禱得多麼熱切,始終都沒有光明閃耀,然而當我做著日常工作之時,那光輝便會蒞臨我心。」(29)
在修會的日常中,她對對愛有很深的領會:
「如果教會是由許多肢體組成的,它最重要的肢體的就莫過於心,而這顆心必須得燃燒著愛之火焰啊。」(30)
她的回憶錄寫到三十章便告一段落。她之後當了新修女的導師,接著開始生病,並在二十四歲便離世。她認為能在二十四歲離世,是一個恩寵,因為如果她是男生,便應在這個年紀成為神父。她臨終前,在院長亦是她親姐姐要求下,再寫下了最後的章節:
「完全的愛,就是容忍別人的短處,體諒他們的軟弱,同時,即便只在他們心中發現涓滴之善,也會大感欣慰。」(34)
有關身外物:
「如果我們失去了賴以謀生的東西,自然應該將它找回來,但態度要謙和沉靜。但如果萬一找不到,你就得像乞丐似的,伸出你的手向人索求。如果你索求時被人拒絕,也不要在意,因為你原本就沒有向他索取的權利。」(35)
有關祈禱:
「我的祈禱詞毫無文采,也毫不動聽,但居然都被他垂聽了!我覺得祈禱就是向天主敞開心扉,專心仰望天主,不論是在歡樂還是痛苦之中,都滿懷著愛意向他感恩,這樣,我們就和耶穌結合得更加密切。」(37)
諸如此類的勸勉和教導還有很多,但都是圍繞著愛:
「當初阿基米德說:『給我一根槓桿和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他並沒有得到這個支點,然而,那些聖徒卻獲得了這個支點。天主賜予的這個支點就是天主自身,也僅僅是他自身,而槓桿就是祈禱,是燃燒著愛焰的心靈所做的祈禱。聖徒們曾經用這種方法撬動了世界,改變了萬民的心靈,,現在和將來的主的兒女,還會繼續用這種方法來改變世界,直到天地最終廢去為止。」(40)
聖女小德蘭逝世後,她的回憶錄一紙風行,並在短短二十七年後便被封聖。除了早夭的兩名子女,她的父母讓所有女兒都進修院,並把她們養育成聖人,因此亦被封聖。聖女小德蘭那平凡卻充滿熱熾的愛的生活方式,被她稱為「小道」,亦成了無數人追隨的成聖之路:
「天主不會要求我做不到的事情,因此無論我有多渺小,我還是能成為聖人的;我既然不可能長得高大,那麼我就按著自己的樣子,接受現狀,即便我有數不清的過失;但是,我要尋覓一條直達天庭的『小道』,那是一條既短且直的道路,是一條全新的『小路』。」
伸延閱讀:聖師德蘭(St.Therese)